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城区漠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低头族”之所以感到忙碌,是因为大量网络信息占用了他们的时间造成的。
B: 感恩活动进社区,掀起了邻里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C: 谁也不能否认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2、以下诗句不是出自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
A: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B: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C: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D: 世界要是没有光/也就没有扬花飞絮的春天/也就没有百花争妍的夏天……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作家。
B: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虎符》《屈原》,历史剧《女神》《星空》。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
D: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书中记载的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4、

《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对待二强嫂怎样?( )

A: 很好
B: 很残暴
C: 很关心
D: 很体贴
5、下列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江谦逊深沉,是《水浒传》中难以捉摸的人物。
B: 吴用足智多谋,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智者。
C: 武松桀骜不驯,是《水浒传》中鲁莽刚烈的代表。
D: 鲁智深性情急躁,是《水浒传》中有勇无谋的典型。
6、

下面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日的午后,小丽怡然自得地在阳台上看书。
B: 我在课堂上的轻举妄动惹得英语老师勃然大怒。
C: 他徜徉在书的海洋里,爱不释手;他享受着精神的盛宴,如醉如痴。
D: 性情孤僻的小阿尔法特,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思考。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神舟十一号”航天团队_______的团结精神,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_______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_______在浩瀚无垠的太空。


A: 众志成城清脆飘浮
B: 同舟共济精准镌刻
C: 众目睽睽典雅刻画
D: 同心协力准确堆砌
8、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陈老师,明天下午4点,我们班在学校读书中心开读书主题班会,你不得迟到哟!”
B: 妈妈提醒你别玩太久的游戏,你说: “你怎么那么啰嗦啊!一边去,别来烦我。”
C: 医院大门口拉着横幅,上面写着:“祝贺你康复出院,欢迎下次再来!”
D: 这是我刚完成的一篇作文,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构思立意都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请您不吝赐教。
9、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 醉能同其乐,醒能叙以文者,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C: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木兰诗》)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10、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鼓掌。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的________存在。懂得为自己鼓掌,才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________。为自己鼓掌,并不是唯我独尊地________,也不是傲视一切地孤芳自赏,________一种醒悟,一种境界,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与失败挑战的勇气与动力。


A: 独特 音符 妄自菲薄 但是
B: 独自 诗篇 狂放不羁 而是
C: 独特 音符 狂放不羁 而是
D: 独自 诗篇 妄自菲薄 但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小题。

水槛遣心(其二)

杜甫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①水槛(jiàn):指水亭的栏杆,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②祗(zhī):恭敬。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言志。开篇描绘的是四川一带夜里常常多雨的天气。夜里的降雨和天明后的放晴构成了对比,烘托出晴朗天气的可贵,表现了自己的闲适,以及对自然的喜爱。
B: 由于雨水的淋洗,四周的花叶变得很湿润,树林里也布满了水洼;淋湿的衣服已经干了,枕席也变得干净。“叶润林塘密”,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幽和静谧。
C: “衣干枕席清”,显示出夜雨的绵长细密,也显示出诗人住所的简陋。紧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年老多病的现状,表达了他因自己多年在朝当官而身体多病的气愤。
D: 最后两句写他慢慢倒酒而饮,借此来消遣余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无奈之情。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和郁郁不得志,而又感慨自己老迈无力去改变现世,无奈饮酒来得以消遣。
(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斯人

________

②或异二者之

________

③由此不

________

言侂胄用兵事

________


( 2 )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

(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 4 )请写出乙文中表现杨万里宁可不做官也不屈从恶势力的一句话。

( 5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中杨万里和范仲淹的共同点。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牡丹的拒绝》,完成下列各题

牡丹的拒绝(有删改)

张抗抗

①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②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③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躁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④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而至。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⑤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末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⑥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⑦曾经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轻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话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⑧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牡丹的美。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⑨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 1 )“牡丹的拒绝”显示出牡丹具有怎样的个性?

( 2 )文章第⑨段中“富贵”和“高贵”分别写出了牡丹哪方面的特质?

①富贵:________

②高贵:________

( 3 )下面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者写此句的意图是什么?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 4 )作者写牡丹之超凡脱俗意在写人的品性,请就“‘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做人品位的理解。

( 5 )“牡丹”的个性被作者称颂,其实,不同的花被不同的人欣赏。请从荷花、菊花和梅花三种花中选择你钟爱的一种,引用诗、词、文中的名句,用优美的语言揭示其内在的精神品格。(40﹣50字)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①地球上有很多水,从外太空看,就好像是一个大水球。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②我们先说一下水的形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合成一个水分子,二氧原子和氢原子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彗星都有水,甚至星际尘埃物质也有水分子。所以地球在形成之初,其本身乃至外国都有水的存在,不过可能是气态的。

③当然,在最初的时候,地球上的水并没有现在多,那么这些水主要来自哪里呢?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发布报告,宣布在小行星带靠近木星轨道的位置发现了彗星族群,他们推测这些彗星可能是地球上海洋水的来源。

④小行星开始形成的时候,在距离太阳2.7天文单位的地区,形成了一条温度低于水的凝结点线——雪线,在这条线之外形成的星子能够积累星际尘埃中的水分子,并凝结成冰。在小行星带生成的彗星都在这条线之外。这些彗星受到外国木星强大力场的影响,开始在太阳系游荡,一旦来到地球轨道附近就会被地球捕获,这样带来了大量的水。由此这些彗星就成为影响地球水形成的主要因素了。

⑤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首先提出这种观点的科学家托维利,他认为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与地球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这种通过太阳风形成的“宇宙水”以雨、雪的形式降落到地球上,成为地球上水的来源之一。据估计,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几乎产生了1.5吨这种“宇宙水”,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形成67.5亿吨。然而与先今地球表面的水贮量1.3860x103亿吨相比,依然是九牛一毛。

⑥我们了解了这些水从哪里来的那么为何这些水到了地球就能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呢?其关键在于星球表面的温度。在地球上温度通常在0—100摄氏度之间。有的星球如金星,表面温度达到400多摄氏度,远远超过了水的沸点,所以没有液态;有的星球如火星,表面温度达到零下四五十摄氏度,低于水的冰点,即使有水也冰冻了,所以不会有很多液态水。

(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 1 )第④段中划线字“这条线”具体是指________。
( 2 )第⑤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 3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水的来源。
( 4 )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能否调换?说明理由。
( 5 )以下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彗星和星际尘埃物质都有水。
B: 彗星将尘埃中的水分子凝结成冰,成为地球水的主要来源。
C: 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产生1.5吨太阳风形成的“宇宙水”。
D: 在宇宙中地球像一个水球,但并不是唯一有液态水的星球。
四、写作(分值:60分)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牵动着无数人对故乡的绵绵情思,这是经典古诗的魅力之一。请把它扩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無所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