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 , 被责令限期整改。 B: 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C: 六一国际儿童节,邻居家的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D: 夏天的暴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
2、 | 下面语段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用心专一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一生之中,能够集中精力做成一件事,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我们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____①___,执着一点,方能___②___。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____③___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上开花结果,也许自己享受不到苦心____④____的树上的果实,但总有人会享用,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 A: ①心无旁骛 ②水到渠成 ③浇灌 ④经营B: ①心猿意马 ②水滴石穿 ③浇注 ④钻营 C: ①心无旁骛 ②水滴石穿 ③浇灌 ④经营 D: ①心猿意马 ②水到渠成 ③浇注 ④钻营 |
3、 | 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影片《木星上行》展现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宇宙星图。 B: 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 , 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C: 小明同学遇到了难题,不好意思麻烦老师,只好礼贤下士请教同学了。 D: 剪纸、刺绣、皮影、砖雕是陇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元素,可总有人对这些产品不屑一顾。 |
4、 | 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好诗词,如这样简洁却充满无穷张力的精神结晶,是最能与时间之盾抗衡的矛。 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四顾茫茫,感受到的,是一种广阔时空下的孤独感。 ③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感,让他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不再孤独,让这首诗拥有无数拥趸。 ④诗却因这种“空前绝后”,吸引着源源不尽的来者。 ⑤诗人的目光,贯穿时间这条长线,悲怆于既见不到“古人”,也见不到“来者”。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① C: ②③⑤④① D: ①②⑤④③ |
5、 |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 A: 新婚 B: 搬家 C: 妻子生了个男孩 D: 考试通过 |
6、 | 下列对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临:到达,登上) B: 次北固山下。(次:停宿) C: 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杨树开的花) D: 山岛竦峙。(竦峙:高高耸立的样子) |
7、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B: 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智取生辰纲》中的生辰纲指的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 C: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 D: 莫泊桑,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
8、 | 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省举行的青少年创意大赛,许多中小学生的创意自出心裁 , 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B: 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C: 近日,雪后初霁,被冰封的南岳衡山风景区,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迷人,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D: 特朗普做出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决定,再次捅了马蜂窝 , 得罪了所有的穆斯林国家。盟友也纷纷倒戈相向,致使美国在中东陷入了孤立。 |
9、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 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 C: 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舟”“帆”与“树”“木”,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D: 尾联点明馈赠原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
10、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 , 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 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要去竞选班长。” C: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 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1 )“绿肥红瘦”中,“绿、红”各指什么?“肥、瘦”又形容什么?( 2 )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 ②执所书问曰 (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的句子。 “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 3 )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
中国人可以奢侈了吗?
①中国人历来主张节俭,反对奢侈。孔子有言:“礼,与其奢也,宁俭。”在“节约闹革命”的年代,毛泽东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②然而,中国如今“走进新时代”了,节俭世风日下,奢侈甚嚣尘上。有道是“一个革命的行动要有革命的理论作先导”,经济学界有人曾积极引进西方经济学家的论著,证明 “奢侈有理”和“奢侈有功”,为中国兴起奢侈之风而鸣锣开道。
③奢侈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根本不用奢侈理论的引导,人们就会自发地或自觉自愿地把奢侈付诸行动。被授予“奢侈之王”的美国蒂科国际公司前主管丹尼斯.科兹洛夫,曾经创造过2200美元一个镀金纸篓、6000美元一条浴室挂帘、700万美元一套豪华住宅的奢侈记录。而这样的“奢侈之王”在当今中国并不鲜见,中国人的奢侈记录恐怕比美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18万人民币一桌的“黄金宴”、36万一餐的满汉全席,是中国人吃出来的;100万元的一则征婚广告、999万元的一场结婚典礼,是中国人做出来的;法国的名酒XO和路易十三,上千元甚至上万元一瓶,中国人喝得最多;一辆标价1118万元的英国宾利轿车最近在上海车展上被中国人买下来了……某些中国人的奢侈,简直令西方人望之兴叹。而这些还只是个人消费,某些集团消费则更为惊人。一台文艺晚会出手就是上亿元,一个庆典活动动辄就是几十亿元,还有许多“形象工程”不知要耗费多少钱。难怪有的海外华人回到祖国走马观花地看了几个灯红酒绿、繁华似锦的大都市之后,都表感叹说“中国与美国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是否被表面的奢侈迷花了眼睛?
④奢侈在中国也是古已有之的,并不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习。中国过去虽然穷,但有些人“人穷志不穷”,越穷越摆阔。尤其是历代统治者骄奢淫逸,挥霍无度,还把奢侈当作粉饰太平的化妆品。秦始皇的阿房宫堪称世界奢侈之最;乾隆皇帝的“千叟宴”把奢侈推向了极致;慈禧太后即使在晚清行将破落之时,也坚持“把奢侈进行到底”,不仅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供自己生前及时玩乐,还在死后睡的棺材褥子上镶了珍珠12604粒、宝石和白玉三百多块,似乎不奢侈就死不瞑目。奢侈最终导致国家的落后和王朝的灭亡。
⑤虽然如今中国已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按官方的说法大多数人也实现小康了,可中国可以奢侈了吗?不管某些“高瞻远瞩”的经济学家把中国的前景估计得多么关好,也不管某些喜气洋洋的海外华人把中国的现实评价得多么辉煌,可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忧心忡忡地说:中国现在公布的2800多万贫困人口,是按人均收入600多元人民币计算的;而把人均收入再提高200元,贫困人口就高达9000多万了。 。
⑥即使在西方国家,奢侈现象仍然遭到了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强烈反对。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弗兰克撰写了一部名叫《奢侈病》的书,认为无节制的奢侈挥霍不仅使资源消耗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给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许多烦恼和不幸。由此看来,既然连富有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都认识到奢侈的危害性,那么中国就更应该牢记:提倡节俭,反对奢侈!(选自《雨花》第469期,有改动)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一夜能走多远
那年我高考落榜,心情糟糕。我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我对他们的愧疚。父亲说,等把地里农活儿忙完再做打算吧。
那时候麦子已经收完,妈妈却病倒了,我家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第二天中午,我和父亲出 发了。
种子盛在塑料桶里,父亲刨坑我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农历五月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我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我们还有四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没说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秸垛里,我们回家了。
回到家,我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我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欠收。我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晚种一宿,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见我半信半疑,父亲指指屋檐下挂的苞米说,你看吧,这些和囤里的都是这块地的收成,前后就差一天,我拿起檐下的苞米穗与囤里的比了比,短3厘米左右!我又拿了几个比较,无一例外,檐下的苞米个头普遍偏小!
原来,去年这片地还没有播种完,突然下了场雨,无法干活,地北头这5垄比其他地块晚种了一天。
我被这个事实惊呆了。父亲说,大片地玉米同时吐蕊秀穗时,晚种的这几垄还未吐蕊,错过了最好的授粉期,所以收成差了许多。没想到,短短一天差到如此明显。
一个黑夜,一个白天对于我们人类只算一个片刻,但是对于生命周期只有70多天的苞米,的确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我们看似漫长的人生不也像一粒种子般短暂吗?刚开始就落后别人一步,如不努力追赶,到后来就像檐下的苞米一样……那天傍晚,我和父亲又回到田里,把那片地全部种完,回到家时已经满天星斗。
那年秋天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选择了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一晃12年过去了,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而与我一样落榜外出打工的几个同学,如今还辗转在烈日下的工地上辛苦地劳作,经常为讨要工钱而苦恼。
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 1 )仔细阅读文章,说出本文的线索。①“我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中划线的“如释重负”好在哪里?
②“农历五月毒辣辣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4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至少两点)。那些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结合你的生活感受,用80字左右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成功、后悔、感动、哭、笑……②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组织材料,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③有具体描写,感情真挚,中心突出,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