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东源县民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 选贤与能,讲信睦 修(崇尚、培养)
C: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2、

为了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初三(1)班的李山同学找来大量习题苦练,经常深夜还在题海中奋斗,导致他白天在课堂上屡屡犯困,根本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讲。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要如何委婉地劝导他呢?以下劝导最为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 李山,你这不是舍本逐末吗?你这样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
B: 李山,拼搏的路还很长,你怎么能靠熬夜这种方式亡羊补牢呢?
C: 李山,我知道你是在为理想拼搏,但你这样做恐怕有点儿舍本逐末了。
D: 李山,你该醒醒了!你可不能再这样晚上熬夜,白天用课上时间亡羊补牢了!
3、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中的“三父子”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B: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但安分守己,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鲁智深是林冲的结拜兄弟,他胆大心细,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有勇有谋。
C: 《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善良的人变成了狡猾、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 《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金刚镯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4、

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登幽州台歌》、《渡荆门送别》和《春望》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
B: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
C: 《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四书”的合称。
D: 社会上流行“时髦”词。“今年春节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出人预料的获胜者)。“豆腐渣工程(指工程质量差)往往是腐败的孪生兄弟”。两句中对加点的“时髦”词解释都是错误的。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自言自语 妙手偶得 鸟语花香
B: 油然而生 轻描淡写 以身作侧
C: 叹为关止 思贤如渴 十拿九稳
D: 交头接耳 呼朋引半 神通广大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B: 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C: 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 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 雅加达亚运会已经圆满落幕,跳水赛场依然是中国军团最稳定的夺金点,中国队在比赛中收获了 10 金 6 银,完成了包揽冠军。(在“包揽冠军”后面加上“的壮举”)
B: 斯诺对的描述和发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将“描述”和“发现”互换位置)
C: 香港影片《无双》的主演是周润发和郭富城共同演出的。(应将“共同演出的”删去)
D: 智能出行模式逐渐落地,成为众多市民和上班族的首选出行方式。(在“成为”前添加主语“它”)
8、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紧(bēng) 黑(yōu) 热(zhì) 摧拉朽(kū)
B: 杆(wéi) 首(qiáo) 维(qiān) 锐不可(dǎng)
C: 然(qiāo) 闲(fù) 峋(líng) 无消息(yǎo)
D: 婆(suō) 娌(zhóu) 责(jié) 惟妙惟(xiào)
9、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秀(qí) 那(chà) 入(duò) 海市楼(shènɡ)
B: 飞(ménɡ) 桑(zhǐ) 星宿(xiù) 面面厮(qù)
C: 捕(dài) 俯(kàn) 悟(jǐng) 卷浩繁(zhì)
D: 佩(qīn) 身(jī) 魁(wǔ) 不置辩(xiè)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嗡(wēng) 梁(jǐ) 红(yīn) 喏连声(rě)
B: 留(zhì) 解(pōu) 维(qiān) 不置辩(xiè)
C: 形(jī) 腐(sǐ) 卑(liè) 抽丝茧(bō)
D: 白(shà) 兀(dì) 刀(pō) 五缺土(xíng)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草红叶黄花。

( 1 )下列句子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 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
B: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架炭车碾冰辙。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2 )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理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1 )解释下列词语。

①习辞

②何以

③何坐

④避席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缚者曷为者也
B: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 路转溪头忽见
D: 寡人反取病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 1 )作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

( 2 )第③段划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能再写一条有关“责任”的名言吗?

( 3 )如何理解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

(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链接材料】

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精读课内语段,完成以下小题。

①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②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 1 )①②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2 )第②段写鼎湖山树的浓密,与课题“听泉”有什么联系?
( 3 )“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一句中,“此中精神”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 4 )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简要赏析。
( 5 )古往今来,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们几乎都曾借雨来抒发过自己的欣喜与哀愁。请从“欣喜”与“哀愁”两个角度去默写描写雨的一些句子。(至少各一句)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以下两个组我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①题目:他(她、它)让我感到

②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果选择他(她、它)让我感到。写作,需先确定合适的人称,并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曲除外);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残花、已落幕”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