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投资环境的好坏,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平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B: 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C: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
2、 |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_______的经典名作,_______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_______,我们从中不仅能_______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B: 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 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 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
3、 | 选出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B: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最后一课》是都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的短篇小说,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是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D: 《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的作品,分别收入小说集《呐喊》和散文集《朝花夕拾》。 |
4、 |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全诗句式齐整,有意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英国著名作家雨果超脱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表达了对政府强盗行为的愤怒以及对被侵略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C: 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故事,如祖逖闻鸡起舞,范仲淹断齑画粥,苏秦悬梁刺股。 D: 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于天干,“辰”属地支。 |
5、 |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B: 保尔在筑路时,遭受到严寒的侵袭,患上了伤寒并发了肺炎,生命垂危,被送回家家,但他并没有性疾病夺去生命,终于第中次跨过死亡的门槛。 C: 结婚后,祥子不愿闲着,还想拉车,虎妞一开始坚决不答应,后来得知父亲刘四弃她而去,她的计划全盘落了空,方才答应祥子买辆车位。 D: 绍兴城的两位名医都替鲁迅的父亲看过病,他们用药平常但药引奇特.特别是陈莲河先生,每次所开的药引既买不到也,找不到,比如“经霜三年的甘蔗” |
6、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姆斯特朗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B: “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C: 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我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D: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
7、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B: 富裕 坚强不屈 财富 C: 富裕 自强不息 财宝 D: 丰富 坚强不屈 财宝 |
8、 | 根据语序,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众人手握智能手机低头刷屏的时代,倡导全民静下心来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对这个问题,商务印书 馆 创 始 人 张 元 济 先 生 早 就 有 一 句 简 单 而 朴 素 的 话 :“ 天 下 第 一 件 好 事 还 是 读 书。” 。 ①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的。 ②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③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能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③①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食品辐照灭菌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食品灭菌技术,在全球50多个国家实现了商业化。B: 今年18岁高中未毕业的他有着比同龄人丰富得多的经历,今年下半年他正在准备通过自考考入四川外国语大学。 C: 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突出犯罪问题,要继续提高打击整治力度,巩固已有成果。 D: 由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中华书局出版的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史籍《顺风相送》影印本首次面世,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是不争的事实提供了有力佐证。 |
10、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泄 谩骂 锲而不舍 彬彬有理B: 惋惜 绞黠 温文尔雅 冥思苦想 C: 荒涎 韶华 泌人心脾 惴惴不安 D: 急躁 澎湃 浮想联翩 揠苗助长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①。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②,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寒蛩(qióng):指秋冬时的蟋蟀。②旧山松竹老:指家乡沦陷已久。 ( 1 )“帘外月胧明”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2 )下阕首句“白首为功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 3 )词的最后三句运用了“知音”的典故,你知道这一典故是有关哪两个人物吗?这么写的作用是什么? ( 4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
阅读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①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②。而自肆③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④,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⑤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注】①例:按照惯例。②涯涘:水的边际。③肆:恣情,放纵。④子:利钱;本:本钱;侔:相等。⑤观察使:官名。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①例出为刺史 ________ ②因其土俗 ________ ③悉令赎归 ________ ④其尤贫力不能者 ________ ( 2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加点的“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A: 卷石底以出B: 全石以为底 C: 以其境过清 D: 能以径寸之木 ( 3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观 察 使 下 其 法 于 他 州 ( 4 )翻译句子。①是岂不足为政邪?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 5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柳宗元的人物形象。 |
有一次巴扎诺娃到莫斯科出差,前来探望保尔。他们谈了很久。保尔热情洋溢地告诉她,他选择了一条道路,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重新回到战士的行列。
巴扎诺娃注意到保尔两鬓已经出现了白发,她低声对他说:“我看得出,您是经受了不少痛苦。您仍然没有失去那永不熄灭的热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您做了五年准备,现在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不过,您怎么写呢?”
保尔笑了笑,安慰她说:“明天他们给我送一块有格的板子来,是用硬纸板刻出来的。没有这东西我没法写。写写就会串行。我琢磨了好长时间,才想出这么个办法----在硬纸板上刻出一条条空格,写的时候,铅笔就不会出格了。看不见所写的东西,写起来当然挺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有好长一段时间怎么也写不好,现在我慢慢写,每个字母都仔细写,结果相当不错。”
保尔开始工作了。
他打算写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科托夫斯基的英勇的骑兵师,书名不用考虑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
已经写好的东西,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停顿。母亲惴惴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写作过程中,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母亲有时觉得他好像疯了,儿子写作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有乘着替他把落在地上的手稿拣起来的机会,才胆怯地说:“你干点别的不好吗,保夫鲁沙?哪有你这样的,写起来就没完没了……”
……
他把邮件丢失的事告诉了列杰尼奥夫。
“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别生气了,现在骂也没用了。重新开始吧。”
“哪能不气愤呢,英诺肯季·帕夫洛维奇!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我每天都要紧张地劳动八个小时啊!这帮寄生虫,真该死!”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
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
……
加莉亚深切地同情保尔,积极主动地帮助他工作。她的铅笔在纸上沙沙地响着,遇到特别喜爱的地方,她总要反复念上几遍,并且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所房子里,几乎只有她一个人相信保尔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其余的人都认为保尔是白费劲,只是因为什么也不能干了,又闲不住,才找点事来打发日子。
( 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小说写成后被出版社多次退稿,后经朋友们的努力在《________》杂志上从1932年到1934年分11期连载发表。选文开头的“一条道路”具体指________。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子应是忘年交
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 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 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 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选自《译林》,有删改)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