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泰宁三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班会课上,同学们列举了“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有革命先烈、科学家、歌星影星等,王平同学说:“我心中的风流人物是雷锋!”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嘲笑,有个同学说:“雷锋早就过时啦!”这时,你站起来反驳说( )

A: “你这种认识真是太肤浅了。”
B: “你有这种认识才是应该被人嘲笑的,怎么还好意思嘲笑别人。”
C: “雷锋永远不会过时,他那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镙丝钉的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必需的。”
D: “人品有问题的人才会认为雷锋精神过时了。”
2、将下列8句组成对联,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 )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 ②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竹直心虚乃吾友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 ⑥水淡性泊是我师

⑦柳絮池塘淡淡风 ⑧带水芙蓉点点雨

A: ⑦⑧/⑤②
B: ①④/⑥③
C: ⑤②/⑥③
D: ⑥③/⑦⑧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B: 过去在墨西哥和智利,流行性感冒是致命的疾病,此类病例别国也不少。
C: 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陈晨同学取得优异成绩的一条成功经验。
D: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D: 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5、

下面拟写的对联不符合对偶的一项是( )

A: 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B: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C: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D: 竹菊梅兰可养性 琴棋书香养耐性
6、选出字形有误的一组( )
A: 进退维谷 确凿 妇儒皆知
B: 家喻户晓 炽痛 戛然而止
C: 锲而不舍 踌躇 参差不齐
D: 博学多识 皎洁 息息相通
7、将下面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给予,是最大的回报。

②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吝啬而贫穷的人。

③你所能给予别人的越多,你生命中所拥有的也就越多。

④要使生命越来越丰富,就要懂得给予。

⑤事实上,当你懂得分享时,你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多。

A: ④⑤①③②
B: ①④⑤②③
C: ④①③②⑤
D: ①⑤③②④
8、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碧(yǎo) 透(tì) 味(nì)
B: 日(yì) 静(mì) 上(shù)
C: 延(dànɡ) 挑(xìn) 情(zì)
D: 事(yì) 一(liǔ) 差(cān)
9、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B: “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C: 在新农村建设中,某些地方政府不是因地制宜 , 而是大拆大建,把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D: 索契冬奥会上,与短道速滑带来的激情不同,花样滑冰的别样舞美给观众一帆风顺的感受。
10、对下列各句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从静态的角度描写百草园中的景物)
B: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用猜测的语气表现“我”告别百草园时无可奈何的心情)
C: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先生的严厉、令人害怕)
D: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仰”“摇”“拗”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先生读书入境、自我陶醉的情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起舞弄清影”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

( 2 )请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丈夫之冠:行冠礼
B: 父之 命:教导,训诲
C: 与民之 由:遵循
D: 往之家 女:女子
(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怒诸侯惧 结友
B: 是得为大丈夫乎 始一反
C: 顺为正者 无从致书
D: 行天下大道 吾妻美我者
(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讨论“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 孟子善用类比来说理,选文就是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C: “焉得”一语不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D: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身居高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从“安居而天下熄”中可以看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

阎连科

①我l6岁那年,读了高中。学校是在离我家八九里外的一座山下、一条河边。我每天一早在天色蒙蒙亮中起床出村,急急地沿着一条沙土马路,朝学校奔去,午时在学校吃饭,天黑之前再赶回家里。

②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不是读书本身,而是徒步早出晚归。中午为了节俭,我不在学校食堂买饭,而在校外的围墙下面、庄稼地边,用三块砖头,架起锅灶烧饭煮汤。

③每每看到有骑自行车的同学从身边过去,看到他们可以骑车上学、下学,可以骑一辆车回家吃饭,我就像一个农民站在干旱的田头眼巴巴地望着大山那边的落雨。

④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乌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可我知道,自行车对于那时乡村绝大多数的农户是多么奢侈,尤其对于我家——连一棵未成材料的小树都要砍掉卖了买药的常年有着病人的家庭,想买自行车无异于想让枯树结果。

⑤我到山上挖地丁之类的中药材去卖,我到附近的县水泥厂捡人家扔掉不用的旧水泥袋,捆起来送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卖……我用三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存下了32元钱。

⑥我决定到县城买一辆旧自行车,在一个星期天以无尽的好话和保证为抵押,借了同学一辆自行车,迎着朝阳朝县城赶去。

⑦为了能够把买回的车子从县城弄回来,我又请了一位同学坐在借来的自行车的后座上。可就在我们一路上计划着买一辆什么样的旧车时,我们和迎面开来的一辆拖拉机撞在了一起。

⑧我的手破了,白骨露在外面。同学的腿上血流不止。

⑨最重要的是,我借的自行车的后轮圈被撞得叠在了一块儿,断了的车条像割过的麦茬儿。我和同学把自行车扛到镇上修理,一共花去了28元钱。当手里还剩下4元时,我再也不去想拥有一辆自行车的事情了。

⑩在一个黄昏,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院落里停了一辆半旧的邮电蓝自行车,说县邮电局有一批自行车退役,降价处理,哥哥就给我买了一辆,60元钱。

⑪我知道哥哥那时作为邮电局的职工,每月只有21元6角的工资,骑车往几十里外的山区送报时,几乎每天只吃两顿饭。

⑫可我还是为有了一辆自行车欣喜若狂。这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实在是伴随着我走过了命运中印痕最深的一段行程,我不仅骑着它有些得意地读了一年半的高中,而且高中肄业以后,我每天骑着它到十里外的水坝子上当了两年小工,甚至,我还骑着它到一百多里外的洛阳干活挣钱,以帮助家庭度过岁月中最为困难的一段漫长的光阴。

⑬最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而是它满足了我少年的虚荣,使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到一切艰辛都会在我的自行车轮下被我碾过去;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敢于抬起脚来,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河。

⑭直到20周岁我当兵离家以后,因为家里总有病人,急需用钱时又把这车以60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

⑮如今,每年回家走在镇街上,我都忍不住要四处寻找张望。

(选自《读者))2015年第3期)

( 1 )本文以自行车为线索来叙述故事,请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我”的心理变化情况,填写下面表格。

故事情节

“我”的心理变化

渴望拥有一辆自行车

向往又无奈

①________

虽苦犹甜

买自行车梦想破灭

②________

哥哥给“我”买自行车

③________

自行车被迫卖掉

无奈失落


( 2 )结合语境,品析语句。

①结合语境品析第⑩段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说县邮电局有一批自行车退役 , 降价处理,哥哥就给我买了一辆,60元钱。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⑬段画线句子。

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敢于抬起脚来,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河。

( 3 )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 4 )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末划线句子的理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老的防御兵器﹣﹣盾

马庆恒

①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

②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周礼•司兵》写明周时已有五种盾。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

③盾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燕尾形及不规则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条、金属等。盾牌则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过50cm.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为材料制作,但其形状却有较大的变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对称的双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宽45厘米。

④我国明代时期曾经发明过能与火器并用的多种盾牌。这种盾牌不同于以往的盾,它既能防御又能攻击,且威力很大,可以说是古代的“坦克”。这类新式武器,有许多响亮的称呼:神行破敌猛火刀牌、虎头火牌、虎头木牌、无敌神牌等。这种牌是用生牛皮制成,内藏火器。战斗时,牌手持牌掩护士兵前进,先向敌人喷火,火焰喷射约6m~10m远,足可抵挡强敌十余人。“虎头牌”内藏猛箭20余枚,临敌时,突然发射,以杀伤敌兵。明代最大的一个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战时,可施放火焰,阻止敌骑兵的冲击,又能掩护士兵免受箭枪射杀,还能数面无敌神牌相连,迅速布成城墙,阻挡敌兵进攻。这些与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⑤藤牌也是军队中常用的一种盾牌。这种藤牌,编制简单,使用轻便,质坚而富有伸缩性,圆滑坚韧,兵器不易砍破射入。清军入关时已有藤牌军,士兵用其抵御刀剑枪斧及矢镞弹丸,颇有效,多为冲锋陷阵之步兵用。

⑥今天这古老的防御武器,却成了我们武术锻炼中的器具。用盾牌进行的对练项目,如盾牌刀对单刀、盾牌刀对朴刀等,不仅在国内表演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在国外表演也颇受好评。此外,盾牌还是当今各国防暴警察的必备装备。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久远的盾今天仍在使用。

(选自2009年《科学之友》第3期)

( 1 )我国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盾与明代的盾,在功能上各有什么特点?

( 2 )第②段引用神话传说和诗歌,有什么作用?

( 3 )第③段划线词“大多”“一般”“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 4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四、写作(分值:60分)

给材料作文:
一位65岁的老人想从北京市步行到上海市参观世博园,她觉得这样游览世博园才有意义。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目的地。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这路途中的艰难险阻是否曾吓倒过您?您又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老人平静地答道:“没什么呀,一步一步地走路是不需要什么勇气的,关键是你目标要明确,要清楚到哪儿去!”
我们都渴望成功,可你是否知道,走向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向着目标不懈努力;伟大往往孕育在平凡之中;战胜困难就是将一个巨大的困难化成一个个的小困难并不断的走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又是一个春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