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 A: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需要采集大约50万朵左右的花。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
2、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抚模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②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③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④此刻,你就沉溺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A: 两个“和”字都是连词, “温暖”是动词,“阳光”是名词。 B: “行云流水”是并列短语,“娓娓道来”是主谓短语。 C: “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这个句子中,“在温暖的阳光下”作定语,“你”作主语。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沉溺”改为“沉浸”。 |
3、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我市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录制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 B: 我们要真正的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会更加丰富,生活会更加美好。 C: 随着冷空气的到来,这一周不是刮风就是下雪,让人倍感寒意。 D: 央视的《主持人大赛》深受观众喜欢,是因为节目新颖,干净利索,不玩满屏的花字。很好的展示了选手的台风、语言组织能力和现场感染力。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B: 谰语/斑斓 憔悴/鞠躬尽瘁 躯壳/金蝉脱壳 C: 绽开/沉淀 赫然/万恶不赦 横渡/涕泗横流 D: 帷幕/蓦然 劫难/在劫难逃 亘古/断壁残垣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试航、改装到正式入列,“辽宁号”迈出的这一步注定是中国航母从梦想走向现实的一大步。 B: 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C: 小明家的脐橙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拼多多和淘宝卖出。 D: 《人民日报》国际部的“钟声”栏目是一个备受人们欢迎的好栏目。 |
6、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项是( ) ①贾平凹在谈到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时说,书中多人物的 是他老家棣花街的村民,乡村是他生命苦恋的花园。 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2009年开始实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已初见成效, 还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③“最美女教师”——雅安中学姜老师的感人事迹让许多人 地流下了热泪。 A: 原型 虽然……但是 情不自禁B: 原型 即使……也 不由自主 C: 原形 虽然……但是 不由自主 D: 原形 即使……也 情不自禁 |
7、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阿姨安慰想念父母哭闹不休的幼儿时说:“别哭!再哭我就不让爸爸妈妈来看你啦!” B: 某校为高三学子举行送祝福活动,校内电子屏显示主题语为:“擦干眼泪,从头再来!” C: 好友数学考满分,张乐拍着好友的肩膀说:“恭喜!恭喜!勇夺桂冠,下不为例!” D: 交警敬礼后对司机说:“同志,您好!请出示您的驾驶证、行驶证。例行检查,谢谢配合。”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凝成(níng) 瞬间(shùn) 落难(nán) 栖息(xī)B: 折磨(zhé) 教诲(huì) 玷污(diàn) 果实累累(lèi) C: 贪婪(lán) 嶙峋(xún) 黄晕(yùn) 澄清(dèng) D: 堕落(duò) 扒窃(pá) 禀告(bǐnɡ) 反省(xǐng) |
9、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_________在预定海域。 ②如果人类毫无节制地_________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③马克.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_________这座桥。 ④对于你的痛苦,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_________你、鼓励你。 A: 降落 繁衍 崇拜 安慰B: 溅落 繁衍 推崇 安慰 C: 溅落 繁殖 推崇 慰问 D: 降落 繁殖 崇拜 慰问 |
10、 |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B: 在国庆主题班会上我们要虚张声势 , 把全班同学的热情鼓起来。 C: 镇海楼以其端庄、古朴的美姿矗立在越秀山上,真是巧夺天工啊! D: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珠江沿岸是一个红灯绿酒的世界。 |
阅读《行路难》,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写出朋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李白饯行的情景。 B: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心态,又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诗风。 C: 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D: 诗歌中交织着希望与失望,苦闷与向往的矛盾。深感成就功名的艰难,又不甘心处于寂寞下流,但诗中没有直接表述心态的句子。 ( 2 )画线诗句妙用典故,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作者内心的情感。 ( 3 )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施展自己才能的远大志向。请再写出体现高远志向的连续两句诗文: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葛亮 ①陟罚臧否: ②必得裨补阙漏: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 2 )下列四个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可计日而待也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 苟全性命于乱世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是: 、 、 ,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5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
父亲的背影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 1 )本文写了父亲哪几次背影?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 3 )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于先生
①于先生的眼睛很亮,但他喜欢眯着。于先生给我们上课时,曾对他的眯眼习惯做过解释。于先生从前是公社的公安员①,公安员要经常“凝视”生活,他就顺理成章地养成了这个不好也不坏的习惯。“写文章也是这样,要‘凝视’生活!”于先生凝视着我们,开始了他的作文课。
②于先生是我初中时候的语文老师。于先生教我们写作,常常要我们在文章的末段用抒情手法。“啊——”于先生把头往后一仰,胸脯挺起,两臂像扇子一样张开——却又停住了,然后改变一个姿势,俯身在讲台上,竖了一根手指(往往是右手的食指,因为用红笔批作文,他的食指往往是红的)在嘴前,于先生悄声道:“抒情,是的——抒情是味精,要使文章有韵味,一定要抒情。”于先生教我们写作,他自己也写,于先生的文章发表得很多。于先生一发表文章,总要拿到班上读给我们听。于先生要读自己的文章,神色有点诡秘,又有点羞涩。于先生的稿费领到不少,我听我们班一位姓黄的同学说(黄同学是教工子弟,家住于先生隔壁),于先生一领稿费,就要他老婆炒个鸡蛋给他补脑子。所以每次于先生一掏他的上衣口袋找稿子,我心里就想,今晚于先生肯定又有炒鸡蛋吃了。于先生读他自己的文章时,我们静悄悄的,但快到末段时,全班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头往后一仰,就像一片稻穗被风吹了一下,齐声发出了一声“啊——”。为什么知道于先生要念末段了呢?因为于先生在念末段前,总会稍稍停顿一下,清一清嗓子再念。后来我们和于先生之间渐渐有了默契,于先生读末段前的那十几秒时间,于先生用来清嗓子,而我们则用来酝酿发“啊”声的情绪。“啊——”我们喊一声,于先生笑了起来。
③于先生教作文教出了名气,十年前,于先生的一批弟子曾经获得了华东六省一市及县、校、年段等各种各样的学生作文竞赛奖。于先生把我们从初一带到初三,我们班学习园地里,总是贴满了作文奖状和一页页在风中哗哗作响的范文。于先生的弟子可以冠“于家军”的美名。我虽不是“于家军”中的人,但我当年是真心为“于家军”感到骄傲的。于先生也曾表扬过我的作文。我记得是一篇《学校的一天》,开头我这样写景:“校园操场边有一排合欢树,它们大概是因为‘合欢’,才紧紧地长在一起吧?”于先生在这句话下面给打了一条醒目的波浪线,还把文章拿到班上读给大家听。于先生的红色波浪线太迷人了,后来我当了语文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
④于先生的弟子中最出色的应该算那位姓赵的女生,她是我们那一代少年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于先生还宠爱过一位姓潘的山区孩子,潘同学性格内向,喜欢玩手指,常常十指叉在一起捏得满手嘎吱嘎吱响。赵同学后来考上了复旦大学,潘同学后来好像落第,此后杳无音讯。我不知道当年于先生的作文弟子们,是否还记得于先生那时的眯眼动作,感叹词“啊”,以及那些激动人心的红色波浪线。
⑤至于于先生,我是前日刚刚遇上的。人胖了些,穿一套漂亮的西装,还是喜欢凝视人,而且让我快乐的,是他还记得我。我问于先生的近况,他告诉我,在台湾街买了店面,做水暖设备的生意。我替于先生高兴。于先生有了钱,这是好事。
【注释】①公社的公安员:公安员负责公社的治安和调解工作。
( 1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于先生是怎样的人。我最爱用又最吝啬用的评点符号,也就是这种红色波浪线。
( 3 )“凝视”这个词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妈妈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