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黄梅县柳林乡中心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署名 草率 斑马线 诲人不倦
B: 繁锁 祈祷 戈壁滩 慷慨淋漓
C: 侮辱 契约 摄相机 大庭广众
D: 屏障 抱歉 大无畏 锋芒必露
2、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B: 这篇散文通过对生活琐事的细腻描写,充分揭露了人物的美好情怀。
C: 广场的老年跳舞爱好者个个精神抖擞,舞姿翩跹,难道他们不像花甲之年的老人吗?
D: 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 , 引人注目。
B: 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C: 臣受此殊誉,诚惶诚恐 , 感激不尽。
D: 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
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飘逸的长发像风中轻轻摇摆的柳条,你明亮的眼睛像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
B: 新时代的青年要涵养一身浩然正气,坚守一颗执着初心,坚定一个理想信念。
C: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得益彰
D: 人在走投无路时,常会着急、焦虑、恐慌,但不管如何,都要保持乐观心态。
5、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郎平用她的人生积淀赋于女排精神新的内涵,使之形成荡气回肠、气吞山河的力量。
B: 晨曦像薄纱一样从天井倾泻而下,老屋每个角落明灭不定,似乎在诉说岁月的苍桑。
C: 中国是最早卫戍管辖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国家,拥有南海主权的铁证毋庸置疑。
D: 这家电商企业心无旁鹜地研发新技术,坚持不懈地攻关求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生活中处处 着美的细节,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常用一种美好的眼光去看世界,用一颗 的心去感悟生活,即使有所怨、有所忧,也都能化解。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生活一直很美。

A: 培育 细致 收藏
B: 孕育 细腻 收藏
C: 孕育 细致 搜索
D: 培育 细腻 搜索
7、选出正确理解下面句子含意的选项。
( 1 )一年之计在于春。
A: 一年的成败在于春天。
B: 春天的计划最重要。
C: 一年的努力在于春天。
D: 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 2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A: 母亲的手十分温柔,充满爱抚之情。
B: 春风在脸上轻拂,像杨柳在飘舞。
C: 比喻春风拂面,十分温柔舒适。
D: 春风是杨柳风,毫无寒意。
( 3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句话是比喻春天。
A: 来得快,来得早。
B: 美丽迷人。
C: 生机勃勃,不可阻挡。
D: 在微笑,在玩耍,在前进。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史蒂芬·威廉·霍金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着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B: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C: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D: 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B: 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倒。
C: 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D: 曼德拉出生于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但南非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却让曼德拉从小就感受到了种种歧视和不公平。
10、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司马迁——汉朝——编年体通史
B: 《卖油翁》——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C: 《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D: 《河中石兽》——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津,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②画舸(gě):即画船。③半酣:半醉。

( 1 )诗中短语“烟波与风雨”一语双关,请写出你的理解。
( 2 )这首诗从多个不同角度表现离愁别恨,试选择两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因缘托 (________) ②不可胜 (________)

( 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被三司使者常常当作是忧心之事。
B: 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忧心之事。
C: 这成为三司使者常认为的疾病。
D: 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疾病。
( 3 )文中“三司”的工作职责是________。
( 4 )士大夫们认为田元均有“德量”是因为他①________②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

李斌

①古人云:“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主持变法,“恐民之不信”,遂立木定诺、依诺行赏,“以明不欺”,于是民众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这个故事充分说明,诚信不会自动生长出来,只有建立讲信重诺的良性循环,诚信才会成为助力社会有序运行的润滑剂。

②“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名片,个人凭一言为定的信用立足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动能,企业凭一诺千金的信用获得发展;诚信是国际合作的基石,国家凭一言九鼎的信用互利共赢。诚信不仅仅是靠内心道德律令推动的美德,更是法治框架下国家治理、社会运行、市场健康的刚需。让信用的货币流通起来,让信用的要素管用起来,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就需要把诚实守信纳入制度安排,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领域。

③一段时间以来,频发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偷税漏税、欠债不还、电信诈骗等失信问题,使诚信建设一度陷入“破窗效应”的沼泽。如何筑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坝,让信用这张“身份证”管用起来?近年来,从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到限制出境、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高消费,严厉惩罚、联合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加固,提升了破坏诚信的自我成本,让那些见利忘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一系列激浊扬清的有力举措犹如徙木立信,在社会上树起“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风向标。

④古语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守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讲诚信是最大的聪明。倡导诚信、激励诚信,关键在于提升诚信的社会价值,拓展信用的效用边界。比如,“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守信激励项目不断涌现,信用良好即可享受融资信贷、创业租赁、交通出行、旅游服务、行政审批等便利和优惠,大大提升了人们信守承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守承诺、讲信修睦的新风长吹不止,增进的就会是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出的就会是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

⑤揆诸古今中外不难发现,文明越开化,市场化程度越高,对诚信的需求就越高。伴随着中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信用体系建设同样迎来关口,信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信用越来越成为系统化、全民性的价值资产。从这个角度出发,更容易理解为什么社会诚信建设被纳入全面依法治国,信用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一轮机构改革视野。循着这些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共建共促一个“信用社会”,共襄共享一个“诚信中国”,美好未来在向我们走来。

⑥“生长在山间的松树,千年长青;镌刻在鼎上的誓言,万年不改;铭记在心中的诚信,永不凋零!”中华民族素来明礼崇信、抱诚守真,过去千百年来文明薪火不灭、社会赓续发展即受益于此。面向未来,我们将构建诚信文化、诚信经济、诚信生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1 )下列对第①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B: 开篇通过引用古语、列举商鞅变法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才能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
C: 运用古语、列举商鞅变法的事例引出诚信的论题。
D: 开篇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出诚信建设对社会的重要性。
( 2 )下列对本文内容、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运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诚信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 第②段和第③段形成对比论证关系。第②段从反面论证诚信建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③段从正面论证诚信建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C: 第④段主要是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具体做法+效果的形式,说明激励守信、加强诚信建设的意义所在。
D: 第⑥段结尾立足传统文化,面向未来发展,从历史的维度说明诚信建设势在必行。
(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诚信建设急需纳入机构改革视野的原因是( )
A: 只有加强诚信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够提高。
B: 只有建立讲信重诺的良性循环,诚信才会成为助力社会有序运行的润滑剂。
C: 信守承诺、讲信修睦的新风长吹不止,增进的就会是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出的就会是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
D: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诚信的需求越来越高。
( 4 )下列的事例能够证明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苏联“宇宙之父”齐奧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
B: 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C: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D: 曾子因为妻子对儿子说的一句“回来杀猪给你吃”的玩笑话,执意把猪杀掉,以兑现诺言,体现如家“言必信”的道德理念。
阅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完成各小题。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取材于姜广辉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正性]最根本的品性。
( 1 )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不可改变 人间正气 大义凛然 出生入死

( 2 )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甲】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乙】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丙】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 3 )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你是我最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详实,有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④文章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雪狠美,人狠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