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天津市路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C: 为迎接建党九十七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
D: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2、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一个胸襟狭隘的人,一定是一个喜欢见风使舵 , 时刻准备让自己心灵下跪的人。
B: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C: 计算机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
D: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惋惜 劝戒 取义成人 不屑置辩
B: 要决 雷霆 身临奇境 哗众取宠
C: 涉猎 隐匿 如座针毡 无精打采
D: 寂寥 诡谲 味同嚼蜡 铢两悉称
4、下面有关《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祥子18岁时到北平城拉人力车,经过三年苦干终于凑足了钱买了辆新车,结果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走当兵,梦想第一次破灭。
B: 祥子卖了顺手牵来的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可是买车的钱被刘四爷扣下来,致使他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C: 祥子用虎妞给的钱买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却因为虎妞难产死去为了给她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了车,他的努力全白费了。
D: 他最后一次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曹先生答应祥子来拉包月,小福子也可以来曹家帮忙,结果却因为小福子的死彻底绝望。此后,祥子彻底堕落。
5、下列各组加下划线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ráo) 婷(pīn) 恣(zhuī) 心无旁(wù)
B: 冠(miǎn) 广(miào) 桥(zhàn) 自吹自(lěi)
C: 言(zhēn) 褴(lǚ) 本(shé) 强不舍(guō)
D: 摇(yì) 养(rú) 立(zhù) 揉造作(jiǎo)
6、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捶打 徘徊 呼朋引拌 花枝召展
B: 吝啬 端庄 各得其所 咄咄逼人
C: 烂漫 搏学 疲倦不堪 翻来复去
D: 化妆 取诀 不求甚解 喜出往外
7、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观察的能力。
B: 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C: 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提高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D: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地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 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中国民歌大会》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
C: 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D: 这次“爱闯训练营”活动对于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9、找出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
A: 我国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等级。殿试的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B: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C: 宋词主要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前者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温庭筠,后者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
D: 《沁园春 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缺少文采的惋惜之情。
10、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②麻烦的是③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④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⑤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A: ⑤②③①④
B: ⑤③②④①
C: ①③②④⑤
D: ④②⑤③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之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内心感受。
B: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描绘出了清新秀丽的塞外风光,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干古名句。
C: 作者用词很有讲究,颔联用“出”与“入”、颈联用“直”与“圆”来描绘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
D: 诗以大效、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极具特点的塞外风光图。
( 2 )有人说作者在诗歌的颔联中以“征蓬”自喻别有深意,说说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 问:“何人所作?”曰:“大史公。”问:“大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大史,非今进士也。”遂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史记》 ________ ②取书阅之________ ③不行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亦不见佳,读之何益?________

( 3 )本文刻画的老甲榜形象和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哪一人物相似?请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妨多一些“历史情调”

①住所附近有座砖塔,行色匆匆之际望去,立马感到有一种历史的苍茫感,穿透了熙攘的现代气息。周末踅(xué)进始知这是万松老人塔,他曾为耶律楚材师,深刻影响了这位元代名相的“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主张。此地因之名为砖塔胡同,多为文人所青睐,在这里关汉卿写下《窦娥冤》,鲁迅著成《中国小说史略》,张恨水挥就《梁山伯与祝英台》。睹古迹而思往事,确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感,开始领略到这座城市的厚重与流韵。

②生活在喧嚣社会里,我们的目光常常习惯于专注当下,思绪也时常沉浸于纷繁物事,以致无法跳脱游离,更好审视我们的当下,丰盈我们的心灵。然而,当我们把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加上一个时间轴,多一点“历史情调”,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开阔与丰润。我们当然无法回到历史,但心灵可以自由抵达,在任一个历史时段徜徉,让人生多一些历史维度。

③人生是一种态度,多一点历史文化的滋养,平凡人生亦多风味。生活是一种情致,多一点传统文化的情怀,平淡生活亦多声色。时下春事正浓,感春风畅怀便暗自吟哦“东风荡飏轻云缕”。雨中游园而见丁香花开,脱口而出“丁香空结雨中愁”。杨花扑面恼人,自解兴叹“春风不解禁杨花”。在溪边行走,一时或感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的意境。登临远眺,立时记起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如是,我们在庸常日子里亦足可逸兴遣怀。

④哲人讲,读史使人明智。生活中,多一点历史视角,则往往能观世象而知是非,穿迷雾而得清醒。比如以当下视角看当下,往往为问题和矛盾纠结;而以历史视角去观照,则又往往能看出进步,更懂得凡事有个过程。再比如面对不善亲人的行为,知古人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则令我们多一个思考维度。还比如,《左传》载郑国上卿子皮想派其年轻的家臣尹何去治理一个采邑,但郑国执政大夫子产认为不经过学习就去从政很危险,批评子皮“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于今天用人可多参详。

⑤历史是一座宝库,掉进历史里诚不可取,但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与圣贤进行心灵的对话,则能增进生命的厚度,亦能令人生之根扎得深,面对浮华世象而善养定力与心神。比如古贤中苏轼为人为文为官皆为后世范,而其胸襟、气度与境界更为后人慕。他所以能“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想来正在于那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泰然快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旷达襟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清正操守。为人处事多以此自况自励,则心境必多一些乐观与通达。

⑥“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出生以前的历史,那就永远长不大。”从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持续火爆,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现场直播数亿观众见证奇迹,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不同的文化入口处走进历史,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多一些历史情调,怡情、明智与养心,我们的人生就能“得大自在”。

( 1 )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全文论证思路。

( 3 )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根据文中观点,结合个人实际谈谈你有何收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毛笔,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①中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②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毛笔。因此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6000年历史。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些文饰的点的收笔往往带有挑锋,横线的收笔则往往有蚕尾,长线条饱满圆润,一眼就能看出毛笔的踪迹来。但是毛笔易折易损,因而古代的毛笔大多只有 ,没有

③毛笔最初不叫“笔”,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吴国称之为“不律”,楚国称之为“章”,燕国叫“弗”,秦国叫“笔”。后来秦一统天下,“笔”的名字便被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④笔能抒情,字能观人。但要练好字绝非易事。东汉时期的“草圣”张芝幼时即勤练书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天反复洗笔而变黑,后人称之“墨池”。后来张芝的字“其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被后人不断称颂和临摹。

⑤最初,毛笔是在原始竹笔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制作粗糙。随着汉魏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毛笔选料逐渐优良,制作逐渐精致。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宋末天下大乱,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另谋生计。自元代始,浙江湖州逐渐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制笔中心。到了明代,湖州毛笔制作工艺也更加成熟,有“湖笔甲天下”之说,由此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制作工艺的总结性著作《考聚余事》。书中提到,“四德”具备才是好笔,即“尖、齐、圆、健”。“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指笔锋打开后,齐如刀切,无参差;“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健”指写画时富有弹性,落笔时健劲有力。这也暗含文人学士应具有“仁、义、礼、智”四德。

⑥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定会伴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 1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毛笔的?请联系全文,概括作答。
( 2 )文章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文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因而古代的毛笔大多只有(),没有()。

A. 实物 实录

B.实录 实物

( 3 )就全文内容安排来看,文章哪一段可以删除?请作出判断并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两难”,就是这样或那样都让人为难。生活中,我们难免面临两难的处境:或反复掂量,终有决定;或左思右想,仍难决断。这或许是痛苦的抉择,亦或是甜蜜的负担……

请以《这真让人两难啊》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①写清楚“两难”的原因,充分表现“两难”的处境;②立意明确,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③选择恰当的人称和角度;④文体明确;⑤不得套作、抄袭;⑥文中不可透露考生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卑微了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