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子衿》《式微》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游记《登勃朗峰》的作者马克·吐温,英国作家,代表作为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C: “旦”是中国戏曲四大行当之一,“旦”中的“小旦”扮演年轻女子,“老旦”扮演老年女子。 D: “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一句的主干是“扶植年轻人是规律”“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一句的主干是“它不喜欢恭顺”。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狮航JH610失事后,许多中国的游客纷纷取消去印度尼西亚旅游的预约。 B: 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C: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D: 各地文物部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开展了近500项左右的文物体验传承活动,推动文化遗产走近百姓、走近生活。 |
3、 |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
4、 | 下面情境中,小晨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晨和小鹏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小晨去小鹏家找他,小鹏的奶奶开了门。 A: 我要找一下小鹏。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B: 您是谁啊?小鹏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 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晨,我和小鹏约好去科技馆,他在家吗? D: 你好!我想找小鹏去科技馆,你让他马上出来。 |
5、 | 指出下列各句中标点有误的一项( ) A: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B: “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C: 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D: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周梅森的《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百姓对官场的关注,作品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具体而微地刻画了高育良、李达康、侯亮平等人物。 B: 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美国政府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10%关税,妄图打压中国经济的发展。 C: 地下制假窝点里,工人们废寝忘食地加班加点,由于晚上动静太大,该窝点被周边群众举报。 D: 经历挫折后,她一度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整个人也无精打采了,是老师的鼓励和帮助驱逐了她心中的黑暗。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芳馨(xīn) 亵渎(dú) 寒噤(jìn) 豆蔻年华(kòu)B: 荣膺(yīng) 恣睢(suī) 嗔怒(chēn) 锲而不舍(qiè) C: 愧怍(zuò) 剽悍(biāo) 轩榭(xiè) 戛然而止(jiá) D: 遒劲(qiú) 哂笑(shěn) 娴熟(xián) 广袤无垠(mào) |
9、 | 把下面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 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A)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关注。(B)其中有的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严格,但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C)有了这样的认知,难得不让人产生敬畏。(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A: AB: B C: C D: D |
10、 | 给句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1 )安求其能千里也( ) A: 安全 B: 怎么 C: 难道 D: 存着,怀着 ( 2 )一食或尽粟一石( ) A: 或者 B: 也许 C: 有时 D: 和 (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A: 等同,一样 B: 等于 C: 等候,等待 D: 等等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1 )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 2 )“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斯是陋室 B: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行天下之大道 C: 往送之门,戒之日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D: 一怒而诸侯惧 屠惧 , 投以骨 (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 女子之嫁也 无丝竹之乱耳 C: 独存其道 其真无马邪 D: 一怒而诸侯惧 思而不学则怠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二项是( ) A: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B: 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是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C: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 D: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 4 )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碎片化阅读正令你越来越愚蠢
昨天下午,我掏出Kindle准备看《金字塔原理》,这时,有两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第一件事,我发现自己的大脑竟然像转不动了一样!这本书的内容并不算过于的晦涩,但我理解起来非常的吃力,有些句子反复读了两三次仍然理解不了,仍然记不住。
第二件事,我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涣散得可怕!
看了两三段之后不由自主地就跑神了,等我回过神来,前面看的部分早已忘记,只得再看一遍。我变得非常地浮躁,只想一目十行地尽快往下掠过,像要寻找着什么。
仅仅是在三四年前,我还是有着非常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平心静气的反复阅读很多好书。
那在这几年间,是发生了哪些因素严重损害了我的阅读习惯呢?
我的答案是——“碎片化阅读”。诚然,碎片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多元化摄取资讯的需求,但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就目前的碎片化阅读环境,绝对是弊大于利。
形成阅读惰性,令我们不愿意再在读书时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理解。
所有碎片化阅读的内容提供方,天然就有一个核心的需求,就是获取更多的用户。
因此,那些调动情绪的,打色情擦边球的内容大行其道,各个平台都绞尽脑汁化为标题党,只为了能让你点进去,向下滑动,再点进下一篇,再向下滑动。看任何文章都是一目十行,文章看了三分之一就认为自己完全理解了,标题不够“震惊”的,点都懒得点。最终的结果是,你的大脑就像我一样,被养得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愿意动,越是不愿意动,就越是只能去看那些不需要动脑的内容,由此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系统性的知识会损害你原有的逻辑体系,造成价值观混乱。
所有的碎片化阅读几乎都无法令你获得深入的、完整的理解,而往往只有一条简单粗暴的建议。而现在又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凭借价值观出位和吸粉的时代。所以你总会不停地看到,今天有人叫你往东,明天他又建议你往西,后天又听到说你哪儿也不去才是最好的。这些冲突的、矛盾的建议和观点,你刚吸收了之后可能会产生一种学到了知识的幻觉。但实质上,这些肤浅的、矛盾的观念只会令你不断地在原地打转,或者是陷入偏激。你不可能仅从一些碎片化的观点中获得成长,这些观点带给你的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自我内耗,可能远远大过它能教给你的知识。
变得越来越浮躁,注意力涣散。
我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在碎片时间不打开手机了。
我们的注意力由于手机的影响,已经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不断试图寻找刺激的状态。而手机作为各种强刺激源,朋友圈,王者荣耀,各个媒体平台,无数的app占据了你的心智空间,随时随地试图诱惑你。当你的心中填满了各种刺激源的时候,注意力不涣散、整个人不浮躁那反倒稀奇了。
产生一种获得了知识的错觉。
碎片化阅读在本质上有两个作用:
首先是快这的、多元化的获取资讯。在你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前提下,通过碎片化阅读作为拓展和补充。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几乎90%以上的人都不具备最基本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试图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取知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获取了资讯和信息,不等于获取了知识。你知道了“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这只是获取了一条信息。你理解了什么是碎片化阅读的内涵,你能对这条信息产生疑问或者思考,你能够自己有选择的从这篇文章中选择对你有效的建议,这才叫获取了知识。
关于碎片化阅读,你必须保持理智的认识,不被别人的言论忽悠,不为了偷懒而自欺欺人。人最可怕的就是无意识之中逐渐被环境所改变,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是在裸泳的傻瓜。
(文章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碎片化阅读就像吸毒一样,你体会到了毒品非常轻松的带给你的强烈刺激,那么那些有干货但是平淡的内容你当然没办法、也没有耐心再看下去了。
( 4 )初三(2)班召开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同学提一些建议。阅读课文《范进中举》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 1 )选文除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范进进行了正面描写外,还对他进行了________描写。( 2 )用“‖”将本段分为五层,并概括层意。(每层层意不超过6个字)第一层: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
第四层:________
第五层:________
( 3 )描写范进发疯的过程中,贯串始终的动作是________,表情是________。( 4 )品析范进言语中的“噫!好了!我中了!”( 5 )造成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现实评价一下现在的中考与高考制度。发现,需要一颗善感的心。一个人能发现什么,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视力,也取决于他的心灵。所以目明而心盲者,往往对一切视若无睹;自私而鄙陋者,往往对他人漢不关心,学识不同,情怀各异,人从自己、从他人、从周围世界中所发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