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东风乡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观,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B: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C: 进了太和们,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D: “混沌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传统书信_______(承载/承担)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②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_______(凝聚/凝结)了无尽的力量。

③即使在老年时,这个为人们爱戴的艺术家也比所有的同龄人,_______(甚至/尤其)比许多年轻人更加充满了生命力。

④尽管这一“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庞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重负,弄得劳民伤财,群众不仅没有受益,_______(而且/反而)加重了负担。


A: 承载 凝结 甚至 而且
B: 承载 凝聚 甚至 反而
C: 承担 凝结 尤其 反而
D: 承担 凝聚 尤其 而且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________从前的许多科学幻想今天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②夜色阑珊,历时两年的研究项目终于接近尾声,他关闭电脑,________地摸着下巴长长地松了口气。

③学习仿写首先要确定仿写点,对于精彩的地方________要细心揣摩,思考作者是怎样写的,________需要考虑变通和创新,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A: 以至 踌躇满志 不但……而且
B: 以致 踌躇满志 不但……而是
C: 以致 自鸣得意 不是……而是
D: 以至 自鸣得意 不是……而且
4、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颈(jǐnɡ ) 字(tiè) 强(jué) 恶(zēnɡ)
B: 使(jì) 怪(pǐ) 首(qiáo) 执(niù)
C: 机(xiè) 客(chènɡ) 耀(xuàn) 许(yǔn)
D: 理(chǔ) 立(zhù) 梁(jǐ) 肪 (zhǐ )
5、填在下面语段最后的横线上,与前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紫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__________。

A: 曲词自然是意大利语
B: 歌词当然是意大利语
C: 他们自然是用意大利语演唱
D: 他们演唱的自然是意大利语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督战 河堤 单精竭虑 一丝不苟
B: 踱步 婆娑 坦荡如底 抑扬顿错
C: 筹躇 臃肿 络绎不绝 长途跋涉
D: 记载 禁锢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7、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8、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南海问题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日本,极力鼓动拉拢东盟各国“统一对应”中国,其险恶用心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B: 苹果公司已于9月8日正式发布新一代iphone7手机,消费者却对此反应平平,由此可见,iphone系列已经不再是炙手可热的电子产品了。
C: 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喜讯传来,全国人民拍手称快
D: 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高档的小区。
9、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赡养 船蓬 苦心孤诣 一泻千里
B: 羁绊 愧怍 因地置宜 俯仰生姿
C: 独裁 笑柄 尽态极妍 触目伤怀
D: 凫水 诀别 本色当行 味同嚼腊
10、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隔漠 重蹈覆辙 媚上欺下 心无旁鹜
B: 禁锢 孤军奋战 涕泗横流 化为乌有
C: 喑哑 歇斯低里 恪尽职守 记忆尤新
D: 殒落 恼羞成怒 自知之明 郭然无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赏析,回答相关问题。
竹 里 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1 )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作者王维,唐代诗人,世人称其为“诗佛”。
B: 深林:指茂密幽深的树林。
C: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D: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 2 )下面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隐者孤独寂寞生活的诗,充满了凄清无奈之情。
B: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C: 本诗的诗眼是“独”。
D: “明月来相 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 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二)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 1 )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 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③诚不可缺 诚:

④卒亡天下 卒:

( 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3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 4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古九谷瓷瓶

[日本]井上靖

桑木大二郎在能登半岛W镇看到一只古九谷小瓷瓶(指日本石川县南部九谷产的古瓷器),还附有鉴定标志,证明是宽文(1661—1672)年代的珍品。这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大二郎结婚还只有两三年光景,现在大女儿已经上中学了。他是因公司里的事,出差到W镇的。这是个渔镇,全镇弥漫着鱼腥味儿。

他在一家古董商店不太整洁的橱窗里发现这只红花小瓷瓶时,异常惊奇,心想要是能亲手托着欣赏一下,那该有多美呀!

一问价钱,回答是500元。

“500元!”

对于月薪只有70元的他来说,价钱实在太高了。

“要是200元么,倒还可以……”

“别开玩笑。在古九谷瓷器中,它也算是最古老的了,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啊!”

一眼可以看出,这位四十开外的商人脾气执拗,即使让他减一分钱也不会答应的。

说起来兴许有些夸张吧。实际上,桑木大二郎自从在能登半岛W镇上见到古九谷瓷瓶到如今,十年中简直是被迷住了心窍。他曾先后五次借口有公事跑到W镇,欣赏这个古瓷瓶。他越看越想买,然而对于工资微薄的他来说,那瓷瓶真不啻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朵鲜花。

最近一次,即第五次看到那只古瓶,是在前年夏天。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惟有那只瓷瓶依旧装饰在临海的不太干净的橱窗里,只是十年前500元的价钱涨到了7万元。

据物主说,十年中间,这里遭到过一次海啸袭击,近处失火一次,即便在这种时候,最先被抢出屋子的总是这个瓷瓶。在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他还专门修了一座水泥防空洞收藏它呢。

从前年夏天至今的整整两年中,桑木大二郎在生活上节衣缩食,连旁人都觉得他实在可怜。这是由于大二郎已下定决心,说什么也得从本来就够拮据的开支中挤出70000元钱来。

为了能登半岛上的这只瓷瓶,他的妻子连尼龙围裙都舍不得买一条。大女儿竟连郊游也都不能去了。有时,大二郎也想过,这样做,大人孩子真可怜。可他自己也戒了烟酒,和同事的交际应酬之类的一切都给免掉了,为瓷瓶他什么都不惜牺牲。

这样,他好不容易凑齐了70000元钱,摆在那家古董店脏乱程度与当年无二的柜台上

“其实,我也是最近才听说的,这东西是假的呀。前些日子,家父去世13周年那天,母亲告诉我,父亲在世时说过,那是假的,于是,我拿到金泽市,请大学里的先生鉴定,果真是假的啊!”

十年前满头蓬松的乌发如今一根不剩的店主,仿佛有些过意不去似地说完后,脸上泛起一丝苦笑。

大二郎一听说那是假的,顿时觉得瓷瓶黯然失色。但是,一想起这10年来的执著,这两年的苦日子,他还是想弄到手。然而,物主却执意不肯脱手,尽管得知它不是真品,对它有些漫不经心,却似乎依然对它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爱。

结果,大二郎出2000元成交。这价格,比真货便宜,但比赝品要贵。当夜,他和店主把瓷瓶放在中间,一起对饮。

不知为什么两人只是默默无言地举杯,直至皎月临窗。

( 1 )按“悬念→结局”的小说技巧来梳理故事情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 2 )“他越看越想买,然而对于工资微薄的他来说,那瓷瓶真不啻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朵鲜花。”作者把瓷瓶比作悬崖峭壁上的鲜花,有什么用意?
( 3 )小说多次写“古瓷瓶”在商店被摆放的情状,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4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从两人“默默无言地举杯”的举动中,你读出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孝猴

吕保军

①古壮乡崇左村,住着个热心肠的叶婆婆,她粗通医理,能为乡邻治跌打损伤,平时摊上谁家有红白事需要帮忙,叶婆婆总是第一个到达。

②这天,叶婆婆帮乡邻忙完一场白事,刚想回家歇息,忽见有人跑来说:“不好了,出殡队伍遭到猴子袭击了!”原来,全身缟素的出殡队伍正往山里走,突然从山坳里窜出一群猴子,冲上来就撕扯孝服孝巾,把孝子贤孙们的脸和手臂都抓破了。送殡的人们不得不暂停躲避,直到泼猴们闹腾够了才上路。

③“造孽呀!”叶婆婆听了连声感叹。

④第二天清晨,叶婆婆就背着药篓进山了。刚走进山坳口,迎面跑来一只小猴子,望见是叶婆婆,吱吱尖叫了几声,掉头就跑没影了。不一会儿,小猴子拉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猴子回来了,猴子一家三口扑倒在叶婆婆脚下,纳头便拜。原来,上个月叶婆婆进山采药草,遇到这只小猴子跌断了腿,便主动上前为它医治。在叶婆婆眼里,这些顽皮的猴子就像自己的孩子,虽然淘气却不失可爱。有时,她会带些苞米、花生之类的,故意丢在猴子出没的地方,哪曾想猴子吃完之后,竟摘了些山桃野果悄悄放进她的背篓里。谁说异类不可教化?猴子也懂得人情往来呢!

叶婆婆看到猴子全家对自己感恩,不禁欣慰地伸出手去,摩挲着猴子的头,就像拍抚着儿孙的脑袋。这时候,又有无数只猴子围上来,撒娇似的冲叶婆婆叫着闹着,乱作一团。有的猴子头上还顶着昨天抢来的白孝巾,模样滑稽得很。叶婆婆笑着说:“好啦好啦,我的乖孩儿们,以后不许再抢人家的孝衣啦。都要听婆婆的话,婆婆自然会疼你们的,明白吗?”说也奇怪,这些猴子似乎听懂了她劝诫的话,此后果真一次也没再骚扰过送殡队伍。

⑥叶婆婆更高兴了,出入大山也更勤了。每天在她采药草的时候有群猴做伴,累了歇息的时候就顺便为它们一一检查伤病,更多时候,叶婆婆也会情不自禁地把隐埋心底的那些孤寂愁烦,一股脑儿地全都倾诉给猴崽子们听。一位老人与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融洽。

⑦后来,叶婆婆生病了,好多天没进山。有几只胆大些的猴子,竟然跑到婆婆家里来了。邻居们见猴子进村,还以为它们要祸害庄稼,没承想这些猴子根本没有到处乱跑,只在叶婆婆家里进进出出。好奇的人们隔着窗棂往里一瞅,好家伙!猴子们不但为叶婆婆端茶倒水,还有的正为她干杂活呢。当它们察觉到有围观者在指指点点的时候,霎时像个害羞的小孩子,屁股一扭一扭地跑远了。

⑧十多天后,叶婆婆的病情骤然加重。好心的邻居们纷纷前来,为她抓药、熬药,陪她拉呱解闷。忽然之间,只听窗外由远而近,传来了一阵吱吱哇哇的叫声。邻居们打开房门,一下子惊呆了:只见院里站满了大大小小的猴子,每只猴子的手上,都捧着一大把药草。它们一见房门打开了,都齐刷刷地将药草投掷了进来,地上霎时堆起了一座小山。病床上的叶婆婆感激得满脸是泪,她多想伸出手去,再抚摸一下这群可爱的猴崽子,她那虚弱至极的身子似乎想往起挣,努力地往起挣……所有的猴子都无限悲伤地吱吱尖叫着,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上蹿下跳个不休。这场面,这情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⑨这天半夜,叶婆婆悄然走了。天亮后,赶来送葬的村民们惊讶地发现,院里的猴子或蹲或趴,全都出奇安静地守在那儿,竟然一只都没走。只不过,仿佛一夜之间,它们头上的毛发全变白了,仿佛个个头上都顶着一方孝巾。

⑩每个人都在感慨:你们看,猴子多么有情有义呀!它们莫不是在为叶婆婆戴孝吗?

⑪从此,人们都管这群猴子叫“白头叶猴”。

(选自《少年作家》2015年第4期)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2 )从选文可以看出叶婆婆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 3 )请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叶婆婆看到猴子全家对自己感恩,不禁欣慰地伸出手去,摩挲着猴子的头,就像拍抚着儿孙的脑袋。

( 4 )选文第④段采用了插叙,请说说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5 )阅读完选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写作(分值:60分)
青春是丰富多彩的,青春又是活蹦乱跳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值叛逆的年龄阶段,有着许多反叛的想法。

请以“叛逆的青春”为话题写一篇短文,应注意最终的价值取向应积极、健康、向上,要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写出的事件应真实可信。3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若如初见”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