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拖踏 眼框 海枯石烂 瞬夕万变 B: 懈怠 腐饰 不知所错 如丝如缕 C: 叹惋 赋与 挑拔离间 格物致知 D: 彷徨 豁然 自园其说 怒不可遏 |
2、 | 给文段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 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 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潮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仍然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历史是起伏的潮汐, ,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A: 涨潮,是历史的巅峰;落潮,是历史的中断B: 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 C: 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 D: 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 |
3、 | 下面关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名著读书笔记,哪一项标书有错误?( ) A: 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B: 宋江做了梁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D: 在特别重大的节日,利立浦特小人国有一种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游戏,游戏的奖品是不同颜色的精美丝线。 |
4、 |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 《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是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 C: 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D: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天净沙”,曲牌名。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C: “一带一路”已经由“中国倡议”走向了“国际共识”,成为全球共同发展的路线图。 D: “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增强。 |
6、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虐待(nǜe) 窗棂(línɡ) 怪诞(dàn) 红菱(línɡ) B: 晕眩(xuàn) 殉职(xún) 狭隘(ài) 热忱(chén) C: 怂恿(sǒnɡ) 伫立(zhù) 斑斓(lán) 缀行(zhuì) D: 秕谷(bǐ) 浸满(qìn) 模仿(mó) 和蔼(hé) |
7、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摒弃(bìng) 腼腆(miǎn tiǎn) 淅沥(xī lì) 跻身(jǐ)B: 裨益(bì) 瑕疵(xiá cī) 栖息(qī) 自诩(xǚ) C: 家眷(juàn) 粗粝(lì) 雕镂(lòu) 迸溅(bèng) D: 怠慢(dài) 窘迫(jǒng) 茅塞顿开(sè) 荟萃(cuì) |
8、 | 对下面文段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B: 劳:使……劳累。 C: 所以:……的原因。 D: 曾:同“增”,增加。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我们一直恪守过去的行为模式与习惯,不寻求改变,未来我们必将深受其苦。 B: 漂流道两边的怪石嶙峋 , 地势险要,流泉飞瀑比比皆是。 C: 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D: 像你这种偷梁换柱、李代桃僵的做法,迟早会被明眼人识破。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焦灼 大庭广众 名副其实 眼花潦乱 B: 妥帖 微不足道 触目伤怀 面如土色 C: 地窑 不能自己 月明风清 荡然无存 D: 锁屑 莫名其妙 张皇失错 精疲力竭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①,杖藜②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①短篷:有篷的小船。②杖藜(lí):用藜做成的拐杖。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 ( 1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2 )“杖藜扶我过桥东”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太守自谓也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主要围绕着“醉”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C: 第二段最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作总结陈述,写朝暮四时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总归为“乐亦无穷”,余韵不绝。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
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1 )为什么于勒由“全家的恐怖”变成了“全家惟一的希望”?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亊: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并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去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注释) ① 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②踯躅:停留。③湮远:久远。
( 1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示例:在文章第①节中,作者把春雪消融,流水淙淙,想像成白雪像人一样忍俊不禁,出声朗笑,一路欢歌,把春雪融化的景象写活了。
( 3 )文章第⑤节中,把“鸟”比喻为“数学家”,去丈量天空,却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这里写出了远古春天的天空哪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4 )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①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赏析)
②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 5 )文章结尾说“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凐远年代中的春天”,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段的表达作用。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风雨过后是彩虹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二:你的书包与你朝夕相伴,几乎是形影不离,什么东西你都可以塞入它的囊中,书本啦,文具啦,水杯啦,手机啦,化妆品啦,情书啦……但有一天,它突然朝你发脾气了,拒装你的一件东西。它拒绝了你的什么物件?为什么要拒绝?后来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你展开想象,以“拒装的书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