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安徽省天长市炳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也是人们生活中沟通心灵、传递友善的工具。
B: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为解决世界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
C: 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武汉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D: 随着云梦东站高铁站的投入使用,使云梦人的未来与高铁密不可分。
2、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美国实业家
B: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启凡 覃必陶的笔名
C: 《不求甚解》马南邨 邓拓的笔名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②野菊花从不禁锢自己。

③野菊花还具有野性。

④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

⑤她能把药香聚散如云如雾。

⑥这时,你会从袅袅升腾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


A: ②①④③⑤⑥
B: ③④①⑤②⑥
C: ②①③④⑤⑥
D: ③⑤②①④⑥
4、

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 )

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传说,这里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 。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

①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

②当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

③1876年左宗棠率军挺进新疆,驱除外寇,拱卫了这片神圣的国土。

④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

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③②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B: 《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文光书店1943年版)
C: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D: 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6、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C: 《核舟记》这个题目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 《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7、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
B: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 《出师表》的“表”,《陋室铭》的“铭”,《捕蛇者说》的“说”,都是古代一种文体。
D: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8、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bǐ) 烂(màn) 利(xì) 开(zhàn)
B: 红(fěi) 粗(liè) 黑(yǒu) 解(pōu)
C: 补(mí) 甲(zhòu) 磨(cèng) 粗(cāo)
D: 问(jié) 名(nì) 禁(gù) 形(qí)
9、《水浒传》中“浔阳楼宋江题反诗”的浔阳楼在( )。
A: 我国东北
B: 我国西北
C: 江西
D: 中原
10、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社会发展到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 ①③⑤②④
B: ③①⑤④②
C: ②①③⑤④
D: ③①②④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 1 )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 2 )“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古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 1 )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路转   ________

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________

既得泉于山谷之间 ________

掇幽芳而乔木________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 4 )(乙)文中 ________和 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文所在文章和(乙)文都表现出作者 ________ (提取(乙)文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 5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一一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神圣。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别人耻笑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的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 1 )该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请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

①先提出分论点:________ , ②然后________加以论证,③最后得出________的结论。

( 3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4 )文中“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而“叶嘉莹”是适应环境的典型,请你从中外名人或名著中再举1个能适应环境的典型事例。

( 5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你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阅读《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完成下面小题。

①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②英雄者,国之干。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任比天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③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力、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最好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④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每个人都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疫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祥和、国泰民安。

⑤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⑥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选自《人民日报》,2020 年 02 月 05 日 04 版)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 2 )文章开头列举“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英雄的感人事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3 )文章第②③段都在围绕“英雄”“责任”展开论述,这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 4 )请你列举一个抗疫英雄(文段中英雄除外)的事例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四、写作(分值:60分)
人生的路漫长、曲折,有时候还会有雾霾、黑暗,需要一盏灯来照亮我们,指引我们,让我们不迷失方向,走向成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明灯,一路指引着你,鼓励着你走向远方。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把你的故事和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主要写自己的经历、感悟等。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物是人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