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成都十二中华智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阅读下面古诗。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
B: 诗人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C: 首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写出了诗人在赶赴京城的途中,遇到作为使者的故人,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担忧的家人的典型场面。 D,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史铁生是非常特殊的一位当代文坛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常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作斗争。
B: 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C: 处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对自然界许多现象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就想象出各种解释,由此便产生了神话。
D: 这些散文作品用优美的语言,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走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3、

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 台、来
B: 哀、雨
C: 哀、台、来
D: 哀、台
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花/何陋
B: 李唐来/怡然
C: 濯清涟不妖/人不知不愠
D: 爱者甚蕃/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niànɡ) 蓄(zhù) 粗(kuànɡ) 清(dènɡ)
B: 花(bāo) 亮(liáo) 和(yìnɡ) 黄(yùn)
C: 临(wèi) 护(kàn) 抖(shù) 卖(nònɡ)
D: 朗(rùn) 婉(zhuǎn) 水(zào) 静(mì)
6、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疲倦(pí) 搓捻(niē) 绽开(zhàn) 小心冀冀(yì)
B: 觅食(mì) 惭槐(kuì) 繁衍(yǎn) 花团锦簇(cù)
C: 迁徙(xǐ) 预兆(zhào) 企盼(qǐ) 落英缤纷(bīn)
D: 煎熬(áo) 穿梭(sōu) 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7、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仰之高 更加 乎不同 差得远
B: 而不舍 刻 无顾及 空闲
C: 兀兀穷年 劳苦的样子 目不园 偷看
D: 尽心血 滴 气冲牛 斗争
8、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
B: 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C: 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
D: 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
9、

下面词语书写及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慧心首(qǐ) 恶(xián) 顶礼膜拜 随声附(hè)
B: 禁固良(xùn) 外(fèn) 格物致知 相得益(zhānɡ)
C: 惘然古(ɡèn) 隐(cěi) 不可思意 人听闻(hài)
D: 嬉戏归(jiù) 白(shá) 任劳任怨 锐不可(dānɡ)
10、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去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王同学回复:


A: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B: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
C: “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D: “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九万里风鹏正举”,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C: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照应了小序中的“欢饮达旦”。
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旨在表达词人对圆月满腹怨恨之意。
(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子猷(yóu):王羲之第五子。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⑤剡(shàn)县:今绍兴嵊州市。⑥就:到。这里指拜访。

( 1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

①遂至承天寺。

②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无与为乐者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起彷徨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石雅彬
①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的幸福感排名第一。那么,幸福感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呢?
②尼采说过:“一切幸福感都有两个共同之处:充溢的情感和高涨的精神。一个处在幸福之中的人就像是一条在水中的鱼,觉得无拘无束,可以尽情跳跃。”可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③作为社会心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幸福指数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怎样让幸福来敲门呢?把握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④第一,心理参照系。人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其实反映的就是心理参照系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感觉差异。大到整个社会,小到社区、家庭,心理参照系处处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就整个社会而言,开放型社会和相对封闭的社会,其心理参照系必然不同。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处在开放的社会,由于受到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有了外在参照,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挫伤。
⑤第二,本体安全感。本体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本体安全感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⑥第三,成就动机程度。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对自己成功程度抱有的期望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志向。志向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我们说那是理想;如果志向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我们只能称其为幻想。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获得的成就高于预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如果感到自己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就不会有幸福感。虽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崇高理想,有远大抱负,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你发觉自己的目标似乎很难达成,甚至严重影响了你对生活的感受和信心时,那就要反思一下,是否该调整奋斗目标或者是行为模式了。
⑦有研究者发现,在赛场上,冠军的压力最大、焦虑程度最高,因为他们总想保持第一,希望再创佳绩;亚军满怀遗憾,容易陷入“如果发挥再好一点”的侥幸和假想中;而第三名感觉最满意,因为他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又不用苛求自己非得争第一,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最强。
⑧不少人一味追求考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跻身精英阶层……可永远想当第一,也就可能永远面临失败的危险;永远想着超越,就永远感觉“自己还不够完美”。太过争强好胜的人,不妨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不是懒于进取,而是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这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 (本文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 人” “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
C: 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 因,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 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 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
( 2 )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 3 )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阅读《生命如四季》,然后答题。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夏天,我曾因天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每一次。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 1 )作者开篇以“生命如四季”点明题旨,在文中作者给“四季”赋予了深刻的寓意,请结合文意用简要的语言仿照“春天,少年时期,耕耘人生”的句式,概括出人生其他三个阶段的生命特点。

(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喻义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理解,并简要归纳概括。
①夏日,我曾因干旱 , 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
②望着我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 3 )文中作者说“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为什么?下面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项是

A: 是因为我在生命的黄昏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更多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情。
B: 是因为我在生命的每一阶段都是认真地做过,付出过,收获了属于自己该收获的果实。
C: 是因为在我的生命过程中,我在不毛之地里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我已经很满足了。
D: 是因为我虽然已经年老,但在飘雪的冬日,我可以尽情地欣赏冬日旷野的景致,尽兴地与老友在有暖阳的午后聊天,过上自由闲适的生活。
E: 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有的生命过程,在我自己的生命过程中,有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体验。我爱过,也恨过;我哭过,也笑过。
( 4 )自然万物,皆可启发人之性情,寄托人之思想。朔方的雪让鲁迅先生看出了战斗的精神;扑火的飞蛾,寄寓了巴金对光明的追求……请从下面所给事物中选择一项,谈谈你的所感所想。
梅花,鹰,风筝,云,烛。

( 5 )《雨之歌》中,诗人这样写道: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下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请你也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两句《风之歌》或者《云之歌》。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切的意义,只有离得足够运,才能看得真切。回望过去,岁月仿佛会赋子我们一面神奇的长镜。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回望”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确定立意;②符合文体;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那些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