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泉州第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Ade,我的蟋蜂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B: 我从前没有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是多么懊悔!
C: 他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D: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2、书法组同学在网上搜集到一些与敦煌有关的书法作品图片并分别作了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柳公权《金刚经》

《大涅槃经》

《千字文》

唐太宗《温泉铭》


A: 《金刚经》用的是楷书,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劲媚清秀,有“柳骨”之称。
B: 《大涅槃经》用的是隶书,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一波三折,字体显得雄阔严整而舒展。
C: 《千字文》用的是篆书,排列整齐,横平竖直,线条匀净,字体上呈现出端庄秀丽之美。
D: 《温泉铭》用的是行书,笔力遒劲,朗润流美,气韵贯通,得王羲之书法神韵却不墨守。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毫无生气地流入大洋了。
B: 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C: 热心肠的船家必然会指点着江山,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等等,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
D: 学了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之后,你不禁要问:大自然怎么会这样神奇美丽的呢?为什么会有人为了一点私利,就忍心破坏它呢?
4、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项是( )
A: 要(sài) 裁(zhòng) 精竭虑(dān)
B: 粗(zào) 倔(jiàng) 深痛疾(è)
C: 教(huì) 寻(mì) 春寒料(qiào)
D: 刻(juān) 杆(wéi) 正危坐(jīn)
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B: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
C: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D: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B: 通过对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中应用。
C: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 为了防止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学校保卫科组织开展了“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
7、初三(1)班举行了“迎端午,写楹联”的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书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在横线处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赛舟品粽,①,博大精深扬中外

下联:②,赞屈子,③


A: ①展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B: ①展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C: ①美习俗 ②吟诵诗句 ③高洁伟岸传古今
D: ①美习俗 ②吟诗作赋 ③气魄雄浑传今朝
8、

“刺网的捕获率极高,所有比网孔稍大的东西都无法脱逃。”是从下面文段中抽出的,将它放回原文,位置恰当的是( )
刺网是用刺来卡住鱼的网,使用遍及全世界。【甲】这种网长2公里,厚度有4.5公里,有的被固定在海底,有的被安置在特定的海流中漂浮。【乙】1996年,加利福利亚在对刺网捕捞的研究中发现,每捕捉到22条旗鱼,就会有一条鲸或海豚成为误获物而死掉。【丙】由于廉价,使用广泛,刺网误获的鲸类比例很高。【丁】专家们认为,只要有刺网的地方,就会有无辜死亡的鲸。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实践证明,联想式教学法是行之有效,师生都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B: 拼过一场恶疾的她形销骨立 , 姣好的容颜苍白如雪,却有着一种诡异的清丽迷人。
C: 《少年的你》里的主角陈念自然率真,矫揉造作 , 所以赢得众多观众的喜爱。
D: 那些怀古伤今的文艺作品,宣扬一种复古倒退的思想,最终会被人民大众唾弃。
10、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丽(qǐ) 郁(yǐ) 乳未干(chòu)
B: 落(yǔn) 对(shì) 轻怕重(niān)
C: 狡(jié) 休(qì) 岿然不动(kuī)
D: 窗(xián) 安(mì) 苦心孤(y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 1 )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的环境特点。
( 2 )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⑤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节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酷贫:非常的贫困。②范逵(kuí):人名。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ó):用刀斧砍。⑤剉(cuò):同“挫”,割。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汝出外留客 ②君宜 ③遂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 3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特殊训练

梁刚

读大四那年,谈欣还在拼学分,其中最难的一门课程是设计。这门课程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今后工作的实际应用,必须学好。但据师哥师姐说,这门课程有点变态,课程设置变态,老师变态,学生也会跟着变态。真有这么夸张吗?谁知道。

谈欣的专业是给排水,涉及环保和土木工程两个领域,女孩学工科本来就不容易,跨专业就更不容易了。但老师说了:“你们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很好,学好了是吃饭本钱。”

等到画图纸了,学生提出:“这个画图软件我们不会,能教一下吗?”

老师沉下险来说:“你们玩游戏有人教过?不是一个个都玩得很溜,还‘985’大学,素质哪去了?”

等到大家学会软件了,老师又说:“今天画图全部采用手工。”

同学们顿时蒙圈了,太变态了吧,有电脑不用,手工画,累死人了!

老师尖着嗓门说:“假如电脑坏了、网络瘫痪了你们就不设计了?未来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只有能力,是你唯一的保证。”

然后老师就失踪了,打电话不接,设计方案没人审核,对与不对,心里一点没底,直至截止日的前一天,老师出现了,通知把方案拿过去审核,结果全军覆没,没一个通过,

上次你就是这么说的,同学们嚷嚷起来:“我们就是按你说的方案做的。”

“赶紧,別浪费时间了,”老师吼道,“明天必须交出合格的方案,否则別怪我无情。”

变态!谈欣那一刻也愤怒了,不由自主地嘀咕道。

到了画图纸,老师再次玩失踪,说好的,会随时候教,但找人时就是不见踪影了,打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谈欣同宿舍两个山东人,都是学霸型的,她们都是奔“考研保送生”去的。谈欣在这种氛围里学习,难免着魔。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总算完成作业,但还是怕再次遭遇“滑铁卢”。

第二天她早早起床,决定到老师办公室去守候。而且,她的这个行为,被后面陆续前来的许多同学唠叨,这种“不想重蹈覆辙”的想法,已是一种普遍的默契。

然而,等了一天,老师始终没有出现。

“有这样的老师,还讲什么教育质量!”同学们嘟囔着,焦虑着。

眼看只剩最后一天了,老师飘然而至。看了同学们的作业,再次全盘否定。

同学们脸绿了。谈欣自然也顾不得矜持,脱口骂了一句“变态”!而且没控制好音量,被老师听见了。老师看她一眼,波澜不惊地一笑,说:“连淑女都骂人了,好。那就明天把修改好的图纸交上来,逾期不候!”

“好”是什么意思?还逾期不候,太变态了!

为修改图纸,许多同学又熬了通宵。但谈欣没改,她就想看看老师怎么说。老师居然没说啥,也给过了。

谈欣暗自得意,刚想离开。老师突然说:“你没改,知不知道为啥也给你过了?不是我怕你骂人,而是同情你的懦弱。做这一行,是要服务好甲方的,难免被反复折腾,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折腾,根本过不了关,没有这种准备,你还是趁早改行吧。”

谈欣顿时愣住了,她不明白老师的训导是啥意思,难道是传说中的“挫折训练”?太不靠谱了吧?谈欣对老师的执教理念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

大学毕业后,谈欣去建筑设计院找了份工作,经常碰到变恋甲方,许多事先商量好的设计方案,临了突遭变卦;图纸反复修改,临到交图时,又被全盘否定。

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仿佛一场人生的酒拼,有了这碗酒的垫底,那就什么都不怕了。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 1 )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谈欣选择了据说难到“变态”的设计课。→老师要求学生自学画图软件,学生学会后却被要求全部手工画图:→①________→老师又在截止日前一天才审核学生的图纸并再次全盘否定,却要求第二天上交修改好的图纸;→②________→谈欣工作后常遇变态甲方,终于理解了老师的用意。

( 2 )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同学们顿时蒙圈了,太变态了吧。

②老师看她一眼,波澜不惊地一笑 , 说:“连淑女都骂人了,好。”

( 3 )阅读文章最后一句话,紧扣划线之处,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 4 )小说中的老师对学生实行了“特殊训练”,你是否认同他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①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

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⑥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luá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略有改动)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
( 2 )第④段中划线的词语“地道”是什么意思?
( 3 )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
( 4 )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划线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

(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麻雀总是嫌自己的屋子住不长时间就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于是就不停地换窝。年长而又聪明的麻雀告诉它:“那味道恰恰是从你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

一只乌鸦向鸽子抱怨:“这个地方的居民很难相处,我只好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你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也是白费力气。”

请你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3)不得脱离材料内涵,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跳給妳一半”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