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 ) A: 宋江B: 林冲 C: 史进 D: 吴勇 |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B: 欣然起行/佁然不动 C: 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 D: 解衣欲睡/实是欲界之仙都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绚烂的灯光将鸟巢体育场烘托得更加金碧辉煌。 B: 它制造的幻象如同海市蜃楼 , 让人迷醉和恍惚,每一个毛孔都被贵族气息所感动。 C: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 , 上山赏雪。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 , 开始向我求情。 |
4、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年届四十的王刚本来身强体壮,不幸被查出身患癌症,一下子步入了风烛残年。B: 莫言听到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后,饮泣吞声 , 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C: 飓风“桑迪”带来的暴雨,气势汹汹地漫过大堤,冲毁道路、农田、房屋,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D: 十里溱湖,碧波荡漾,鸟欢鱼跃,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旅游胜地。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你是很难写出高品位的作品来的。 B: 要是你觉得委曲了,不要到处哭着喊着去博取同情,别人的同情太廉价,能让你变得坚强的还是你自己。 C: 桃林间走出一群儿童,女孩子个个花枝招展 , 男孩子人人眉清目秀,他们都穿着各色的春装,真是好看。 D: 如果每个人、每件事物都各得其所 , 那么很多东西都可以和谐相处了,我们生活中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少。 |
6、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B: 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新锐而敏感的群体,其价值观变化最能反映社会变化,也最能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C: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D: 这群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工,难道就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来安放自己漂泊的身心吗? |
7、 |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 A: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 发于天赖,本乎人情 C: 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 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镌刻(juàn) 恣睢(suī) 洗濯(zhuó) 妇孺皆知(rú)B: 晕船(yùn) 挑剔(tī) 匀称(chèn) 义愤填膺(yīng) C: 狡黠(jié) 惬意(qiè) 剽悍(piāo) 好高骛远(wù) D: 胆怯(qiè) 炽热 (chì) 嗔怒(chēn) 一丘之貉(hé) |
9、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不必为平凡悲叹,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________;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________;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________。 ①只要你肯积累②只要你肯开拓③只要你肯耕耘 A: ③①②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琐屑(xiè) 栅栏(zhà) 黝黑(yòu) 触目伤怀(chù)B: 妥帖(tiē) 晕倒(yūn) 哮喘病(chuǎn) 举箸提笔(zhuō) C: 踌躇(chú) 颓唐(tū) 密匝匝(zā) 情郁于中(yù) D: 簌簌(sù) 弥合(mí) 嫉妒(dù) 满院狼藉(jí) |
沁园春雪 B: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欲/与天公/试比高。 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 )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3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富有文采 B: 下雪的时候,雪花覆盖了大地,到处红装素裹 , 风景异常美好。 C: 他在老师眼里是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是好孩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备受宠爱的一代天骄 , 事事顺心如意。 D: 他的作文写得很风骚 , 特别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堪称一绝 ( 4 )下面各句中,揭示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A: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B: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5 )结合语境,指出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A: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 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C: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 不言而喻 ,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尝求故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___________ ③士大夫莫敢往别 莫:________ (4)若得为范公党人 若:__________( 2 )根据语句的意思,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 然则何/时而乐耶 C: 闻者为/之缩颈 D: 范文正/公贬饶州 ( 3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王质扶病饯于国门( 4 )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不落别处
①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②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③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④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⑤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⑥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⑦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A】。
⑧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⑨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⑩“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⑪“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⑫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⑬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⑭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⑮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触摸的心之角落。
⑯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⑰“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尊贵的骡子
陈之杂
①一头骡子,它成天在主人的农场干着粗重的农活。它很不甘心,但又很无奈。它害怕主人的鞭子,那鞭子“啪”地抽在身上,辣疼辣疼的。更可气的是,主人如此对待它,它只能认命;可那些跟它毫不相干的人,也常常欺侮它。
②一天,一个木雕师牵着一头驮着神像的驴经过农场。驴伤了脚,无法继续行走。
③“朋友,我的驴走不了啦,我想借你的骡子驮神像去寺庙,可以吗?”木雕师指了指骡子,看着骡子的主人,满脸期待。
④“当然可以。”骡子的主人看着木雕师,点了点头。
⑤“谢谢,谢谢!”木雕师向骡子的主人连连点头。
⑥骡子的主人帮助木雕师把神像放到骡子的背上。
⑦A骡子心里是很不爽的,又是跺脚,又是甩尾巴。
⑧木雕师牵着骡子,向寺庙所在的方向走去。
⑨骡子很不情愿跟着木雕师走,脚步迈得很沉重。但走着走着,它发现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停下脚步,向着它跪拜。B它觉得自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脑袋举得格外高,步子迈得格外轻松,尾巴甩得格外欢快……
⑩走到一个菜场旁边,木雕师把骡子栓在一棵大树下,便匆匆去寺庙汇报。
⑪木雕师离开以后,菜场里的人和菜场外的人纷纷到骡子身边,向着骡子跪拜。那些卖菜的人还拿出可口的青菜喂给骡子。
⑫“没想到,我竟然是一头如此尊贵的骡子!我再也不回农场了,在这里过着受人尊敬的生活,多么美妙呀……”骡子心里想道。
⑬骡子就这样开心地吃着,想着。
⑭过了一会儿,木雕师带着几个僧人来到菜场旁边。僧人把神像迎走了。木雕师于是打算牵起骡子往回走,可骡子站着不动。他用手拍打骡子,骡子还是不动。他推骡子的屁股,骡子还是不动。不管他如何驱赶,骡子就是不肯迈步。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农场去叫骡子的主人来想办法。
⑮这时候,骡子吃惊地发现人们对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C人们先前敬它如神,而今厌弃它如狗屎。它很是茫然、失落。
⑯“这头讨厌的骡子是谁家的?为什么停在这里?”一个老者走过骡子身边,看着骡子,满脸厌烦。
⑰一个年轻人走过骡子身边,抬脚在骡子的屁股上踢了一脚。一个小孩走过骡子身边,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扔到骡子身上……
⑱骡子很悲哀,但还是默默地忍受着人们对它的欺辱。
⑲过了许久,木雕师回来了,带来了骡子的主人。骡子的主人要牵骡子走,骡子依然不肯迈步。主人高高地扬起鞭子,在骡子的屁股上“啪”地抽了一鞭。骡子浑身一颤,抖了一下脚,乖乖地跟着主人离去。
⑳大树下,木雕师看着渐渐远去的骡子,陷入沉思。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 1 )请阅读全文,理解情节,在下表甲、乙两处补写情节的相关内容。
驮神像前 |
驮神像时 |
不驮神像后 |
主人到来时 |
甲: |
骡子受到人们“跪拜” |
骡子被人们厌弃 |
乙: |
A处批注: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明骡子不情愿驮神像的心理。
B处批注:________
C处批注:运用对比修辞和心理描写,表现骡子发现人们对它态度改变后的茫然、失落心理。
( 4 )文章以“尊贵的骡子”为标题,你认为有哪些妙处?请谈谈你的看法。中国女排再次获得奥运冠军后,姑娘们说:为国争光是我们的动力源。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的银行职员说:顾客的满意是我的动力源。取得进步的同学说:老师的鼓励是我的动力源……那么,在成长的路上你的动力源又是什么呢?
请以《 ▲ ,我的动力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②条理清晰,中心突出,能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