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长沙市岳麓区长沙高新区延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积极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形成共识。这样的价值观,清晰 出文明社会的美好蓝图,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_________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 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A: 建设 描绘 发扬 借鉴
B: 培育 勾勒 发扬 吸收
C: 建设 描绘 继承 借鉴
D: 培养 勾勒 继承 吸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飘渺 派遣 贪婪 喧腾 天然汽
B: 诀别 险燥 称职 匿笑 肖像画
C: 干涸 嗔怪 禁锢 帐蓬 家具店
D: 瘫痪 殉职 安详 战栗 大拇指
3、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意思是: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也反映出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
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这里孔子认为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C: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
D: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在孔子眼中,修身和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为的人的心境,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
4、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A: 祈(dǎo) 隐(cè) 倒(tā) 龙吟凤(huì)
B: 怪(chēn) 涟(qǐ) 遒(qiú) 忍俊不(jīn)
C: 阔(chuò) 仃(líng) 逶(yí) 鳞次比(jié)
D: 真(dì) 热(chì) 酝(niàng) 惟妙惟(xiào)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倾听使人 ,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 ,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 谦虚 安宁 警醒 丰富
B: 警醒 丰富 谦虚 安宁
C: 丰富 谦虚 安宁 警醒
D: 安宁 警醒 丰富 谦虚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伤/货/五缺土 不人事/三吾身
B: 教/阴 皮/抽丝茧 金铁马/游自如
C: 本/扣 拮/不足为后继/风尘
D: 脚/裸 睢/意妄为 顿开茅/翁失马
7、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面面相觑(qū) 跻(jī)身
B: 明眸(móu)善徕 诘(jié)责
C: 亵渎(dú) 秀颀(qí)
D: 暇(xiá)疵 吞噬(shì)
8、

选出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 一般人都有很隐秘的“心理缺陷”­——害怕见大人物。见了大人物就手足无措,张牙舞爪 , 甚至还要浑身发抖。
B: 家长对孩子们的关心真是处心积虑、无微不至。
C: 她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将里面的百元大钞捏取出来,塞到衣服布袋里,然后将信件递给他。
D: 他是日常生活里一个声名显赫的小人物,在他身上,却拥有着许多熠熠生辉的可贵品质。
9、

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一项( )。

不以千里

A: 称赞
B: 称呼
C: 物名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 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 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 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 1 )全词采用侧面描写,突出夜雨________的特点。
( 2 )词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A.恨 B.愁 C.空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则千或百 ②:项为之 ③:喷以烟 ④: 数十:

( 2 )翻译下列句子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3 )找出文中一个成语,并加以解释。
成语: 解释:

( 4 )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 1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 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 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 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 2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

( 3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________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________。

( 4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

( 5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群山环抱之中,有一个湖,柔波荡漾,给四周陡峭的山岭带来一股温润之气。湖边,有一棵小树,长在一堆灌木丛中,毫不起眼。
②在小树的眼里,A湖是那么的深厚广博,深绿色的湖面像厚重的翡翠,让树看不到底;然而湖坦坦荡荡的,天地万物无不映在湖的心中,任周围万物风云变幻,湖依旧是湖,永远安详宁静。
③远远的,小树看到湖里不时溅起快乐的水花,那是调皮的鱼儿在水里跳跃嬉戏;当湖面衍生出一朵朵小圆圈,小树知道那是细细的雨丝落进湖里留下的快乐的小脚印。树想,如果自己是鱼儿或者雨丝多好,就可以触摸到湖水,与湖亲近了。树看到蓝天、白云在湖中美丽的倒影,树很困惑,为什么看不到湖心里的自己的影子呢?是不是湖看不到我呀,小树便想与湖说话,它将身上最绿的叶子摘下丢进湖里作为礼物,可是叶子太小太轻,在半空中就被风吹落,掉在了灌木丛里。树不知道,湖边的杂草灌木遮住了矮小的树,湖的心里是一片模糊的绿的倒影。
树很委屈,想离开湖,可是离不开,树无法挪动一步。
⑤树在湖边,树的根在湖边。湖水给了树根源源不断的丰厚的养分,树一天天地长大,根也越扎越深。渐渐地,树的身躯粗壮,枝干纵横,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郁郁葱葱的绿色引得鸟儿成群地飞来,清脆的鸟鸣使湖边充满了生机。树长高了,眼界开阔了,它看见远处绵延起伏的山岭,岭下奔跑的小鹿和羚羊。树低下头,在湖水中终于看到了自己挺拔的倒影。树心中欢喜无限,风吹过,树挥动枝叶快乐地舞蹈,树叶哗哗作响,似乎在大声地叫道:我看到我自己啦!湖水也轻轻荡起涟漪,点头微笑。
⑥看到湖面泛起的笑容,树突然间明白了,湖的心里一直就有树的存在,只有自己站到了一定的高度,才看得清楚,这一切,源于自己不懈的努力,更得益于湖水的珍贵赐予。
⑦不只是树,还有湖边的一草一木,它们都在湖无私的滋润下,一天天茁壮,然后变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⑧B湖继续默默地滋润着身边的植物,默默的鼓励着那些生命,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任何怨言。
⑨树对湖充满了感激,它更加努力地生长,身体尽可能地弯曲着,逐渐倾向湖水,年复一年,树与地面形成了近45度角距,浓密的绿荫如大伞盖般,为湖遮挡烈日、风雨,撑起一片清凉宁静的天空。
⑩树决定,即使有一天倒下了,它也要倒进湖里,报答湖的一片深情厚意。
⑪谁说大自然中没有爱,没有真诚的奉献与回馈呢?默默地付出,不求任何回报;滴水之恩,却报以涌泉。这是纯净无私的湖与感恩的树给我们留下的无声启示。

( 1 )结合选文内容,为文章起一个标题。

( 2 )为什么一开始树“很委屈,想离开湖”,后来却变得“欢喜无限”呢?

( 3 )从文中A、B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 4 )文章的结尾说,这是它们留下的“无声启示”,阅读了全文后,你能说说,这启示到底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

上面阅读中,我们了解了老梁这个技艺高超的工匠。同学们,你们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高人呢?他也许是你的同学,也许是你的长辈,也许只和你有过几面之缘,但他的过人之处却让你难忘,比如在学习上有独特的方法,在体育上有过人的专长,又或是擅长舞蹈、音乐……请以“我身边的高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

①请把作文题目抄到作文纸上。

②字数600-800。

附上面阅读文章:

①认识老梁是四十多年前的事。

②那时他在林业局文工团当美工,人长得其貌不扬,个矮、罗圈腿,走起路来左摇右晃。当年他不过四十多岁,但说六十岁有人信。

③我到文工团报到的第一天,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见面时一怔,心想:文工团不都是俊男靓女待的地方吗?怎么长这模样的也能进来?随之又一想,莫非这人有大本事?

④后面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证实,此人的确不可小觑。有人告诉我,老梁是“特招”进文工团的。起初,他只是山里林场一个普通木匠,属后勤服务,干些杂活。加之形象不佳,很被人瞧不起,常遭到别人的不屑。一次,同寝的一个年轻人,趁他不在,把他的工具箱扔到了外面,斧头、刨子、锯散丢一地,供大家取乐。老梁回来了,呆愣愣瞅半天,默默地把东西拾回了屋。谁也不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大家能看见的,就是他不愿说话,不愿接触人,没事总愿一个人憋在木匠房里鼓捣。但是,活倒是越干越好。渐渐的,戏耍他的人少了,有人还当面夸他两句。(甲)他听了都不以为然,顶多用鼻子“哼”一声,宠辱不惊。

⑤那年,文工团排了一台大型话剧,布景难度很大,当时的美工完成不了,急得局工会主席在全局职工中广泛纳贤。有人推荐老梁去试试,老梁去了。工会主席见了面,打量他半天,问:你行吗?老梁听了,二话没说,扭头就走。工会主席求贤若渴,连忙一把拽住说:试试,试试。(乙)老梁“哼”一声,勉强留了下来

⑥老梁到了文工团,原来那个美工成了他的助手,给他打下手,一百个不服气。于是,工作上极不配合,时不时还故意制造点麻烦。老梁似乎早有精神准备,对这些麻烦根本不在意。他吩咐助手干的活,助手完成后他看不上,但他什么也不说,闷不声咣咣几斧子,砸了,自己动手重来,那意思谁都明白,是打个样儿给你看看。A几次下来,助手服了,夹着尾巴乖乖地当起了徒弟。就这样,老梁有条不紊地利用十几天时间把全场布景赶了出来。全团员工都感到神速,导演更是满意,直夸老梁。工会主席乐得眉飞色舞,彩排那天把局党委书记请到了俱乐部,看完演出后,把老梁拽了过来,对书记说:这可是个大能人,是从林场挖来的大山参,宝贝呐!调文工团吧!书记意味深长地打量了一眼老梁,对工会主席说:就按你意见办。就这样,老梁调进了文工团。

⑦最让我佩服的是老梁先后给文工团做了两把低音大提琴。这实在让我感到惊讶,直到今天都觉得神奇!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全国也没有几家乐器厂。林业局文工团属企业业余文艺团体,根本不在计划之中,有钱买不着货。乐队低音部力量薄弱,团长做梦都想有把低音大提琴。这事不知啥时装进了老梁心里。他把自己反锁进俱乐部三楼的布景制作室,一天天不出来,连下班吃饭时间也很少看见他。大家都知道他脾气倔,谁也不敢问他在干什么。直到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老梁将两把崭新的低音大提琴交到团长、指导员面前时,两个人顿时蒙了,以为是老梁有路子,托人买回了这个家什。团长问:多少钱?(丙)老梁“哼”了一声,扔出俩字:做的。做的?谁做的?团长、指导员更懵了。老梁没再回答,转身走了。团长、指导员瞅着他晃晃走远的背影,猛然醒过来。好你个老梁啊,可真有你的!

⑧老梁渐渐有了名气,在意他的人越来越多,连局机关的干部都对他刮目相看。而老梁还是老梁,处人待物跟先前没有任何两样。

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大搞技术比武。省林业厅也下达文件,要在全省林业企业中举办一次“新兴林场沙盘模型设计”比赛。地点在省城,要求所属林业局各派一名能工巧匠参赛。老梁自然被选中。临行前,局工会主席把他请到办公室,就这次比赛的意义、名次、影响等,好一番叮嘱。(丁)老梁听到最后,习惯地用鼻子“哼”一声,连句话也没有。

⑩没曾想,刚一报到就惹得老梁不高兴。别人签上名就领了钥匙进房间休息了,他却被负责报到的人问来查去好长时间,跟审特务一样。老梁一气之下,真想打道回府。可一想到工会主席那番话,只好强压怒火留了下来。

⑪比赛共十天时间,前七天筹备,后三天安装,展厅就设在厅招待所会议室。前来参赛的人都想得个好名次,所以前七天大家都各自憋着劲闷在房间里鼓捣。待到后三天,才按组委会分好的选手区段,在展厅里忙活起来。只有老梁这边,剩下最后一天了,还仍是一片空白。于是,闲话出来了:这几天除了在食堂能见到他,再就不着面,没准是来混饭吃的……

⑫然而,就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老梁开始从房间往展厅一趟趟折腾东西,随之忙活起来。他干活有个习惯,不愿让别人看,似乎是怕别人偷着学去。老梁一直忙到天亮,整个晚上眼都没眨。

⑬比赛正式开始了。在老梁的展区,一夜之间魔幻般地呈现出一座漂亮的林场模型。B厅长参观时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说想不到咱林区还真有能人,瞧瞧,除了小点,跟真的一样,以后的林场就按这个样子建。

⑭面对荣誉和赞美之声,老梁依旧习惯性地用鼻子“哼”一声。那“哼”声里蕴涵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人间况味的万般内容。

⑮如今,老梁已故去十几年了,但有关他的故事仍在林区流传,且愈传愈神奇,愈传版本愈多。人们总会说,一个相貌不佳的人,靠过人的本事,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没有你的我就像折翼的天使”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