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温州泰顺二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相关文学常识的连线和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五柳先生传》——东晋——陶渊明
B: 《藤野先生》——现代——鲁迅
C: 《山坡羊 潼关怀古》——宋词——张养浩
D: “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2、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棵野百合灿然地开着,在清晨的谷中,它和着露水绽开,完全无视于别人的欣赏, 。在盛开的一朵下面,垂着四个蓓蕾,继第一朵的开放与凋落之后,第二朵也将接着开放、凋落。接着第三朵、第四朵……是的,它们将连续着在荒芜的谷中奉献它们洁白的芳香。不管有没有人经过,不管有没有人了解。这需要何等的胸襟!我不由想起孔子所说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A: 气质高贵、神韵天然心情不觉变得十分激奋壮烈
B: 气质高贵、神韵天然一丝凄婉之情不觉萦绕心头
C: 沉默、孤独、而又超越一切心情不觉变得十分激奋壮烈
D: 沉默、孤独、而又超越一切一丝凄婉之情不觉萦绕心头
3、在文段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虽然没有那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那繁荣茂盛的绿, 。人们置身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充满年轻的激情和活力。正是因为如此,接天绿叶无穷碧的夏日枫林更值得赞美。

①透露着的却是一种苍劲的风骨 ②涌动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③奔腾着的却是一股向上的力量 ④展现着的却是一种优美的情韵


A: ②①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⑵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⑶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A: 名词 名词 形容词
B: 代词 名词 形容词
C: 代词 代词 名词
D: 名词 代词 名词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融情人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 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 “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 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应国家主席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8日下午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B: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认同、支持和理解,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C: “双11”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加大促销力度,以红包、优惠券、超前预售等方式吸引消费者。
D: 参赛选手不仅能尽情欣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景,还可以真切感受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厚重历史。
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B: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巨额:数量很大的(钱财)。]
C: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树:建造树林。)
D: 有着“小王子”和王蛇吞食大象图案的蓝色50法郎钞票被送进历史的粉碎机。(吞食: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儿地或成块地咽下去。)
8、下列短语结构不同的一组是( )
A: 木头桌子 积极劳动 非常干净 三个杯子
B: 洗衣服 回学校 同意去 听故事
C: 洗干净 放整齐 做好 听清楚
D: 春夏秋冬 机智勇敢 分析研究 风度翩翩
9、在学校开展的“寻访身边的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某个山村发现了一座财神庙。庙门处有一副对联,但有的字已经模糊不清,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补全了缺失的字,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通四海之 源,普占吉庆;

下联:赐 以福泽,永获盈丰。

A: 水 百姓
B: 财 万民
C: 金 江河
D: 福 大地
10、下列关于名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浒传》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仅描写武松的就有“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等情节。
B: 艾青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发表的。全诗深情地抒发了艾青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C: 《朝花夕拾·<琐记>》描绘了“我”童年喜逢盛会的急切和兴奋,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D: 《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赞扬了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凡尔纳也因此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1 )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 “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 2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是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于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 “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 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 )翻译句子。请注意划线词需作出解释

夕日欲鳞竞跃。

( 2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
C: “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D: “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心愿。
( 3 )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B: “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
C: “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 “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ù”,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吕亚萍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叉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________(A.深深地 B.生生地)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⑩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桂树飘香,绿叶轻摆,“不知人间忧欢”,是为了引出下文,衬托“我”忽视至亲,痛失亲人的悲情。
B: “我”上门看望外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一方面是说外婆已经老迈,另一方面说明“我”太久没有看望外婆了。
C: “我”成年后,仍然接受外婆给“我”的压岁钱,说明“我”冷漠且不知感恩。
D: “我”因为内疚和不安,所以决定于国庆带两个孩子去看外婆。
( 2 )联系全文,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 3 )联系上下文,给文章第④段横线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 4 )文章结尾作者说:“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联系全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这句话的作用和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至于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但是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情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我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 1 )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 2 )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 3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 4 )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不相信眼泪

题目(二)从另一个角度去 (观察 感悟 思考)

【要求】(1)若选题目二,须先从“观察”“感悟”“思考”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满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