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设问) B: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
2、 | 下列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君何能尔(你) B: 浑欲不胜簪(简直) C: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 D: 我报路长嗟日暮(回答) |
3、 | 填入横线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B: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C: 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D: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B: 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 王老师对同学总是低眉顺眼 , 和蔼可亲。 D: 在学习帮扶活动中,我校涌现了50多位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
5、 | 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误的是( ) A: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举例子 )B: 该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 ( 列数字 ) C: 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 作诠释 ) D: 突尼斯的哈拉特植物园栽培成片的龙牙树,精心修剪成244平方米大的"运动场";绿色场地上龙牙树高仅60厘米,横生的枝杈抱成一团,剪平时如枕木横陈,绿叶片片,形如草质台地。 ( 打比方 列数字 ) |
6、 | 下列没有围绕画线句论述的一句是( ) B: “水滴”和“绳锯”的力量可谓小矣,但是经常不断地朝着一个目标去“滴”,去“锯”,最终会收到“石穿”“木断”的效果。我们学习上要打好基础,也必须有这种精神。 C: “满招损,谦受益”,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 D: 只要坚持不懈地下功夫,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基础是一定可以打得坚实的。 |
7、 |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忆:思念 溅溅:水流声 策勋:记功 朔:北方 B: 杼:织布梭子 傍地走: 贴近地面跑 不用:不愿做 扶将:扶持 C: 军书:征兵的名册 度:过郭:外城 戎机:军机,军事 D: 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 著:穿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发射出光明了吗? C: 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死神的怀抱。 D: 我陪伴他长吁短叹 , 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
9、 |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鱼我所欲也》)B: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C: 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西北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番,混着青草味儿,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撬开(qiào) 恣睢(zì) 衣衫褴褛(lǒu)B: 骈进(pián) 扶掖 (yè) 惘然若失(mǎng) C: 拮据(jù) 陨落(yǔn) 恪尽职守(kè) D: 蜷缩(quán) 栈桥(zhàn) 锲而不舍(qiè)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 , “秋思”是首散曲的________。( 2 )这首散曲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由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①缀行甚远__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 ( 2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3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一御狼一一惧狼一一杀狼。 C: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
(阅读提示)在学习了《紫藤萝瀑布》后,小希和好友都喜欢上了宗璞先生的散文,她们相约举办散文沙龙——走近宗璞,现邀请你和她们一起来阅读,探讨。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好一朵木槿花(宗璞)
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保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里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住。
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挖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娇嫩的薄如蝉翼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丁香结(宗璞)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住了断续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在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选文节选自《宗璞散文集》
( 1 )(品散文 理结构)阅读沙龙开始了,读完两篇文章后,小希和小淇展开了探讨。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心得,完成对话。小希:在阅读中,我们要先梳理文章结构,对于这两篇散文,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小淇:整体把握要立足文本体裁,如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在梳理文章时,要使散文聚形显神,列表、思维导图等都是好方法。比如:阅读《好一朵木槿花》,就可以通过梳理木槿花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来感受宗璞先生的情感变化。
小希:那我们就用列表法来梳理文章结构吧!
大致时间 |
木槿花的状态 |
“我”的心理(感受) |
以前 |
花开有紫、红、白等色 |
平庸 |
前年秋至 |
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震撼 |
今年 |
④________ |
期待 |
小希:通过上表,结合文章开头,我还发现,宗璞先生在叙述上运用了⑤________的方式,交代了“我”与木槿花的情缘由来。
( 2 )(品散文 赏词句)阅读《丁香结》,请你帮助小希完成阅读沙龙中的对话。
①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②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蓝手套
①母亲很美,她有着满头乌黑的秀发和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然而,一次意外灾难,她却永远地失去了左手的三个手指,只剩下拇指和食指。每当我看到她裸露着不健全的左手为这个家忙里忙外的时候,常常感叹命运的不公,总想试图改变这一事实……
② 那是儿时一个冬日的午后,在上学路上,邻居小虎子领着一帮同龄的孩子挡住了我的去路。他们嬉皮笑脸地起着哄:“缺手儿,缺手儿……”边讥笑边学母亲用两根手指干活儿的样子。那一刻,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我发疯似地冲进人群,与他们撕打在一起。但幼小单薄的我终归敌不过他们那么多人。正巧教语文的女老师路过,孩子们才一哄而散,我则被老师带到了她的宿舍。
③“来,漱漱口。”她递给我一杯热水。我没吭声,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她。她替我拍去身上的尘土,又拿过一条毛巾帮我擦去脸上的污渍。那一刻,我发现女老师很美,她有着和母亲一样美丽的秀发,一样明亮的大眼睛,尤其她那双白皙细腻的双手:而母亲,没有……
④出乎我的意料,她没有为刚才打架的事而批评我,只记得她拍拍我弱小的肩头说:“好样的,你将来肯定有出息……”我当时没有明白她说这句话的意思,眼睛无意中瞥见床头那副蓝色的手套……
⑤冬日的风如一只饥饿的老虎,母亲仍裸露着双手在外劳作。于是,每当语文老师把蓝手套放到讲台上时我都有一种冲动……我不敢往下想,直到下课后她重又戴上手套走出教室,我心中那份冲动才慢慢消褪……
⑥那天,我做值日,同学们都回家了,留下我锁教室的门。在我取锁头时,意外地看到讲台上老师落的那副蓝手套。我如获至宝,可我的心却怦怦直跳。我告诉自己要平静下来,母亲残缺的手在我眼前来回晃动,连同女老师温柔的目光。我不知所措,心慌得要命……我终于还是抓起手套,飞快地逃回了家。
⑦我看到女老师的手由白变红、变紫、又肿又大。一种负罪感紧紧包围着我,可她却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仍旧甜甜地笑着,专注地给我们讲课。每次与她慈祥的目光相遇,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有一次,她以为我生病了,还摸摸我的前额告诉我要注意休息,不要压力过大,因为那时我们正面临期末考试。
⑧母亲也曾问过我手套的来历。“捡的,看,手套上还有土呢。”母亲便不再问我。记忆中母亲只戴过那副蓝手套两次。一次是试着戴,另一次是戴着它领我上街。我问过母亲:“妈妈,你不喜欢戴着它吗?”她只是笑笑:“干活碍事,庄稼人嘛,哪有那么娇气。”后来,我一直以为母亲把手套弄丢了,母亲说:“哪能丢呢,那不在柜子里吗?”的确,蓝手套完好无损地躺在母亲陪嫁的柜子里……
⑨长大后,我一直害怕蓝色,我总觉得对不起语文老师。许多个日日夜夜,我都做着一个同样的梦:有一天,我亲手把蓝手套还给她,求她原谅……
⑩那一天终于来了,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副漂亮的蓝手套。而此时,女老师的头发都白了,和母亲的一样。我告诉她蓝手套的事,求她原谅我。她却笑了,充满皱纹的脸笑得和当年一样甜。她打开抽屉,只见那副经过岁月磨蚀仍完好无损的蓝手套正躺在老师的抽屉里,我惊呆了……
⑪原来,母亲早就把手套还给了老师,老师怕伤了我的自尊一直没有戴,宁愿受冻。而母亲怕伤了我的心,自己省吃俭用又买了一副相同的手套……
⑫岁月流逝,两个爱我的人都已经老了,可两颗具有母爱的心却宽容了一个孩子当年的年幼无知。我感激那位女教师,更感激母亲,她给我的不仅仅是宽容和爱,还有她面对生活时的执著与自信。在我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导着我。她的手残疾了,可她的心却不因此受到丝毫的损伤,手套对我的母亲来说,只是女儿爱心回报的见证而已……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多一点 。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⑥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