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莱山区黄海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将文后句子回填文中横线上,顺序恰当的是( )
________________,比如,早晨的露珠玲珑晶莹,不过,一旦把他们采集下来,那珍珠般的光泽就会立刻荡然无存。_________________,比如,远山如黛,美丽而且神奇,可当你真的走近它,才发现那不过是一大堆冷漠的石头。______________,比如,水中清亮的月影,你要伸手一碰,那美丽的明媚就会立刻碎掉!
(1)美,有时是不能近观的(2)美,有时是不能触摸的(3)美,有时是不能采摘的

A: (3)(1)(2)
B: (1)(2)(3)
C: (2)(3)(1)
D: (3)(2)(1)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A: 唐代诗人:刘桢、王绩、崔颢、王之涣
B: 古文里表示第一人称:吾、若、我、予、余
C: 句中所涉及的地点环境为“长江”“清流见底”“烟波江上使人愁”“长河落日圆”、“江入大荒流”
D: 带夸张手法: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千钧一发、入木三分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大庆公安局通报称,某饭店员工郑某某持刀劫持饭店主管魏某,在谈判未果,人质身体多处受伤,警方开枪将郑某某击伤。
B: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C: 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灵魂和精神。
D: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对大学中文系学生和其他文学爱好者。
4、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A: ①几簇苇丛②迎面就有岸边乌桕树的叶子
B: ①苇丛几簇②劈面就有岸边乌桕树的红叶
C: ①苇丛几簇②迎面就有岸边乌桕树的叶子
D: ①几簇苇丛②劈面就有岸边乌桕树的红叶
5、

下面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知识,不仅需要勤奋刻苦的态度,更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B: 看到四岁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C: 全国电视音乐大赛上,选手们个个表现出众,评委们也是气冲斗牛 , 十分专业。
D: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6、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步在橘子洲头,我的耳边不时传来鸟儿婉转动听的歌声。
B: 2018年中华龙舟大赛4月21日至22日在浏阳河水域举行,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方兴未艾地展开。
C: 主席在博签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题演讲,高屋建瓴、观点鲜明,在各地引起热烈反响。
D: 个人所得税扣除额具体提高到多少才合适,有人说7000元,有人说10000元,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7、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忘(què) 既然 俯(kàn)
B: 耀(xuán) 曼延 影(suō)
C: 磨(zhē) 肆意 时(zàn)
D: 疲(juàn) 云宵 风(jù)
8、

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B: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C: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D: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不再扩散。
9、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斑(1án) 屏障 不(xǐng)人事 春寒料峭
B: (sì)弄 诲暗 前(pū)后继 血气方刚
C: (jué)择 簇新 正(jíng)危坐 纷至踏来
D: (qī)祷 摇曳 (niān)轻怕重 雕梁画栋
10、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报怨 像貌 惊愕 昧心
B: 良秀不齐 眈误 狼藉 暮霭
C: 烦燥 蒿莱 枭鸟 厮守
D: 衰草萋迷 衔冤 错勘 津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李益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岑参

回乐烽前沙如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1 )(甲)诗“________”词和(乙)诗“________”词突出了两首诗歌的军旅内容。(甲)诗“________”句和(乙)诗“________”句蕴含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 2 )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总会借助一些事物抒发内心情感。请你从以上两首诗歌中任选一首,简要说明诗人借助哪一事物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亮耕陇亩 ②谓为 ③此人可 ④欲大义于天下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3 )选文作者从什么方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②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③“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④“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⑤“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⑥“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 1 )第②段中划线的“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
( 2 )在文中找出人们争着赞美皇帝新装的原因的语句。
( 3 )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你怎么评价皇帝的这种做法?
( 4 )选文在描写人物时,用了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等描写方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养气

李建永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 1 )选文论述的观点是________。

( 2 )选文第①段作者指出了读书的多种目的,且认为“均无不可”。在这几种读书目的中,你觉得哪一种最适合我们中学生,请简述理由。

①读书的目的最适合我们中学生的一种是________。

②其理由是________

( 3 )第⑤段“厚积薄发”中“厚积”指的是________,“薄发”指的是________。

( 4 )第③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 5 )“读书可以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结合你课外阅读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书。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各有各的精彩
要求: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天,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一棵树什么最重要?
弟子们有的说是枝叶,有的说是花果,他们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总是显而易见的。还有的说是看不见的树根,正如世上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老禅师笑而不语。
要求:①根据以上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走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