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从传统文化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B: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称这一天为“登高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讲的就是重阳节。 C: 为了感谢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小雅写了一封信给老师,信上写道:“很感谢老师的垂爱,我一定会更努力,不辜负您的厚爱。” D: 长沙市雅境中学与新加坡思源中学的交流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临别之际,孩子们互相交换了礼物,小静激动地对小伙伴说:“你的礼物,我一定会好好惠存的,思源雅境,友谊长存。” |
2、 |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历史学家陈垣说过:“人的学问最终是一个书目。”这句话仔细琢磨起来很有深意,关于从事研究的人,学术的门径非常重要,书目就是迈入学术大门的钥匙。 B: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C: 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熟视无睹。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D: 在全市高中学生组足球比赛中,虽然他不小心犯规得了一张黄牌,但相对于用2粒进球为球队锁定胜局来说,那是不足为训的。 |
3、 | 读课文《秋天的怀念》,“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 B: 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 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 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
4、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追溯 寒噤 怡然自乐 慢不经心 B: 铿锵 晦暗 海枯石烂 名负其实 C: 恣意 惶恐 人情事故 震耳欲聋 D: 帷幕 严峻 濠梁观鱼 草长莺飞 |
5、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B: “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C: 我们才十三、四岁,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D: 春天来了,校园内玉兰花、桃花、梨花……争相开放。 |
6、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安疆村石门坎屯的莫荣桂为自己能在爱心超市务工领到工资喜不自禁。 B: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要坚决拒绝随意增减课时现象,要鼓励和表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优秀老师。 C: 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 桂林是目前中国发现洞穴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
7、 |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导致果实内的种子丧失发芽能力,令掌叶木濒危。 ②掌叶木虽然结的果实不少,但动物取食造成了种子天然的破坏。 ③掌叶木果实刚一变红,常常有很多小动物前来抢食,果实常常几天内就被动物抢光。 ④加上果实含油较多,在湿润条件下容易腐烂;在干燥环境下,又会很快失去水分。 A: ③②④①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B: 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 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察力度。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B: 春节期间,外地游客纷至沓来 , 观赏雅安熊猫灯会,带动了雅安餐饮、旅馆业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C: 虽然生产、销售“地沟油”的行为不会戛然而止 , 但“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的通知”对不法经营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D: 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 , 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
10、 | 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B: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去“新、马、泰”观光的旅客滔滔不绝。 C: 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 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夜坐 宋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 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 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人的迫害,一再被贬黜,晚年居陈州,此诗作于晚年。 ( 1 )这首秋夜即景诗,第一、二句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的描绘,渲染了秋天________的氛围。( 2 )有人评“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见其品格”,第三、四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乙)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 1 )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 2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有责备的意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叹,吕蒙自得、自豪、自信如在眼前。 B: 鲁肃拜蒙母表现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侧面衬托出吕蒙富有学识,也说明一个人因为读书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 C: “亦何忧令名不彰邪”中“邪”表示感叹语气,表现陆云对周处名声不佳的责备意味;“朝闻夕死”表现古人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与渴望。 D: 周处知道乡人厌恶他,就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担心太迟了,因此去找了当时的名人陆机、陆云,经过清河的开导,他才开始改过自新。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 4 )吕蒙和周处都有改过自新的经历,但两文写法各有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 |
阅读汪夕禄的《零分》,回答小题。
①小旦从汪老师手里接过试卷。鲜红的零分像一面垂头丧气的旗帜猎猎作响。小旦很害怕,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好在老师也没有看他,挥挥手说,回去给家长签个字。
②小旦心里难受极了。汪老师平时最喜欢他,上次看到他的指甲里藏了不少泥垢,亲自用指甲钳替他整理干净了。上学期,小丹的语文考了全校第一,汪老师当即就从自己的书橱里拿出同学们都垂涎三尺的《草房子》奖给了小旦,上面还有作者曹文轩的亲笔签名,神气得不得了。
③小旦看出来,易动感情的汪老师真生气了。从全校第一到零分,就是从老柳树上摔下来也不会这么惨。小旦叹了口气,含着泪回家去。
④路上的油菜花都开了,金灿灿的,黄色的花粉沾到小旦的身上,好香啊。小旦的家在一片油菜地的后面,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柳树,上面住了一窝灰鸟。正在家门口等小旦的老黑一看到小主人,摇着尾巴迎上来。小旦没心情理它,手里的试卷攥得更紧了。
⑤爷爷坐在院子的槐树下,一树的槐花白得像雪,香气四溢。爷爷的手里抓着那把乌黑梢子的二胡,眼睛微闭,吱吱地拉着,喑哑的琴声,在静静的院子里显得很特别,小旦找不出词形容。但他知道爷爷拉的是什么曲子,自从爷爷动手术以后,老是拉这首《病中吟》,有时候会把老泪拉出来,小旦也跟在后面流泪。过去的爷爷多么壮实,像谷场上的公牛,可一场病,爷爷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说话都抖个不停。小旦再不敢惹他生气了。
⑥小旦啊,回来了,锅里有好东西,你去看看。知道今天你们发榜,犒劳你的。
⑦小旦揭开锅,几个长相喜人的嫩玉米卧在清水里。小旦拿起一个,咬咬,真甜。小旦拣了一个大的给爷爷,站到旁边,等爷爷问他。爷爷心情很好,竟然没有问他成绩,很难得地拉了一曲《良宵》,琴声俏皮得像枝头的小鸟。
⑧小旦转身到屋里写作业。作业写完,天已经黑了。挂在天上的凉月很亮,院子里洒下一片银光。爷爷忽然喊小旦出去,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小旦,你要什么奖赏?这次考试又是第一吧。
⑨小旦不敢说话,把试卷递给爷爷。爷爷看完脸色就变了,鼻子里呼哧呼哧出粗气。小旦害怕了。爷爷你咋了?
⑩爷爷不答话,老泪下来了。人一老,眼泪就多。爷爷走回自己的屋子,一声巨大的叹息,差点把小旦的心砸碎。小旦咬咬牙,跟爷爷进了屋。
⑾老师说让爸爸签字,你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吧。小旦说。爷爷不理他,没有开灯,脸朝墙躺到床上,月光从窗外照进,把爷爷的睡影沉重地映在墙上。
⑿爷爷你让爸妈回来吧,上次王小锐考了个不及格,她爸妈就从沈阳回来监督她了。我好不容易考了零分,你为什么不让他们从黑龙江回来?爷爷,我求你了,打电话给爸爸吧,我想他们了……
⒀小旦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他抱住了老泪纵横的爷爷。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和为贵
①“和为贵”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其精髓和要义究竟是什么,今天还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意思是说礼的运用、礼的功用以“和”为最重要,以和谐为目标。结合当今实际,我以为“和为贵”的要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②“和为贵”反映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均由多种成分以一定关系共处,形成有机统一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和”。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为宇宙万物存在于“和”的状态中,没有“和”就没有世界,没有一切事物的存在。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我国古人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应当把“和”作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最高目标。
③“和”是多种成分共生共荣、有机统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成分都有确定位置,与其他成分形成密切联系,对整体的“和”发挥一定作用。各种成分所处的位置恰当,能发挥应有作用,“和”的状态就能够保持;任何一种成分的位置和作用不恰当,整体的“和”就会遭到破坏。由此可见,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它应在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④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应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承认差别与多样化是正常、合理的,否认差别、强求一致是不正常、不合理的;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应承认在统一的整体内,各成分均有存在的权利和价值;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尊重各方利益,尊重不同的思想、信仰等。
⑤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还应遵循无过无不及的原则。过和不及都会破坏“和”的局面,正所谓“过犹不及”。如烹饪,各种佐料和水、火,分量都有一定之规,必须做到每一项都无过无不及,才可能做出美味佳肴。同样,在人际关系中,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回报都要讲平衡、讲恰当。只求权利、不讲义务,或只讲义务、忽视权利;不负责任或越俎代庖,都会导致对“和”的破坏。因此,每一个人都需认清自己应处的位置,恰当地处理个体发展与整体和谐的关系。
⑥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好高骛远,亦不推诿塞责。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应该鼓励;碌碌无为、不求上进,应当反对。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正确的。但同样重要的是,当一天士兵就要安于其位,尽一天士兵的职责;只想当元帅却不能当好士兵的人,非但不可能成为元帅,也不是一个好士兵。为此,应把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与安于其位、尽职尽责有机结合起来。
⑦古人所说的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国家和社会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集体和个体秉持无过无不及的理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此基础上努力促进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1月)
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道,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善待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题目的横线上可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