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句中划线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天下秦久矣
B: 此教我先众耳
C: 忿尉,令辱之
D: 将军身被坚执
2、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B: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
C: 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D: 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3、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B: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C: 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D: 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调查显示,仅有20%的城镇居民家庭实施并制订了理财计划。
B: 近年来,随着足球运动的火爆,节假日“一场难求”,没场地踢的同题十分突出。
C: 白岩松妙答记者的一番话,提醒我们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环保理念。
D: 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在于能否全面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性障得。
5、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恭敬 祷告 花枝招展 各得其所
B: 渊博 云宵 小心翼翼 油然而升
C: 感慨 朗润 恍然大悟 不求甚解
D: 造访 慈善 呼朋引伴 人声鼎沸
6、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鲁智深____倒拔垂杨柳
B: 孙悟空____大闹天宫
C: 诸葛亮____三顾茅庐
D: 刘姥姥____进大观园
7、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缄默 一霎时 姗姗来迟 冥思遐想
B: 羸弱 戈壁滩 一反既往 豁然贯通
C: 深邃 颤巍巍 更胜一筹 狂妄自大
D: 娴熟 文绉绉 重峦叠障 混为一谈
8、依次填入横线部分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还记得傅先生蹲在________的牛舍中挤牛奶。

②翅膀长在你的肩上,太在乎别人对于飞行姿势的________,所以你飞不起来。

③几米之遥,一盏昏黄的台灯,淡化在________的夜色中。

A: 阴暗 评价 无尽
B: 昏暗 批评 无垠
C: 阴暗 批评 无尽
D: 昏暗 评价 无垠
9、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jiáo 酌zhēn 嶙xún 重峦叠障
B: 推chóng 轩xiè 喧xiāo 摩肩接踵
C: 空1ōu 劲qiú 幕wéi 舳舻相接
D: 丘延màn 黑yōu 春寒料俏
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 以为/且噬己也
C: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D: 技止/此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1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概括这两阕的主要内容。

( 2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词人说“望”,写的内容却远超出视力所能达到的范围,词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所写景象存在于想象之中。这样写有何妙处?

( 3 )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内在含意。

( 4 )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 1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选贤( )能 ②货( )其弃于地也
( )外户而不闭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⑤屋舍俨然 ( ) ⑥如外人(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3 )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 4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请阅读《阳关雪》,回答下列小题。

阳关雪

余秋雨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

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被遮蔽,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

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

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远年的坟堆。

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塌,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甲】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我相信,死者临死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座。

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几行墨迹?堆积如山的中国史籍,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是历代王朝的边远地带,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铺陈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眼下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这里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陈开来的坦诚,一切都在花草掩映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冤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使每片土地都疑窦重重。相比之下,这片荒原还算荣幸。

远处已有树影。疾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

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拌和着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

向前俯视,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直伸天际。【乙】我突然觉得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的笔触实在是温厚。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文静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也许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

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声声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神貌,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由此联想到,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笑容那么肯定,神采那么自信。

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这些艺术家以多年的奋斗,执意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而更早就具有这种微笑的唐代,却没有把它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限,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只允许他们以文化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这里,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人性寄托。

于是,九州的文风渐渐刻板。阳关,再也难以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越来越少,只有陆游辛弃疾等人一次次在梦中抵达,倾听着穿越沙漠冰河的马蹄声。但是,梦毕竟是梦,他们都在梦中死去。

即便是土墩、石城,也受不住见不到诗人的寂寞。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旅途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如壮汉啸吟,与自然浑和,却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不再欢悦,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 1 )这篇文章中,作者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写了________、走向阳关、________和离开阳关过程中的所见所思,面对曾经验证过人生旅途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而今却成废墟的阳关,抒发了对阳关的________(用一个词表达)之情。
( 2 )请从【甲】【乙】两处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处,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甲】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

【乙】我突然觉得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 3 )结合上下文,谈谈作者在第20段中提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有什么用意。
( 4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古战场所在的“这片荒原还算荣幸”,是因为相比中原内地不知为何而死的冤魂,这些坟堆中埋葬的兵士虽然战死沙场,却也远离中原内地朝廷中的勾心斗角,而担负起了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B: 《渭城曲》是作者探访阳关的原因,而王维的创作也是“唐人风范”的杰出代表,因此作者在本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写王维。
C: 本文多次写到了雪,不仅衬托出阳关沿途景色的荒芜颓败,也为整个阳关怀古之旅营造出苍凉寂寥的氛围。
D: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唐代文人的自信之所以没有延续下来,是因为中国古代统治者对于文人的残酷打压和文人的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谴责和愤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之灯

寒石

①入梅之后,雨雾迷离,天地晦暗:大地需要照明,众生需要照明,“该掌灯了”。

②荒野众生,蚂蚁个小,腿短而细,在泥泞中跋涉,它得找准落脚点,有灯指引才不会沉陷;瓢虫飞不远,又不得不飞,每一次起飞都是一种冒险,更需要灯照明,避免一头撞上一株草;兔子这家伙眼大无光,雨季更需要灯光,不然它会找不到一棵青菜或胡萝卜的位置……

③天空之灯,是月亮、星星,当然也包括太阳。大地之灯,不同时节以不同形式呈现:春天是各色花儿,那些灿若繁星的花朵,把初醒的大地装扮、照亮。入夏之后,就变成了果实,最早点亮的是一些草或树的莓们……

④草或树的莓们,真的是为灯而生的吧。它们一生下来,就是灯的模样,长大成熟了,红亮得能放出光。鲁迅说它“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难道他不觉得更像是小珊瑚珠攒成的一盏小灯笼吗?一粒粒小珊瑚珠鲜红、透亮,每一粒里面都有一粒燃烧的火种,无数这样的火种攒在一起,就是一盏盏红彤彤、美丽可爱的小灯笼。它们有的系在一些带刺的草茎上,与大地保持很亲近的距离,为一些小个子的动物们照明。

⑤梅雨时节,草茎以下的通道拥挤而泥泞,那些小家伙们为生计奔走不易,一坨泥巴、一摊水渍、一节横生的草茎都可能阻断它们前行的路,让它们迷失方向。而一盏盏这样的灯,让它们的行走变得轻车熟路,安逸许多。也有的挂在稍高一些的枝梢上,一排排一串串一簇簇这样的小灯笼一桂,整棵树整丛枝就惹眼地明亮起来。大眼睛的兔子循着迷雾中几盏灯的坐标,可以顺利找到山脚下某片菜园里的一棵胡萝ト或青菜;满载而归的山鼠们在灯的照耀下,在雨雾中顺利找到自己的洞口。

⑥草或树的莓们个不大,位居丛林和荒野的最低处,心态却格外明亮高调。初夏时节,天空经常给大地添个乱,唱唱反调。大地觉得都入夏了,雨可以歇歇了,天空偏不,天天梅雨不断,满世界泛潮渗水。好在草或树的莓们不怕雨淋,越淋它越鲜艳动人,光芒润泽得似乎要滴出水来,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⑦或许是太招人喜欢了,草或树的莓们给自己武装了一身倒钩的棘刺,干上枝上柄上茎上叶上,到处都是。但是,纵然如此,依然无法抗拒爱慕者的痴迷与狂热。如果有人说兔子喜爱草或树的莓,没人会表示怀疑。三角形的嘴对采食草莓再合适没有。莓儿的柔嫩与甜蜜是青菜、胡萝卜无法比拟的。当然它只爱那些系在草茎上的红灯笼,对于那些高挂于树枝上的莓,它向来敬而远之,至多投去暧昧一眼。山鼠除了跟兔子抢食低处的草莓外,时而兴起,冒着被扎得遍体鳞伤的风险,爬树去采食那些高处的灯笼。田鼠们表示,草灯笼甘甜,树灯笼甜里带点酸,偶尔换换口味挺好!至于昆虫们,它们无所谓高处低处,林刺再锐利对它们也无效,遇到哪盏是哪盏。

⑧没有鸟儿是不喜欢莓儿的。一只鸟儿在莓们成熟光芒的感召下,几百米高空就可以准确锁定一棵草或树的莓。它们呼朋引伴,叽叽喳喳,不怕被毛刺扎破皮.弄乱羽毛,一阵风卷残云就把一树红莓收拾了,然后心满意足地远走高飞。鸟儿不知道的是,它拍拍翅膀远飞时顺带也圆了小小莓儿一个漂洋过海.远走天涯的宏愿呢。所以,每当耳畔响起俄罗斯歌曲《红莓花儿开》的优美旋律时,我就对莓这种植物油然而生感佩和敬意。

⑨我们人类对莓的喜爱,单从培育出种种肥美的草莓品种就可见一斑。我幼时,每当大地被那些星星点点的草或树的莓们点亮,村里的小伙伴们就约好似的一窝蜂涌向村口溪头或山坡上,把一盏盏的小灯笼摘下,或塞进嘴里,或用草茎串起来,一串串红玛瑙.珊瑚珠儿似的挂在胸前,个个笑靥如花。

⑩有一天,有个孩子踌躇满志,胸前挂了三串红彤彤的莓儿回家。大人打趣,问这三串莓都给谁吃。孩子答曰:一串给妈妈,一串给爸爸,另一串给城里的妹妹……那一刻,孩子被一种曼妙的光泽照亮,通透如玉。

(《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11期,有删改)

( 1 )结合语境,赏析划线句子。

它们呼朋引伴,叽叽喳喳,不怕被毛刺扎破皮.弄乱羽毛,一阵风卷残云就把一树红莓收拾了,然后心满意足地远走高飞。

( 2 )本文多处写到“梅雨”,请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 3 )生活才是散文的生命和灵魂。文章第⑦段描写了那些爱慕者对草或树的莓的痴迷与狂热,它们的种种表现引发了你对生活的哪些思考?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 4 )文章的开头写道:“大地需要照明,众生需要照明,该掌灯了。”请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

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巴金《灯》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

请以“谢谢你, ”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②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才能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伟大的中国梦是由一个个小小愿望的实现构成的。你的理想是什么?请以《我的渴望》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语句顺畅,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做迩的天”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