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随州市第七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北(míng) (tiáo)鱼 大(pì) (pián)死
B: (kūn)鹏 (háo)梁 怒(háo) (xiào)学半
C: 迁(xǐ) (cáo)枥 嘉(ráo) 不外(xiàn)
D: 挂(juàn) (chì)牛 塘(ào) (chuán)扶摇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狭隘 杞人忧天 翻来复去 默不关心
B: 飘缈 提心吊胆 大相径庭 见异思迁
C: 气概 怪诞不经 神采奕奕 畏罪潜逃
D: 诀别 骇人听闻 兴高采烈 由然而生
3、下列_______项不是白朴的杂剧作品。( )
A: 《西厢记》
B: 《东墙记》
C: 《墙头马上》
D: 《梧桐雨》
4、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 妖(ráo) 息(qī) 锲而不舍(qiè)
B: 静(mí) 灵(jiù) 心无旁(wù)
C: 碌(yōng) 宿愿(sù) 味同蜡(jiáo)
D: 胆怯(qiè) 烦(nì) 角分明(léng)
5、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近,有不少日本人把户口迁移到了钓鱼岛,妄图把钓鱼岛从中国分裂出去,这真是自欺欺人。
B: 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C: 我市部署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D: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教学楼房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颔联两句,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 颈联两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C: “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D: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抒发情感深沉饱满。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③①
8、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 古道/西风/瘦马
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9、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片片粉色的荷花花瓣簇拥着金黄的花蕊正展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美,一阵风儿吹过,怒放的荷花翩翩起舞,那婀娜的舞姿真是惟妙惟肖。有时,蜻蜓会在累了之后找一片花瓣休息一下,如一架微型飞机停在粉色的停机坪上,那情景真可谓巧妙绝伦。

A: 簇拥
B: 巧夺天工
C: 惟妙惟肖
D: 巧妙绝伦
10、下列各项中对《过零丁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 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 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诵读《渔家傲》,回答下面的问题。
( 1 )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着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 2 )词的下阕抒情,抒发了戍守边关的将士怎样的情怀?
( 3 )“浊酒一杯家万里”所蕴涵的感情可以用李白的一句诗来表达,你觉得是哪句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玄平为人,好用智数,而有时以多数失会。尝失官居东阳,恒大司马在南州,故往投之。桓时方欲招起屈滞,以倾朝廷;且玄平在京,素亦有誉,桓谓远来投己,喜跃非常。比入至庭,倾身引望,语笑欢甚。顾谓袁虎曰:“范公且可作太常卿。”范裁坐,桓便谢其远来意。范虽实投桓,而恐以趋时损名,乃曰:“虽怀朝宗,会有亡儿瘗在此,故来省视。”桓怅然失望,向之虚伫,一时都尽。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屈滞:指被委屈、埋没的人才。②朝宗:谒见长官。③瘗(yì):埋葬。④虚伫(zhù):虚心期待。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倾朝廷 皆美于徐公
B: 有时以多数失会 濯清涟不妖
C: 范实投桓 不能察,必以情
D: 范公可作太常卿 焉置土石
( 2 )《世说新语》根据内容分36门,根据你的理解判断本文出自( )
A: 俭啬
B: 尤悔
C: 纰漏
D: 假谲
( 3 )范玄平“故往投之”,为何却对桓大司马说“故来省视”亡儿?你赞成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舌尖上的乡村

孙守名

①乡村的冬夜是一首粗犷、豪放的宋词,呼啸的北风漫卷飞舞的雪花,凄厉的寒气浸淫着村庄的角角落落,天地间昏黄黯淡,低矮的房舍抖抖瑟瑟地站立在冰天雪地间,做着春天的美梦。

②筑一座泥炉,烧三五段木炭,温一壶陈年老酒,捧读一两卷古书,那是乡村冬夜的极致。然若非文人墨客,这种宁静致远的雅趣是断断享受不到的。不过,独自享受的乐趣还是有的。仍是那座泥炉,还是那三五段木炭,随手找一两块地瓜,或一小捧黄豆,再或一小把玉米粒,那香喷喷诱人的味道立马就氤氲于整座房间。狂风也好,大雪也好,寒气逼人也好,都抵不过这种撩人的香味。在乡村,冬夜烤地瓜、爆玉米花或黄豆,你要是从未享受过,那真是一段缺憾的人生经历。

③一袭柔媚的春风飘过,自是冬去春来。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大地一派生机盎然。溪头的荠菜花,用清水洗净,热水一过,生拌凉调,或做成精巧别致花样繁多的水饺,味道清新爽口,真是人间的一道美味佳肴。在北方,一场春雨,各种野菜星星点点地从苏醒的泥土中钻出来,灰灰菜,纯菜,苦苦菜,鱼腥草……这些菜啊,对于吃腻了鱼肉的都市人来说,简直就是人间仙品。萌动不久的柳芽,刚刚吐须的毛毛虫,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上大众餐桌。其实啊,乡村的春天,春天的乡村,就是一道清新可口的菜蔬。

④暑气一到,三五场大雨骤降,乡村的池塘就会满满荡荡,这正是鱼肥蟹黄的时节。随便走出家门,去池塘边,水渠旁,甚或田地里,都可以捕捉到各种类型的鱼儿。草鱼啊,青鱼啊,鲫鱼啊,鲶鱼啊,鲤鱼啊,泥鳅啊,大蟹啊……应有尽有,大点儿的带回家,小一些的尽可放生。这时候的鱼味道鲜美,最好的吃法并不需要太多的工序,洗净,放入水中,加些常用的佐料即可,吃得就是那个鲜啊!其实,吃鱼的味道远不在“吃”,而在于捉的整个过程。看看清水渠内一群儿鱼朝你靠近,屏住呼吸,双手捏紧网绳,待到全部进入,猛提网绳,七八条几乎同样大小的鱼儿尽在网中,狂跳的心全是与生俱来的惊喜。

⑤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最具风味的瓜果儿纷纷走进农家小园。金黄金黄的玉米成熟了,成块成块的地瓜从泥土里翻出,麻麻点点的花生一串儿一串儿的排放在田间,红艳艳的沉甸甸的高梁穗儿在风中摇曳,饱满丰硕的豆荚儿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不定的光彩,瓜果飘香:这真是一个令人心醉的时节。在僻远的田地间做一个土炉,从不知谁家的庄稼地间摘一把豆,偷两块地瓜,抱回三两穗玉米,收拢一些干柴,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边看小人书边有滋有味吃这些刚刚出炉的香脆爽口的收获,四十岁以上的有些乡村经历的中年人大都有过类似的回忆。乡村的秋天,其实啊,就是一种遥远的梦幻,那些酸酸甜甜的回忆中总要与美味相牵相连。

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北方的乡村都是美。而最美还是美在味觉,美在舌尖。那儿有诉不完的乡韵乡情,有品不尽的菜蔬果瓜……

( 1 )阅读选文,根据选文内容,填充表格。


( 2 )从描写对象看,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3 )联系具体语境,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各种野菜星星点点地从苏醒的泥土中出来”,把“钻”换成“长”好不好?为什么?

②分析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看看清水渠内一群儿鱼朝你靠近,屏住呼吸,双手捏紧网绳,待到全部进入,猛提网绳,七八条几乎同样大小的鱼儿尽在网中,狂跳的心全是与生俱来的惊喜。

( 4 )舌尖上的乡村令人难以忘怀。你的家乡一定也有美味小吃。请说出一种,并简要介绍其特点。(80-100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刀

赵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字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脚步。为甚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pēng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报告军长——1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訇然涌出,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


侯万山含泪站起来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的大额头和方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第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瓯,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jié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 1 )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pēng

jié

________然一动

兀自________立


( 2 )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3 )“侯万山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侯万山话的意思是什么?“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宋哲元话的意思是什么?
( 4 )“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对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 5 )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两者任选其一):
(1)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带着________,一路前行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内容(如理想、自信、尊严、感动、感恩、挫折、伤痛、遗憾、微笑、眼泪、鲜花等),补足题目,然后将完整的题目抄写在正文前;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指尖溫暖╮微笑了谁的过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