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 他黑瘦的面貌。②周瑜之所以被诸葛亮“气死”,归根到底在于周瑜气量狭小,不肯 。③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 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④陇上江南天水作为中国旅游城市,以其 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A: 瞥见 甘拜下风 履行 丰富 B: 瞧见 惟命是从 奉行 丰富 C: 瞧见 甘拜下风 奉行 丰厚 D: 瞥见 惟命是从 履行 丰厚 |
2、 | “四羊方尊”是哪个朝代的文物( ) A: 周 B: 元 C: 商 D: 夏 |
3、 | 选出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B: 禁锢:束缚,限制。 C: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D: 颔首低眉:一会抬起头一会儿又显得很恭顺的样子。 |
4、 |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科;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这两者似乎风牛不相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①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②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 ③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教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⑤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A: ③①⑤②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⑤④②①③ D: ③①②⑤④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走进美丽的大明湖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C: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其设计者是被誉为“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之手。 D: 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
6、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我不屑置辩的。 B: 多次高谈阔论地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C: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 , 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D: 读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 而应推敲细思。 |
7、 | 请选出下列单句的主谓语部分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 全长1321公里的塔里木河,‖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B: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 C: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D: 透过飘动的窗纱,下午的阳光‖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
8、 | 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 喧响 覆盖 红妆素裹B: 曙光 怡情 分外妖娆 C: 省悟 要诀 断章取义 D: 谀词 扶掖 润如油膏 |
9、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神奇的山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共鸣,在桂林,这种表现尤其明显。桂林的山,________;桂林的水,________;桂林的人,________。无论是广西人还是被贬谪或流放到桂林的人,他们都被这里的山水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①清流明丽,婀娜蜿蜒 ②勇往直前,爽快直率 ③拔地而起,千姿百态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
10、 |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yīn)红 尴尬(gà) 烦燥 大庭广众B: 倔(juè)强 愧怍(zuò) 修茸 锋芒必露 C: 震悚(sǒng) 琢(zuó)磨 累赘 颠沛流离 D: 荒僻(bì) 譬(pì)如 晶莹 侮人不倦 |
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 )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乙】孔子学鼓琴于师襄①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③其曲矣,未得其数④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⑤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⑥而长,眼如望羊⑦,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⑧也。” 【注释】①师襄: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不进:不再学新的内容。③习:熟悉,记住。④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⑤穆然:严肃的样子。⑥几然:高大的样子。“几”通“颀”,长。⑦羊:通“洋”,远方。⑧《文王操》:古琴曲名。 ( 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________ ②乃援琴而鼓之________ ③可以益矣________ ④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②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②师襄子辟席再拜。 ( 3 )用“/”为甲文中画线句子断句。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 4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5 )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问题。
珍贵的军大衣
林廖君
屋外,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屋子里,油灯的火苗舔着夜色,像贪婪的舌头舔着糖。
父亲坐在火桶旁读《论语》:“……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我正在走神,“你小子在不在听啊?”父亲要冲我发火了。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山村的小学寂寥无声,敲门声格外响亮。门开了,风雪卷了进来,一个瑟瑟发抖的陌生人立在门口。
来人穿件军大衣,一身雪花,年龄看起来比我父亲大约小几岁。这个人手扶门框,自我介绍说,他姓闻,是地质队的。这次来这个山区探矿,现在迷路了。父亲听了,眼睛一亮,热情地将陌生人迎了进来。
父亲与这个陌生的闻叔叔热烈地攀谈起来。说着,父亲突然一怔,用手指着闻叔叔,哦,你还没吃饭吧?你一定没吃饭!闻叔叔点点头。父亲吩咐母亲,赶紧给闻叔叔下一碗热汤面,多放些生姜和辣椒。
母亲有些迟疑,面条是有的,可是对于那个时候的家庭有点贵重。其时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温软的面条,可以减轻他的胃疼。母亲以商量的口吻问道,能不能炒一碗饭呢?
父亲的回答是否定的,这一刻的父亲显得威严而热情,说话一锤定音。在鸡蛋和葱花的香味中,闻叔叔狼吞虎咽,这人真的饿坏了。他把湿透的军大衣放在火桶边上烤,水汽旋转着向上升腾,湿漉漉的暖意在屋子里荡漾开来。这天夜里,闻叔叔就住在我家,和我父亲几乎说了一夜的话。
第二天的早晨,父亲把闻叔叔送出了山外。
时间一长,这个人和这件事,渐渐在我们脑海里淡去。
不想,一年之后的冬天,闻叔叔突然又来了。他专程给父亲送来一件崭新的军大衣。
因为那一夜,他看出父亲畏寒而且咳嗽。
父亲大笑,继而连连摇头,调侃说,一碗面条就换一件军大衣,显得我不够仗义啊!
闻叔叔有点不悦,放下大衣就走。父亲让我抱上大衣,跟他去追闻叔叔。在一个山峁,与闻叔叔有了一番拉扯。闻叔叔忽然停住了,指着大衣的胸口对父亲说,你摸摸里面!
父亲一摸,怔住了。半晌才说,我收下了,兄弟情义厚啊!
此后的几年冬天,父亲一直穿着这件军大衣,咳嗽减轻了许多。一年秋天,父亲去世了。这年的冬天,母亲把大衣拿来翻晒。
暖阳下,大衣贴胸部分,豁然露出一块用针线缝上去的羊皮。羊皮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洁白、晶莹的光。恍然间,我明白了些什么……
(选自2013年12月11日《承德晚报》有删改)
( 1 )文章第一段介绍父亲诵读《论语》的情节有何用意?( 2 )请你品析“你还没吃饭吧?”“你一定没吃饭!”这两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3 )在对待给求助者做饭这件事上,父亲和母亲的想法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父亲为何起初拒绝闻叔叔的馈赠,而最终又接受了馈赠呢?( 5 )文章结尾作者说“恍然间,我明白了些什么”,作者究竟明白了什么?请你写出来。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墙角,那个吮手指的男生
①我在讲台上正做板书时,一回头,又一次发现了那个男生,正低着头,在吮着自己的手指,透过他的表情和眉目,我知道,他肯定是又走神了。我一直很纳闷,偌大一个男孩了,竟然还会做出这么幼稚的举动,这次,我决计给他点颜色看看,要不然,这帮“淘孩子”肯定以为我个新来的老师没脾气。
②我把那个男孩儿喊到了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纠正他说,你知道不知道,一个男生已经12岁了,还吮手指是很幼稚的行为?
③男孩涨红了脸,默不作声,头也耷拉着,像个被拧折了腰的向日葵。
④台下也一阵哄笑。我当即制止了大家的嘲笑声,继续对男孩开导道,我才代你的课一个星期,这已经是我第五次发现你吮手指了,手指对于我们来说,经常要拿笔,摊开书本,甚至是搬动课桌……手指上多多少少会带有细菌的,你这样做也是很不卫生的。
⑤男孩的头俯得更低了,仿佛要躲进那件掉了只纽扣的衣衫里。
⑥下次别这样做了,好好听课,别再走神,好吗?我继续开导男孩。
男孩礼貌地点了点头,在他抬头的那一瞬间,我发现他的眼角溢满了泪水。那一瞬间,我突然间意识到了什么,赶紧把男孩请回了座位,并替他解围说,其实,今天的事情不能全怪他,主要原因是由于我造成的,我的课讲得太枯燥了,不生动,这才致使大家走神,今后,我一定要花大力气备课,和同学们一道,把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圆满。
⑦紧接着,下课铃响了,我顺势走出了教室。然而,坐在办公室里的我却再也不能平静,我在想着刚才男孩眼睛里的泪水,我那样做会不会太伤男孩的自尊了呢?不行,我还得瞅机会找男孩好好谈谈。
⑧那天放学就已经将近六点了,我正在收拾教具时,我所授课的那个班的班长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看到就我一人在,他就仔细地给我说起了那个吮手指的男孩的家境。
⑨班长告诉我,他与那个吮手指的男孩是邻居,也是最好的朋友。男孩六岁时,母亲就离他而去了,他的母亲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向来就对他要求得十分严格,即使是在病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监督儿子学习,他的家里很穷困,男孩自幼连一整罐蜂蜜都没见过,他又爱吃甜品,母亲就用买药的钱给他买了一罐蜂蜜,困的时候,母亲就会用小刷子在他的手上一刷,供他吮吸,这样,他就不会犯困了,后来,这一招屡试不爽,再后来,条件反射似的,即使不抹蜂蜜,只要吮吸一下手指,他也就不困了。他的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是,母亲的离世对他的影响很大,为了挣学杂费,他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在垃圾堆里淘些饮料瓶以贴补家用,所以,他经常在路灯下一淘就是半夜,能不困吗?老师,请您一定要原谅他……
⑩班长的话没有讲完,我的泪就簌簌地落满了前襟。那天晚上,我特意到超市买了两大罐蜂蜜,还有一些文具,但我并没有直接给他,而是借着月色,把男孩约到了操场上……
⑪那晚,男孩说了一段足以让我铭记一生的话,他说,妈妈告诉他,一个心里装着蜂蜜的人,在青春的路上是永远不会犯困的,他会甜蜜地走过苦涩!
男孩涨红了脸,默不作声,头也耷拉着,像个被拧折了腰的向日葵。
( 3 )你觉得那个爱吮手指的男孩儿是个怎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4 )第⑩段“班长的话没有讲完,我的泪就簌簌地落满了前襟”,说说我为什么流泪?( 5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心里装着蜂蜜的人,在青春的路上是永远不会犯困的,他会甜蜜地走过苦涩!”这句话的理解。(80字左右)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一)命题作文
“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花开,雨时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间,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请以“那个美好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二)跨入初中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校园,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幸福的,但也是痛苦;生活是愉快的,但也有伤心……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是丰富多彩的!
请以“我从来没有这样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幸福”“愉快”“自信”“懊悔”“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