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B: 两栖(xī) 繁衍(yǎn) 皮囊(nánɡ) C: 哺乳(bǔ) 鳞片(lín) 脊椎(jǐ) D: 匍匐(fú) 濒临(pín) 渗透(shèn) |
2、 | 下列事件发生顺序正确的是( ) A: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林冲棒打洪教头 B: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林冲雪夜上梁山 C: 史太郎夜走华阴县 赵员外重参文殊院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D: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3、 | 下面对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它描写了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展现了云南淳朴自然的民风,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赏和喜爱之情。B: 科幻小说《喂,----出来》一文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对一个神秘莫测的洞和“填洞公司”火爆生意的叙述,揭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漠视,告诫人们不保护环境,其结果必将受到灭顶之灾。 C: 萧乾的《吆喝》是用地道的京白来写的,它生动地介绍了旧北京街头小商小贩的各种叫卖的吆喝声,富有浓郁的我国各地的地方特色。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层层铺垫和烘托,展示了诗人的穷困愁苦,进而推己及人,发出了忧国忧民的感叹。 |
4、 |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5、 | 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圃(pú) 睥睨 颠沛流离(pèi) 以身做则 B: 门框(kuàng) 振悚 诲人不倦(huǐ) 牵强附会 C: 着陆(zháo) 涎水 死心塌地(tā) 题纲挈领 D: 晌午(shǎng) 修葺 千乘之国(shèng) 中流砥柱 |
6、 | 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我喜欢着海,弱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B: 没关系,我们可以秉浊夜谈。 C: 这次国际横穿南极科学探险活动举世注目。 D: 真正打动人心的是自己沤心沥血的创造。 |
7、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瀑布景象。B: 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C: 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开头…… D: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作答。” |
8、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藉贯 挑衅 媲美 一视同仁B: 凋零 萧瑟 轩昂 看风使舵 C: 酬和 裸露 淳朴 人情炼达 D: 滑翔 拍板 蓬篙 沧海桑田 |
9、 | 以下对诗歌《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叱咄 一豆羹 羌管悠悠 温袍敝衣 B: 寤寐 麾下 锦帽貂裘 援疑治理 C: 嗜学 右擎仓 秋容如拭 裘葛之遗 D: 耄老 微霜 廪稍之供 德降望尊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1 )这首诗的颈联和颔联所写景物有何不同?( 2 )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 ②非志无以成学 志________ ③年与时驰 驰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砺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 3 )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作者通过概述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可以做一个可以治国接世之人。 B: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C: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D: 《诫子书》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
故乡红叶
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红叶的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拓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奇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推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但忙碌的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
红就让它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草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娴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蓦地就生出一丝羞耻。我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关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做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
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
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都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
便很执着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 1 )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自然段中要写“香山红叶”?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 3 )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花开不寂寞
禹正平
①那年初冬,我赋闲在家,整天无所事事,便隔三差五地爬上我居住的那座七层楼去散心。往往一待就是小半天,看云舒云卷,观日出日落。
②不知是被人淘汰呢,还是遭人废弃?楼顶平台上横七竖八地杵着10来盆叫不上名字的花木,它们荒芜落寞,无人问津。
③原先,我没怎么在意,总是视而不见;后来,随着登楼次数的增多,开始瞅那么几眼;最后,发自内心地关注起来。我知道那些花盆有几个是塑料的,有几个是粗瓷的,还有一个竟是用烂脸盆改装的。尽管材料不同,大小相异,但有一点是相近的,那就是每一个花盆里的花木或焦黄枯萎,或残枝败叶,弥漫出一种淡淡的寂寞与无奈。
④我曾想给他们浇水、修枝,但一想到“师出无名”便放弃了。
⑤我曾想给他们松土、施肥,但一想到这么高的楼层,即使花红叶绿,又有谁知?于是作罢。
⑥我唯一能做的是将花盆摆放整齐一些,再整齐一些。
⑦时光在我往返楼顶的脚步声中悄然流逝,那些花木依旧憔悴、萎蔫,每况愈下,先前的那种淡淡寂寞宛如一丛生命力极强的藤蔓,葳蕤着在平台上蔓延开了。不见一只蚂蚁来拜访,也没有一只飞虫来做客,唯有凄风苦雨常来造访,使寂寞更加黏稠、绵长。
⑧天气变得一天比一天寒冷,寒风凛冽,霜冻过后花木的叶子全秃光了,这里愈发显得萧索、颓败。那棵栽在烂脸盆里的花木耐不住严寒,守不住落寞,连枝带叶枯死了。没有了生命的躯干,很快被朔风拦腰斩断,不知抛向何方。我不忍心看它们那副奄奄一息、苦苦抗争的身影,心里暗暗担忧:它们怕是熬不过这漫长的霜冻期。从此,我再没有登楼。
⑨一天,风和日丽,突然想起楼顶上的那些花木,便三步并作两步跨了上去。一抬头,往日寂寞、萧索的平台上一派新绿,几十株花朵正在花盆里迎风招展,竞相怒放。我目瞪口呆,简直难以置信,先前那些萎蔫、颓败和濒临死亡的生命里,竟然蕴藏着一个烂漫的春天、灿烂的花季。我上看下看,前看后看,却叫不出花名儿,只见粲然绽放的花朵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这样一边观花,一边感叹,一丝酸楚意味徐徐袭来,颇觉花儿开得不易,更觉花儿开错了地方,就在我遗憾地抬头天地之间,一双彩蝶不知从哪儿轻盈地飞舞过来,不一会儿,几只蜜蜂不期而至。这些小精灵们熟稔地绕着鲜花不停地狂舞、歌唱,蝶儿翩翩,蜂儿嗡嗡,刹那间,一个热热闹闹的世界奇迹般地呈现在花的笑靥上——花开不寂寞。
⑩凝望着这些生机盎然、生死共济的坚强花木,我突然大彻大悟:花木们无怨无悔的追求,千辛万苦的磨难,一点一滴的积蓄,不正是为了实现“花开不寂寞”这个坚定的信念,才百折不挠,活出了今天的精彩吗?
⑪现实生活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有少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步履维艰,度日如年,他们中的一些人因自身的劣势而自惭形秽,无意苦争春,错失了人生平台上那一次又一次展示自己花季的绝好机会。其实,有时候,我们就像平台上那些无人问津的花木,遭人遗忘,饱经风霜,不时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这种时候,对于人的生命而言,信念才是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尽管坚持信念,要忍受寂寞漫长的霜冻期,要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艰辛,但只要“花开不寂寞”的信念还在,不懈进取,寂寞的人生平台上总会开出绚丽的事业之花。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佳肴》
②人们有时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要是我们受制于人,亲爱的勃鲁托斯,那错处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莎士比亚《裘力斯凯撒》
③最近,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遭受美国大面积技术封锁。面对记者采访,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我们能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新华网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