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与“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一句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游览者来到园里,哪一个不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B: 游览者来到园里,谁都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C: 游览者来到园里,谁不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D: 游览者来到园里,每一个都是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吗? |
2、 | 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伶俐(líng) 恐吓(xià) 崽子(zǎi) 赔偿(cháng) B: 酷栗(lì) 混蛋(hún) 逮住(dǎi) 戳穿(chuō) C: 蔑视(miè) 叫嚷(rǎng) 咳嗽(sou) 契诃夫(kē) D: 乞丐(gài) 魁梧(kuí) 模样(mò) 畜生(chù) |
3、 | 选出下列划线词语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亘(ɡèn)古 陨落 蹑(niè)手蹑脚 名门望族 B: 裨(bì)益 脉搏 装模(mú)作样 汗流浃背 C: 拮据(jù) 嫡传 谆(zhūn)谆教诲 既往不究 D: 挣(zhènɡ)脱 竣工 一拍即(jí)合 一筹莫展 |
4、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________;梵高的破碎,________;贝多芬的破碎,________。 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②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 ③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A: ③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
5、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余秋雨B: 《独坐敬亭山》——李白——唐代 C: 《滁州西涧》——刘长卿——唐代 D: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贾岛——唐代 |
6、 |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 A: 赤壁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受了人生的真谛。 B: 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C: 读书很重要,专家提出建议: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 D: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
8、 |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传统节目的文化变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②正如春节凝聚了琴瑟和鸣的亲情、慎终追远的家风和孝悌忠信的追求,传统节日里蕴藏着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文化基因,③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④要让文化品格与现实生活融合统一,更好地服务人们。⑤只有自觉珍视传统节日,才能更好地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A: 第②句中,“琴瑟和鸣”多比喻夫妻情笃和好用在此处不恰当。 B: 第③句中“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C: 第④句有语病,可以修改为:在“更好地服务人们”后添加“的生活” D: “文化基因”是主谓短语,“只有自觉珍视传统节日,才能更好地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条件复句。 |
9、 | 请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 A: 训诫 清洌 玲珑剔透 多恣多彩B: 丰硕 蹂躏 心旷神怡 头晕目眩 C: 伶汀 厄运 险象叠生 忍俊不禁 D: 嬉戏 奢望 可望不可及 获益非浅 |
10、 | 填入横线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B: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C: 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D: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淡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亮了。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 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 1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
古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随室,惟吾德馨。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可爱者甚蕃(多) 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C: 不蔓不枝(旁生枝茎) D: 亭亭净植(种植) ( 2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 呼尔而与之B: 孔子云:何陋之有 C: 往之女家 D: 无案牍之劳形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4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的文辞精练,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说”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 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B: 《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句从交往 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莲”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已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 5 )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
把紫罗兰的香味留在心里
①社会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矛盾心态:相似的状况、相似的言行、相似的后果,倘若发生在他人身上时容易“怒从心头起”,倘若是自己所为便可能下不为例、不了了之。评价的“尺子”大相径庭,原因究竟何在?
②网上流传的一则视频,发人深省。一个外国男孩在超市兼职收银员,一天早上面对结账的长龙手忙脚乱,半天也搞不定总出错的机器。有排队的顾客不耐烦地指责他,后来竟然发展到恶言相加。在众人的催促、谩骂下,男孩忍不住瘫坐在地上哭诉起来,原来他的母亲当天自杀了,而他为了交房租不得不赶来打工……错愕、沉寂、自责,充斥着故事的结局:他人的内心深处有多少我们不知的苦难!
③“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人们非常熟悉。然而知易行难,真正付诸实践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打上折扣,就在于眼睛里只有“收银员的手忙脚乱”,却忘记了推己及人,忘记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忘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律己宽人,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原谅自己的失误不难,体察别人的境况不易,一个“恕”字,要义正在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凡事少一些钻牛角尖,多一些“反求诸己”。西谚有云:“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讲的同样是容忍与宽恕的道理,这道理的“香味”更要留在心里。
⑤原则问题,必须讲原则;是非问题,必须分是非,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但日常生活是另一个场域,往往不需要那么多的“杀伐决断”,这恰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劝诫的,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大的“是、非、善、恶”可分,不要在“小节”上去“吹毛求疵”。
⑥“恕人”不易,“律己”更难。有人曾劝周恩来同志写本回忆录,他笑笑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的错误。”常思己过,要勇于在周围设置多面“镜子”,以对他人惯常的挑剔与苛刻目光去打量、矫正“镜中人”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这不仅是人格品性臻于至善的谦逊,同时在目光如炬的自我观察中,我们才会真切体会到“眼里揉不下沙子”的消极刻薄,以及“善莫大于恕”的人生境界。
⑦“做人要厚道”,体现个人的修养与情怀,也关乎社会的心态与风尚。极端的戾气,往往便来自“恕人”与“责己”关系的失调错位。市场经济重利,社会治理讲理,也离不开相互包容的胸怀。“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大事不含糊、小事多“糊涂”,先之以身、后之以人,紫罗兰的“香味”定能在人与人、心与心之间久久弥散。
( 1 )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让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竖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儿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远胜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 ,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依然那样不多不少每日里做三十小钵头酒酿。他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钱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 1 )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写出3点即可)要求:①请从 “一朵花”“一句话”“一瞬间”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