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草原上,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B: 在李白的诗中,这种看似妙手偶得的佳句比比皆是。 C: 春天的劳动湖草长莺飞 , 漫步在劳动湖畔,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 D: 演讲大赛上,参赛者们栩栩如生地演讲,赢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
2、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明代长篇小说《镜花缘》,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都带有浓厚神话色彩。 C: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先后创作了多部名人传记,其中“巨人三传”又被成为“三大英雄传”。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
3、 |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B: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必须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句中的划线词都是形容词。 D: “不但……还……”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
4、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B: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 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D: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
5、 | 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何建设“生态农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生态农村”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的乡村。 ①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 ②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 ③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 ④依照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荫、处处美景”的现代化新农村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义务教育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B: 这本《昆虫记》的失主竟然是我们历史老师“俾斯麦”丢失的。 C: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D: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写得感人肺腑,所以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小说主人公淳朴的品质、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B: “人,应该赶快生活”出自保尔•柯察金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荒度光阴,要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C: 《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诗选》,艾青原名蒋海澄,是著名诗人。 D: 《马说》《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喧嚷(xuān) 旁骛(wū) 睿智(ruì) B: 陨落(sǔn) 脚踝(huái) 谀词(yú) 诓骗(kuānɡ) C: 拮据(jū) 麾下(huī) 抽噎(yē) 咀嚼(jué) D: 倒运(dǎo) 栈桥(jiàn) 恣睢(zì) 忐忑(tè) |
9、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贾平凹在谈到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时说,书中多个人物的 是他老家棣花街的村民,乡村是他生命苦恋的花园 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2009年开始实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已初见成效, 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进一步深化。 ③“最美女教师”——黑龙江省中学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已传遍大江南北,她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许多人 地留下了热泪。 A: 原形 虽然……但是…… 不由自主B: 原型 即使……也…… 不由自主 C: 原型 虽然……但是…… 情不自禁 D: 原形 即使……也…… 情不自禁 |
10、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污秽(suì) 荒辟 深恶痛绝(wù) 郑重其事 B: 愧怍(zuò) 深宵 气冲斗牛(dǒu) 鞠躬尽瘁 C: 校对(jiào) 狂澜 锲而不舍(qì) 妇儒皆知 D: 惩罚(chěng) 取缔 鲜为人知(xiǎn) 历尽心血 |
古诗阅读。 奉诚园①闻笛 (唐)窦牟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②泪,满目山阳笛③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元)赵孟頫④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注释】①奉诚园:原始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②西园: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③山阳笛:“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赋》。④赵孟頫:湖州人,宋王室后裔。 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①人 不 知 而 不 愠 ②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 ②博学而笃志________ ③不亦说乎________ ④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 )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 5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对颜回很高的评价,根据孔子的点评,你觉得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阅读段文回答问题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⑪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⑫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⑬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
事件发展过程 | A | B | 采摘蘑菇 | 品尝蘑菇 |
人物内心变化 | C | 紧张喜欢 | D | 满足骄傲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品建筑
①小品,是一种文体的名称,凡属随笔、杂感、散文一类的小文章统称为小品。“小品建筑”是借用文体“小品”之名,专指那些小而简的建筑。
②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建筑相比,有它鲜明的特点:除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体系以外,建筑的群体性也是重要特点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性表现为一个建筑往往是由许多单幢建筑组合而成的,从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宫殿莫不如此。明清两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分割的单层大殿。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筑组合成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③这些建筑群体除了有连成一体的殿堂、廊屋、门楼等,还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相对独立的小建筑与之相配。例如,一座宫殿、一组寺院或者坛庙,甚至大型的住宅,人们都可以看到在建筑群的最外面往往竖立着牌楼;在建筑群大门的前面立有华表、石狮子;在建筑群的主要殿堂前面排列着香炉、日晷以及龟、鹤等兽像。人们熟悉的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九开间的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城台之上。它的形体已经够宏伟的了,但是还不够,在天安门前金水河上有几座金水桥,在桥的左右两边又各安放了一尊石雕狮子和一根华表。正是这威武的狮子、高耸的华表,装点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城大门。可见,这些小品建筑在整个建筑群中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自然,所谓小品建筑,只是相对大建筑而言,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例如,在重要建筑群中,作为标态的牌楼应属小品。而一般建筑群的一些院门虽然形体并不大,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是,因为这类院门都附在院墙上,并非独立存在,所以不属于小品建筑。中国古代众多的小品建筑都有着特殊的形态和特定的文化内涵,它们在我国古代建筑发展中也是相当有成就的。
(有删改)
【注】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 1 )文章开头从一种文体的名称“小品”写起,有什么作用?( 2 )第②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再说明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最后________(不超过15个宇)( 3 )阅读下面介绍“宁寿宫”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出“宁寿宫”中哪一个建筑属于“小品建筑”,为什么?【链接材料】
北京紫禁城内的宁寿宫,是清代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当太上皇时居住和使用的。这是一组有相当规模的宫殿建筑群。这些建筑的布置很注意显示皇家气魄。主建筑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与皇极殿相接。宁寿宫建筑群的入口是面向南的皇极门,皇极门气宇轩昂。皇极门的南面,立着一座很长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条用琉璃烧制的巨龙,这就是有名的“九龙壁”。
请以“相伴”为题,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3)不少于600字;(4)书写认真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