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B: 《马说》一文中,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C: 傅雷,中国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去世十几年后,他的家人将他与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为《傅雷家书》,他的大儿子傅敏是世界著名钢琴家。 D: 《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等句写出了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行为。 |
2、 | 下列课文相关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B: 《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C: 《孔乙己》的作者是大文豪鲁迅,其作品主要有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等。 D: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虽浅易但韵味无穷,饱含着诗人对故乡和大陆的深情眷念。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借鉴 潇洒 成群接队 脍灸人口B: 糟蹋 毕竞 走投无路 断章取意 C: 震憾 倜傥 奇闻逸事 鞠躬尽瘁 D: 怠慢 委屈 谈笑风生 陈词滥调 |
4、 |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它把岩石融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 B: 四乡立即传升他的丑闻,老信客声辨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C: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D: 垂柳全乱了线条,抛举在空中,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 , 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蜷(quán)伏 虐(nüè)待 屋脊(jǐ) 安详(xiáng) B: 一缕(lǔ) 消耗(hào) 怅(chàng)然 惩(chéng)戒 C: 污涩(sè) 怂(sǒng)恿 叮嘱(shǔ) 懒惰(duó) D: 相称(chèng) 忧郁(yù) 捉鼠(shǔ) 凝(níng)望 |
7、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_________。参与抗击疫情的战斗,青年一代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收获是什么?是_________更加坚定,是_________更加宽广,是_________更加厚实。正如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感慨的那样:“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 A: 催化剂 信心 胸怀 理想 B: 添加剂 信心 道路 理想 C: 添加剂 信念 道路 人生 D: 催化剂 信念 胸怀 人生 |
8、 | 选出加下划线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 ) A: 受益匪浅/土匪 侮辱/污蔑 B: 姹紫嫣红/殷红 热泪盈眶/门框 C: 深恶痛疾/恶疾 鞠躬尽瘁/憔悴 D: 不可捉摸/琢磨 纠结/针灸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自言自语 妙手偶得 鸟语花香 B: 油然而生 轻描淡写 以身作侧 C: 叹为关止 思贤如渴 十拿九稳 D: 交头接耳 呼朋引半 神通广大 |
10、 |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青年学子成长提供了价值准绳,也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工作方法。百年清华__________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历史,这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__________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栋梁之才。__________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__________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A: 见证 铸就 只有 才 B: 印证 造就 只要 就 C: 印证 铸就 只有 才 D: 见证 造就 只要 就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 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 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既写景又点明时令。 D: 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①,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②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④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王冕读书》) 【注释】①已:止,罢。②已而:过后。③曷:何,怎么,为什么。④依:投靠。⑤恬:安然。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 ③尊君在不________ ④辄默记________ A: 太丘舍去 冕因去 B: 元方入门不顾 窃入学舍 C: 未若柳絮因风起 冕因去 D: 下车引之 父怒挞之 (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 4 )【甲】文主要表现元方________的特点。【乙】文主要表现王冕________的品质。 ( 5 )两篇文章都是刻画儿童形象的,阅读后,试就其中一篇说说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怎么用声纳寻水下搜索马航失联飞机
网友“阿海”
①如果在水下进行搜索,声纳是最有效的探测手段之一。
②马航飞机失去联系这么久,连卫星都出来搜索了,还是没有发现。大部分残骸会沉入水中吧?看到搜救力量已经在利用声纳进行水下搜索,这种方式靠谱么?
③腾讯科技:3月12日,中国海军发言人梁阳称,为了搜救失联客机,海军搜救力量将通过吊放式精测声纳、成像声纳、水下电视、水下机器人等,发挥舰艇夜航优势,进行24小时不间断搜索。
④目前搜索的关键目标之一是失联飞机的黑匣子,如果落入水中,黑匣子会发出一定频率的信号,可以通过声纳来探测到。
⑤启动舰船的声纳搜索非常重要。
⑥声纳是各国海军进行海底探测的主要技术,除声音外其他的介质,如光线,虽然在水中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但是在最清澈的海水中,目力所及也只能看到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电磁波在水中也衰减很快,而且波长越短,衰减越大,即使用大功率的低频电磁波,也只能传播几十米。而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衰减就小得多,在深海声道中爆炸一个几公斤的炸弹,在两万公里外还可以收到信号。
⑦声纳搜索这么重要,那么如何使用声纳进行搜索?
⑧被动声纳搜索:
⑨可以通过接收探测目标发出的信号来发现目标。
⑩黑匣子上配有水下信标(ULB)的装置,它在遇水后能够被激活,可发出频率为37.5KHz的水下声音脉冲信号,能够持续30天左右。黑匣子作为客机沉入海底后唯一还可能发出信号的部件,如果能凭借声音信号定位黑匣子,就可以大大缩小对客机残骸的搜索面积。
⑪但由于黑匣子体积小,发射功率有限,船载声纳对其水声信号的探测距离也不过几公里,因此对它的搜寻也需要像在水面上搜寻漂浮物一样,出动配备声纳的舰艇进行拉网式搜索。
⑫黑匣子的水声信标发出的声音频率为37.5KHz,船舰声纳为了探测远距离目标,工作频率在10KHz以下(频率越低在水下传播的越远),通过频道匹配就能接收到目标的信息。
⑬主动声纳搜索:
⑭如果此次波音777客机黑匣子的水下信标在事故中损坏,那么就要使用效率更低的主动声纳探测了。
⑮舰船上安装有侧扫声纳,侧扫声纳的工作频率一般在100KHz以上,能对海底物体进行直接成像。舰船可以先利用侧扫声纳发现海底疑似客机残骸的物体,然后再派潜水员潜到海底确定疑似物是否是飞机残骸。
⑯但是测扫声纳工作时,航速不能太高,并且船只两侧扫描范围一般也只有数百米。如果事先不能将客机可能坠海的地点限定到一个较小的区域,面对茫茫大海,除了派出更多配备声纳的舰船进行长时间、大面积的搜寻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回应。
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寸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
a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雨后天睛,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b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c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 1 )解释a句的含义。写作提示:“你”是谁?是父母、同学还是陌生人?还是你心爱的玩具,或是大自然中的一个事物、一片风景?你是如何遇到他(她、它)的?为什么会感到幸运?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