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宽城教师进修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禽流感疫情,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B: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广东地区约有2至3万左右的工厂倒闭。
C: 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听取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D: 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家书,通过古代文人的装点状绘,从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专属中,逐步递升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形态,成为瑰丽的文化遗产。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________,成为垂范后人的政论经典;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________,成为自唐以来的散文名篇;怀素的《苦笋帖》,________,成为万世学书的重要摹本。

①以信函形式,酣畅淋漓地倾诉对友人的信任和欣赏

②以书信文体,旗帜鲜明地表达政治主张和变法态度

③以信礼体裁,彰显了书法作品行云流水的线条美感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事都选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D: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4、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尽显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同时充满了和谐自然之趣。

②走进颐和园,园内以古老的佛香阁为中心,共有古典建筑百余座,院落20余处,佛香阁、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是热门景点。

③亭台、殿堂、庙宇、小桥等诸多人工景观与周围的山峦、湖水交相辉映。

④颐和园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行宫御园。

⑤未进颐和园,看到大门两侧傲然挺立的两只狮子,游人就已经被它雄伟的气势所感染。


A: ④⑤②①③
B: ②①③④⑤
C: ④①③⑤②
D: ⑤②④①③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港珠澳大桥在________下正式通车,每座主桥都向世人展示了设计师们________的艺术构思。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________“中国结”文化元素,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________。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每一座主桥都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A: 万众瞩目 别具匠心 融合 相得益彰
B: 众目睽睽 别有用心 融合 一脉相承
C: 万众瞩目 别有用心 熔合 一脉相承
D: 众目睽睽 别具匠心 熔合 相得益彰
6、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A: 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 (去掉“避免”)
B: 当乐天为“萨德入韩”提供土地的消息传出后,受到了中国民众的强烈抵制。(将“受到”改为“遭到”)
C: 当下语文教育展示出的功利化和庸俗化倾向,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把“展示”改为“暴露”)
D: 请柬的封套上古香古色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将“古香古色地印着青铜器”改为“印着古香古色的青铜器”)
7、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yōng)容 夸(fǔ) (dài)捕 老牛(shì)犊
B: (wēn)怒 水(zǎo) (qī)畚 讨敌(xí)文
C: (jǐng)旗 (cán)弱 郁(yì) 稍(sùn)风骚
D: 咳(sou) 抽(tì) (jiǒng)迫 隔三(chā)五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②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③这是一只,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④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无限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A: ④①③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④③
9、将“隐心,还须战胜富贵的诱惑”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隐心,就是要使灵魂有个安顿的场所。(A)隐逸之士往往通过亲近大自然,获得一种与天地自然同在的精神超脱。(B)他们往往在山川景物中忘怀世事、颐养情志、寄托理想。(C)陶渊明就有过“贫富常交战”的切身感受,朝廷使者的不时光顾、同学少年的飞黄腾达,都必然带来强烈的诱惑。(D)隐逸之士只有坚守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人格追求,才能从身心两方面来战胜富贵的诱惑。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B: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C: “民主”这个外来词,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新青年》戏称为“德先生”,以后又译为“惟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一词才通行。
D: 桃花开了,红的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1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并请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 2 )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行县:出行属县。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⑤居官:担当的官职。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⑧傅:推诿。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父而还自系焉(纵:越过)
B: 不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
C: 听杀人,自拘当死(过:经过)
D: 不受令(辞:言辞)
( 2 )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 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C: 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D: 咨臣当世之事(《出师表》)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 4 )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王春晖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不苟同

在对待事物时,人的思维总是有惰性的,总喜欢向别人思考成熟的方向靠拢,这种惰性会使人的思维定势定向,束缚住人们的思想,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去苟同他人的观点,应该换一个方向去思考,(A)去探索,就有可能找到新颖的观点或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①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判断。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李远哲,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运用了与课本完全不同的方法解答了一道几何题,老师给了他零分,他找到了老师,老师说:“下节课你到讲台上解题,做对了,我给你改分。”第二天,李远哲走上讲台,边写边讲,说出了他的全部解法,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给了他满分,由此可见,要想有一番成就,就不能苟同于他人的思想,就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是一分为二的,②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就像人们看待马谡,总是说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这是正确的。但难道他自愿守街亭是逞匹夫之勇吗?他对形势高瞻远瞩(B)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足见其才智。在大军压境的紧要关头,他既不装聋作哑,也不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难,并以全家性命作保,这是何等的英勇!战败后他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遁迹深山,却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回蜀营。战败后的马谡,没有扯客观原因为自己辩护,也没有利用与孔明的私交甚厚说情,而是堂堂正正地自缚于孔明帐前受刑赴死,这又是何等壮烈啊!③所以我认为马谡留给后人的不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而是为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由此可见,他人的观点不一定全面,我们不应苟同于他人,而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是否具有“不苟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达尔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打破了人们迷信了几千年的神创论,提出了科学的进化论;(C)而舍勒,这位伟大的化学家,无法摆脱前人“燃素说”的影响,与氧气的发现失之交臂(D)。

亚里士多德说得好:“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综上所述,④我们不应该苛求前人,更不能迷信前人。我们应在思考问题时迸射出逆向思维的火花,努力开拓一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新世纪。

( 1 )文中加方框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改为: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B: ②句改为: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我们的思维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
C: ③句改为:所以我认为马谡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
D: ④句改为:我们不应该迷信前人,也不应该苛求前人。
( 3 )下列对文章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苟同别人,坚持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创新,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B: 作者在第③段中根据自己的名著阅读积累,从自己的视角看待和评价马谡,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独立思考作为文章的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C: 文章中“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清,标题与下文不相统一,“我不苟同”应改为“我们不应苟同”才符合文意。
D: 第②和第③段的最后一句都应改为独立另成一段,使结论与材料及论证分开,起到更能突出和强调结论的作用。

阅读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至结尾,回答(1)~(5)题。

( 1 )选文1、2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 2 )选文中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3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中“这”指代什么?

( 4 )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 5 )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全文中的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几分甜蜜在心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②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安静就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