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合肥探化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B: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C: 多乎哉?不多也。
D: 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课文标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全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通过今昔对比,把人类破坏环境而引发的悲剧触目惊心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强烈的呼声警示世人,呼唤人们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C: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D: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句话独句成段,有痛惜,也有谴责。
3、

选出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4、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
A: 新婚
B: 搬家
C: 妻子生了个男孩
D: 考试通过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汉代董仲舒专心读书,目不窥园 ,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B: 《奔跑吧兄弟》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 , 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 我实在是莫名其妙 , 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知道。
6、对下面文段中所用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白云依依,轻风袅袅。②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③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④只见,锣鼓手端坐舟前,号子鼓点,时急时舒;桡手们聚集舟中,听令而动,挥桡划桨;招子手稳立舟尾,把舵定航,胜券在握。⑤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⑥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


A: 第②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 第③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C: 第⑤句运用对偶的方法,描写了龙舟曲折前行、赛手口号声声的激烈场景,语言凝练,节奏感强。
D: 第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龙舟赛热烈壮观的场面让人震惊赞叹,极具感染力。
7、《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对孩子的教育,傅雷希望儿子成为________的人。( )
A: 严肃正直、乐于奉献
B: 随和善良、待人诚恳
C: 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
8、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我带着孩子们,隐身在走廊的玻璃门里,悄悄观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翅子一展,大麻雀划了一道斜线,飞上短篱,活跃的姿态,描绘出它满腔喜悦,目不转睛地望着那贪婪吞食的小囚徒。

②只见一只大麻雀,果然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两根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盈跳动。

③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两喙相接,那条白虫遂落进了那张饥饿的小嘴巴。

④及至四顾无人,“刷”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④③①
9、找出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半身不遂 才输学浅 毕恭毕敬 百无聊濑
B: 萎靡不振 侃侃而谈 一瘸一拐 沁人心扉
C: 万恶不郝 中流砥柱 禀烛夜谈 根深蒂固
D: 海市蜃楼 聪耳不闻 油光可鉴 测隐之心
10、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职(xùn) 鄙(bò) 热(chén) 塌(tān) 头晕目(xùn)
B: 哑(sì) 泣(chuò) 污(sè) 恿(sǒng) 战战兢兢(jīng)
C: 下(bì) (chéng)澈 分(zhì) 静(mì) 随声附(hè)
D: 尴(gà) (shà)时 踉(qiàng) 女(wā) 莽莽榛榛(qī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词阅读

采桑子①(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至忘寒暑。幼时,大父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嘉言善行,令人竦然。伯中益自刻苦。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箪瓢饮,炊菽数边,且啖且读,未尝知味。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②大父:祖父。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⑤竦然:恭敬的样子。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 1 )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 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 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 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 2 )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用四字词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1 )用简洁语言概括“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所指代的内容。

( 2 )文中的“我”已经脱险,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却“啜泣”了,为什么?

( 3 )找出描写“我”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小括号中。似乎能办得到→( )→( )→( )

( 4 )你从选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想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人,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 1 )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话”指的是(用原句回答)

②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时期。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 2 )上面的选段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文中的“你”是指_________,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一封家书》 傅雷 傅敏
B: 《一封家书》 傅雷 傅聪
C: 《傅雷家书》 傅雷 傅聪
D: 《傅雷家书》 傅雷 傅敏
( 3 )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_______句。
A: 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 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 4 )家书反映了傅雷对两代人如何相处的一些看法,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②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长辈应克服自身哪一些弱点?

( 5 )读完本文后,结合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写出你此时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最为重要的
要求:① 写一篇记叙文,字数600字左右;②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时间糖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