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删除“因为”)B: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把“描绘的”改为“描绘了”) C: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将“一连串”放到“事情”前) D: 为了增强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了解诗歌的一些体裁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将“十分”改为“非常”) |
2、 | 下列画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她埋着头,不说话,某种不知名的情绪正在空气里酝酿。离开家已近半年,工作却还是没有着落。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在车水马龙的街道,望着人们咄咄逼人的目光,她一时竟有些迷茫。回到家,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路灯还亮着,微风吹起,柳絮翻飞,飞进窗子,也飞进了她的心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来了,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虽然明天充满未知,但我们仍要心怀希望,相信未来,努力向上啊! A: 酝酿 B: 着落 C: 咄咄逼人 D: 翻来覆去 |
3、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星,真是相得益彰啊。 B: 侯老先生的这座藏书楼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C: 周末,我们俩事先并没有约定,却在公园意外相遇了,这真是不约而同啊。 D: 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过雨后,路面湿滑,行人都一丝不苟的走着。B: 他平时没有重要的公务不轻易见人,何况大病了一场,更是深居简出。 C: 自从小明生病以来,父亲一直守候在病床边,想到父亲为自己如此操劳,小明不禁老泪纵横。 D: 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做到了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
5、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舒婷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对土地的炽恋之情。 C: “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D: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浙江农博会期间,空中番薯、纳米膜栽培等高科技产品让人眼花瞭乱,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C: 一场秋雨一场凉。我刚走出家门就不禁打了个寒噤。门口上过来嬉戏的麻雀被开门声惊吓,张皇失措地逃离。 D: 但愿我的生活永远充满眼泪和欢笑:泪能够纯洁我的心灵,让我懂得生活的真缔与奥秘;笑能够使我接近我的同胞,是我赞颂心灵的标记。 |
7、 |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 A: 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B: 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 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 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
8、 | 下列作品选自《朝花夕拾》的一组是( ) ①《阿长与〈山海经〉》②《风筝》③《藤野先生》④《孔乙己》⑤《范爱农》 A: ①②③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翳(yì) 愚钝(yū) 挑拨离间(jiàn)B: 匿名(nì) 迁徙(xǐ) 诚惶诚恐(huánɡ) C: 挑衅(xìn) 不逊(xùn) 强聒不舍(ɡuō) D: 企盼(qí) 管束(shù) 广袤无垠(mào) |
10、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 ) A: 《猫》选自《郑振铎选集》,是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视角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B: 《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 C: 《狼》出自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篇是第二则。 D: 《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通过童年的经历感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艰难险阻时要勇于面对,敢于将大困难化小,最终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
阅读下列诗歌答题。 《甲午元旦① 》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②,守岁围炉竟废眠③。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④。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⑤。 鼓角梅花添一部⑥,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孔尚任,山东曲阜人。写这首诗时诗人已六十六岁,辞官在家乡闲居。②颠,头顶。③废眠,整夜未眠。④买春钱,过新年给亲属分赠喜钱,示庆贺新春。⑤偏,不尽。⑥鼓角,泛指乐器。梅花《梅花落》,乐曲名。一部,一曲。 B: 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C: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D: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2 )请赏析“守岁围炉竟废眠”中“竟”字的妙处。( 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 2 )翻译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 )[甲]段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4 )[乙]段是《愚公移山》中最负盛名的一段话,彰显的是“愚公精神”,请谈谈你对愚公精神实质的个人理解。 |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前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1 )选文第一段都交代了哪些内容?冒险——________——________
( 4 )在爬山的过程中,我的心理从“胆怯、恐惧”开始逐步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原文语句回答)。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安静的阅读
潘凯雄
①当阅读居然需要鼓与呼。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
②当读书变得嘈嘈杂杂,这样的阅读是有问题的。
③当深度阅读近乎成为一种奢侈品,这个时代是有问题的。
④回想起来,我的青少年时光有10年是在浩劫年代度过的。即使是在那个文化短缺、读书无用之风弥漫盛行的荒唐时代,没有任何号召,更谈不上什么强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依然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地找书看。无论平日里如何淘气,到了那个时刻就只剩下两个字儿:安静。
⑤忆往事绝无今不如昔之叹。而只是想说阅读本是正常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安静的读书本是阅读的常态和最有效的汲取。
⑥安静之美其实何止于闽读。仔细想想: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又何尝不是丰富的安静?只是这又谈何容易。莎士比亚曾经对那种张扬的生命状态发出过这样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摆脱了尘世间虚名浮利的诱惑才有可能静得下来,而拥有了心灵与情感的宝藏才可谓之丰富。步入这样的境界需要人生的历练和阅读的滋养,而这种滋养最大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静的阅读。
⑦安静的阅读首先是一种状态。这样的状态与读什么无关,无论是人文还是科学,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这样的状态与阅读的工具和媒介无关,无论是纸介还是数媒,无论是整体还是碎片。读总比不读好,读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读好。
⑧安静的阅读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抵达自然需要时间,一旦抵达了,读什么、如何读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什么当快读?什么当慢读?什么可不读?什么必须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届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⑨社会可以热热闹闹地为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社会可以轰轰烈烈地倡导以阅读为荣、不阅读为耻的风尚,但社会之于阅读所能发挥的任何作用终究都只能是外力。并不能改变阅读终究是个体行为与选择的本质;社会为阅读所做的一切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都是为了回归最终的安静。
⑩会有那样的未来吗?人类的文明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延续和传承。人类的智慧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积累与丰富,如果真有如此时刻,那也一定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阅读所换来。而在那一刻来临之前,阅读不死,安静的阅读永存。
⑪静下来,读进去,快乐与幸福长相随。
(选自2014年4月19日《文汇报》,有删改)
( 1 )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2 )文章第⑥段中为什么要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3 )作者在第⑩段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写作
朱自清的《背影》作为一经典名著,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相信那个“蹒跚的”“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也感动过你。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那么一个背影在瞬间让你触动呢?请以“背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