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怪诞不经 由然而生 沾轻怕重 咄咄逼人 B: 恍然大悟 花枝招展 参差不齐 大相径庭 C: 骇人听闻 迫不及待 小心翼翼 眉开眼笑 D: 畏罪潜逃 混为一谈 神通广大 神采奕奕 |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长途跋涉 张皇失措 高屋建瓴 锐不可当B: 气息奄奄 消声匿迹 巧妙绝轮 情郁于中 C: 唯妙唯肖 因地制宜 迥然不同 险象叠生 D: 未雨绸缪 穿流不息 眼花潦乱 韦编三绝 |
3、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使4名被困尼泊尔多日的中国香港登山游客顺利返回香港。(删去“在……帮助下”或“使”) B: 近日,交通银行金华分行营业部被中国银监会授予全国银行业“雷锋岗”荣誉,为交行浙江省分行唯一获评集体。(“唯一”与“获评”对调) C: 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躁戒怒,切忌不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笑口常开。(删去“不”或“切忌”) D: 《周新民传》一书的出版发行,对发扬和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风范,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发扬”和“继承”对调) |
4、 | 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一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同样出自这本书的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妯娌是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连襟是姐姐的丈夫和妹妹的丈夫的合称。 C: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有《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峡,瞿塘峡、巫峡、刘家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D: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著有人物传记合集《人类群星闪耀时》。 |
5、 | 选择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雾淞 对弈 峰回路转 不言而寓 B: 恪守 亵渎 相得益璋 抽丝剥茧 C: 褴褛 秘决 随机运变 断章取义 D: 漫游 摇曳 茅塞顿开 富丽堂皇 |
6、 | 下列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种损人利己的精神,至今回想起来依然令人肃然起敬。B: 隋唐陶俑艺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中以唐三彩为最。 C: 一代名臣诸葛亮在弥留之际还不忘设下计谋诱敌上当,使司马懿后悔不迭。此后便流传着一句谚语:“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D: 梁启超一生笔耕不辍 , 遗留世间的文字总数约为1400万言,可谓著作等身。 |
7、 |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夏之际,市场上的菜摊上摆满了白菜、辣椒、牛肉、茄子等蔬菜。B: 凉风习习,树枝摇曳,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C: 为防止类似的伤害事故再次发生,学校保卫科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 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写作能力迅速提高。 |
8、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果展为观众展示了多姿多彩的香港风貌。 B: 看过大量的武侠小说之后,我发现书中的坏人大都尖嘴猴腮 , 目露凶光。 C: 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与之相关的文学歌曲创作征集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着。 D: 假期,小明到北部湾海滩度假,当看到那一片片沧海桑田时,他兴奋不已。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都献给了他们亲爱的祖国,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 这位村民一生勤俭持家,为自己的小家庭尽心尽力,可谓鞠躬尽瘁。 C: 据了解,全县范围开展“两学一做”主题宣讲活动,旨在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神实质。 D: 2016年9月10日下午3时,位于云贵交界处的世界第一高桥——尼珠河大桥全面合龙,距江面564米,世界第一当之无愧。 |
10、 | 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理解: 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路?以引起读者对“什么是路”的注意与思考,再给出答案,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B: 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读起来酣畅淋漓。 C: 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理解: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土地的“肥沃”,表现了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 D: 十六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理解: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月夜清冷的气氛,烘托出少年愁闷孤寂的情怀。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瘟神 毛泽东 读6月30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 1 )颔联的“随心”“着意”用词极为精巧,请简要分析。( 2 )尾联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称瘟神为“君”,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何长者传 何长者名绪,字克承,家会昌之白埠,倚萧帝岩为居。长者父卒,兄缨与其子亦蚤卒,遗孤孙,而长者庶弟方十岁,皆抚育以至成人。长者既善治生产,于其父业赢数十倍。弟约与其兄孙,请与长者分。长者会其资以为三,兄弟平受之,不以祖贻与己所创为区别也。人有急,求鬻田,长者与之价过当。其后事已,辄悔其田。长者还之,不责偿。年既老,乡里高其行,县为请乡饮酒,固谢,终不肯与。而会昌人皆称以为何长者云。 长者妻刘氏。会昌南八十里曰湘乡,乡有九田之属,平川沃壤,多富人。而白埠有何氏,小田有刘氏,为甲族,故长者与为姻。长者所以能抚孤造家,四世同居无间言。世谓家人之离,起于妇人,凡长者之美,刘氏助成之也。刘孺人事姑尤孝,姑年八十六,奉养备至。为人平恕,有夜窃其箧者,物色之,得其人,家人欲闻之官。问孺人所亡金若干,孺人曰:“金无多,无用穷诘为也。”竟不言,盗遂获免。会昌人皆云:“不独何君,乃其妇亦长者也。”故为作《何长者传》。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D: 苛政猛于虎 ( 2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者的父亲、兄长、侄子早亡,他独自抚养弟弟、侄孙长大成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B: 长者的妻子刘氏孝顺长辈,勤俭持家,四世同堂,家庭和睦。 C: 有人要卖田产,长者感觉自己买的价格不恰当,于是后悔,将田地退给了那人。 D: 家中遇盗,窃贼被抓,刘氏不同意家人去报官,放了窃贼,足见其为人宽厚。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会其资以为三 会:________ ②不以祖父贻与己 贻:________ ③乡里高其行 高:________ ④物色之 物色:________ ( 4 )翻译下列句子。①固谢,终不肯与。 ②刘孺人事姑尤孝,姑年八十六,奉养备至。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⑪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⑫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⑬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⑭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⑮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
②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3 )第⑪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4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阅读【甲】【乙】两个文言语段。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游居柿录》
注释:[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一)席慕容说:“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而在少年时能与一本好书相遇则更是人生之大幸,因为这个时期的你全身心地信赖着书,书本的感觉是神圣的,它将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请以“与好书相遇”为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有这样一首小诗:椰子树像什么?有人说像芭蕉,还有人说,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去自己。一味地模仿,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单调而荒凉!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