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唐山惠德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请选出下面短文中根据拼音填写出的汉字,书写正确的一项( )

青春是一个令人心(chí) 神往的美丽字眼,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它的精髓?青春如一轮初升的旭日,催人奋进,青春如一杯香(chún) 的美酒,让人陶醉;青春如一缕和(xù) 的春风,令人惬意。不必(chī) 笑曾经年少轻狂,只要哭过、笑过、奋斗过,一切都会成为贮藏在内心深处最美丽的记忆。

A: 弛 醇 旭 嗤
B: 弛 纯 煦 痴
C: 驰 醇 煦 嗤
D: 驰 纯 煦 痴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当田圃冷冻了禁固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B: 人的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C: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必露。
D: 这批无恶不做的法官,他们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去人民至上!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吴下阿蒙”和“扑朔迷离”,分别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南北朝时北方的民歌《木兰诗》。
B: 在国家存亡的关头,光未然用组诗《黄河大合唱》向黄河唱出了豪迈的颂歌,端木蕻良通过《土地的誓言》抒发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C: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和李森祥的《台阶》,两篇散文都通过描写生活琐事,让人物形象真实而富有人情味。
D: 古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称谓有区别,比如,“孤”是王侯的自称,“卿”是对臣子的爱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4、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座无虚席 坐井观天
B: 一丝不苟 狗延残喘
C: 辨伪去妄 忘自菲薄
D: 拾金不昧 梦昧以求
5、下面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卑(liè) 驰(chěng) 泽(zhǎo) 词夺理(qiáng)
B: 望(liào) 回(yú) 裂(jūn) 目神迷(xuàn)
C: 蛮(hèng) 诚(qián) 暗(huì) 不修边(fú)
D: 落(zhuì) 媚(wú) 择(jué) 息万变(shùn)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②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③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④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⑤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A: ④③⑤①②
B: ③④②①⑤
C: ③⑤④①②
D: ④①②⑤③
7、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yínɡ)绕 (zhì)热 怒发冲(ɡuān) (ǒu)心沥血
B: 琴(xuán) 车(yùn) 斤斤计(jiào) (qǐnɡ)刻之间
C: 跌(dànɡ) (mú)样 惟妙惟(xiào) 忍俊不(jīn)
D: (bì)护 (bèi)蕾 脉(mò)含情 一(hōnɡ)而散
8、下列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 夫战,勇气也
C: 此教我先威众耳
D: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9、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敬业与乐业》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写的一篇抒情性散文。
B: 《乡愁》这首诗以空间的变化来组织全诗,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C: 《你是人间四月天》和《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分别是毕淑敏和林徽因
D: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六一居士,晚年又号醉翁。
10、

下面有关文学名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C: 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的《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D: 祥子从农村来到老北京城,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下面横线处填入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行路难》是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以七言为主的诗,表现出诗人的

A: ①唐代 ②乐府 ③壮志豪情
B: ①唐代 ②格律 ③淡泊旷达
C: ①宋代 ②格律 ③淡泊旷达
D: ①宋代 ②乐府 ③壮志豪情
( 2 )后世认为,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影响很大,但李白的诗作却能“出于蓝而胜于蓝”,请结合下面例句作简要分析。

(例句)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鲍照《拟行路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 3 )本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下面是同学整理的情感变化图,请结合诗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自谓可将兵十万

( 2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送之 走:
②自谓可兵十万 将:
有土寇 会:

(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 4 )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

( 5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比邻若天涯
朱铁志
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
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人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生:预付浅陋的知识分子。

(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①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
②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 2 )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常见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

( 3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 4 )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做简要评述。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军令状

①小镇在萍乡东,很古,石板小巷,粉墙黛瓦,还有戏楼,带着一种翰墨气息。这些,都在岁月里静默着。在岁月里静默的,还有傩面具。

②大前年,也就是2016年的春日里,柳丝刚拉长,王叔家就来了个客人,是镇书记。王叔见了,笑着让座,泡茶。他知道,书记来这儿,没别的事,一定是谈傩面具的事,他希望自己重操祖业。

③萍乡傩面具,天下闻名。

④萍乡傩面具,小镇为最。

⑤至于小镇傩面具的雕刻,自然首推王叔了。王叔祖上数代,都以雕刻傩面具为生。傩面具,是人们演傩戏时戴的,有的凶狠,有的温和,有的粗犷,有的庄重……当然,雕刻好后,还要用砂纸打磨,然后上油打蜡,光润如玉,才算完工。

⑥这是绝技。

⑦可是,王叔从爹死后,就再也不雕刻傩面具了。书记多次来劝:“王叔,不能让老手艺失传啊!”可是,王叔摇头,自己的爹一生雕刻傩面具,一生穷困。到死时,想吃一个油饼都没吃上,因此留下遗言——以后,家人不要再雕刻傩面具,养不了命。

⑧书记说:“王叔,那是过去,现在不一样了。”

⑨王叔仍摇头,他也不愿放弃手艺。再说了,和自己一批的老兄弟,现在都走的差不多了。没走的吧,他数数,也没人会雕刻傩面具。他担心,自己将来一闭眼,小镇傩面具大概就真失传了。因此,他喝口茶,这次松了口道:“就是雕刻了,也没人买啊。”

⑩书记一听有希望,忙放下茶杯告诉他,这个不用担心,市里最近提出“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的口号,会扶持老手艺。

⑪王叔仍摇头,仍担心。

⑫书记发了狠话,王叔包雕刻,销售的事情,他来负责。

⑬“真的?”王叔眼睛亮了。

⑭书记拿出一张纸,掏出笔,唰唰唰地写下一行字递给王叔。王叔一看,是军令状。书记在纸条上写——王叔包雕刻,自己包销售,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⑮王叔笑笑,收起纸条。

⑯书记也笑笑,走了。

⑰于是,王叔拿出旧木箱,打开,拿出雕刀、斧头、锯子等工具,拿了本地出产的香樟木,开始雕凿起来,一张张傩面具,在雕刀下显现出来,有的瞪眼大喝,有的胡须奓起,有的眉骨高耸,有的肌肉坟起……

⑱可是,很少有人上门来买,偶尔有小镇人买,也就是一两个。王叔急了,找到书记说“看样子要烂在手里。”

⑲书记劝他,别担心,赶快雕刻,到时会供不应求的。

⑳“真的?”

㉑“王叔,还信不过我啊!”

㉒王叔半信半疑地回去。果然,就有人来买了,从远处来的,一次买了几十个,说回去送亲戚朋友。接着,又来人了,也是从远处来的。慢慢地,人越来越多,是来买傩面具的,也是来看小镇风景的。

㉓这些人看到书记在网上发的傩面具照片就来了,在这里又是观景,又是拍照,等于给小镇做了免费广告,也给傩面具做了免费广告。

㉔王叔高兴得笑哈哈。

㉕那天,书记又找到王叔说:“不能这样摆地摊了。”

㉖王叔问:“咋办?”

㉗书记早已规划好,在镇街那边,是一套古色古香的房子,让王叔住进去,将傩面具摆在货架上。房子就成了铺子,门是香樟木排门,也打了蜡,亮晃晃的。门上挂着一个匾,黑色的,上写店名“王氏祖传傩面具”,字为行书,石青色。王叔看看地方说:“大了,浪费了。”书记说不浪费,将来有大用处。出商量台

㉘王叔半信半疑。

㉙铺子开张了,生意供不应求。

㉚王叔着急上火,找到书记说:“人家大老远来,买不到傩面具,不是待客之道啊!”

㉛书记也无奈,他说,自己走遍小镇,除了王叔,没人会雕刻,现在的年轻人,更是两眼抹瞎。说到这儿,书记抬头,想出个办法:“这些年轻人一旦学会,就不愁没货了。可谁教啊?”

㉜王叔急了:“我啊,我能教。”

㉝书记望望王叔摇头:“这是你老人家的家传绝技,不外传的。”

㉞“家传绝技咋的?不是说三年大变样吗?不外传咋能变样?不但要传,我还要传好。”王叔声音很响地说。

㉟“真的?”书记问。

㊱王叔点点头,学了书记的样子,拿了纸条,歪歪扭扭写了张军令状——说到做到,决不食言,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㊲书记拿了纸条,哈哈大笑。

㊳第二天,一群年轻人进了王叔铺子,原来很大的铺子,一下变小了。书记打趣说:“王叔,现在铺子不浪费了吧?”王叔这才醒悟,原来,书记早为今天做了准备。

㊴他笑着示范起来。

㊵听说,小镇现在已成为旅游名镇了,主打项目就是傩面具。

(作者:余显斌。有删改)

【注释】傩(nuó)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 1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 2 )本文以“军令状”为题,“军令状”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3 )文章⑦—⑰段是如何刻画王叔这一人物形象的?
( 4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动人的瞬间,感怀的往事,沉醉的美景让我们怦然心动,它们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请以“最美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4)书写工整,不少于6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残花飞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