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温州仙稔乡中心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每个人心中,总有一处风景,令我们心驰神往
B: 小时候每次到外婆家,茅屋村舍被翠竹绿水围绕着,清静而幽雅,总觉得那就是世外桃源
C: 金秋十月,我们徜徉在蜀岗风景区,领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令人怡然自乐
D: 每天放学后,我和好朋友王亮一起步行回家,一直到四岔路口才分道扬镳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草原上,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B: 在李白的诗中,这种看似妙手偶得的佳句比比皆是。
C: 春天的劳动湖草长莺飞 , 漫步在劳动湖畔,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
D: 演讲大赛上,参赛者们栩栩如生地演讲,赢得大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B: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C: 《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D: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4、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刚成绩不理想,小海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
B: 提到自己的父亲,老马动情地说:“家父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C: 小军玩游戏太久,妈妈提醒他。他说:“怎么那么烦啊?让我清静清静,一边去!”
D: 杨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
5、给下列句子排出正确的顺序( )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气。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 ⑥⑤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⑤③⑥
C: ③①⑤④②⑥
D: ④③⑤①②⑥
6、

下列句子原句与改句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

A: 原句:谈起最喜欢的人,小李毫不犹豫地叫到:“萝卜”。改句:萝卜最喜欢的人是小李。
B: 原句: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正推动中国人对牛肉的需求,如今牛肉的售价要比猪肉贵。改句:现在牛肉价格比猪肉贵是收入增加、需求增大造成的。
C: 原句:难道《人民的名义》不是一部叫好叫座的文艺作品?改句:《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好的文艺作品。
D: 原句:我们是党的干部,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改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党员干部的责任。
7、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pì 解pōu 叱zhà 探得珠lì
B: 粗guǎng 级shí 执niù 自怨自ài
C: 干蹿出cuàn 蒌hāo 言简意gāi
D: 呜yè 狡xiá 杂rǒng 浑身数xiè
8、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夜幕下的南山,裹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模糊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的弥散,最终消融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①夜空宁静,寥落的星星浸在润湿的空气里,仿佛伸手就可触碰。

②惟有自己的呼吸在空气中凝成一条条水雾。

③坐在院前的藤椅里,俯仰之间,万家灯火与稀疏星光相映成趣,甚是惬意。

④两江环抱的都市在灯饰艺术的华彩下层次叠出、错落有致、色彩缤纷,尽显人间的喧闹。

⑤山路旋转,一阵工夫就到达了山顶的小院。

⑥那一刻,静寂无声,仿佛就连自己置身的小院,也没有丝毫响声。

A: ⑤③④①⑥②
B: ⑤⑥③①④②
C: ②⑤③①④⑥
D: ②⑤⑥③④①
9、

下列语段中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B: 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 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渡口一家老茶馆,茶水费仅需一元,老板说赚的是街坊们喝出的人情味。
B: 毕业于北大的80后女孩思思,近日将代表重庆加入“汉服模特大赛”。
C: 多种台湾特色产品将在江北观音桥商圈展销,邀请了50多家台湾企业前来参展。
D: 由于持续降温,前来各大医院就诊的小孩比往日增加了大约三成左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①戍鼓:军鼓。②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③秋边: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④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⑤长:一直,老是。⑥况乃:何况是⑦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 1 )“舍弟”何意?诗人身在边境异地,看到的是边境的霜露、边境的月亮,却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 2 )从全诗看,诗人“忆舍弟”的原因有哪几个?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柳开①少好任气②,大言凌物。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③,凡千轴,载以独轮车。引试④日,衣襕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说,大称赏,擢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______,不如张景一书。”

(注释)①柳开:北宋人。②任气:任性气盛。③主司:主考官。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④引试:面试。⑤襕(1án):古代的服装。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柳开少任气(________) 主司(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以此骇众取名。________

( 3 )根据文意,在文末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使文意通顺。

柳开________,不如张景一书。

( 4 )文中柳开的任性气盛和张景的________形成强烈的反差,具体表现在两人应举举动上的差异,柳开是“________”,而张景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__

[美]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你听了觉得稀奇,是吗?好吧,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

“那餐馆5年前就被拆除了。”警察接上去说。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20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孩提时候起,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们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们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的。”警察说,“你们分手以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的信吗?”

“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九点五十七分了。”

他说,“我们上一次是十点整在这儿的餐馆分手的。”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罗!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我原来根本没有想到你会长这么高的个子。”

“哦,你走了以后,我是长高了一点儿。”

“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芝加哥的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的,于是他们通知我们说,他们想跟你‘聊聊’。好吧,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 1 )小说中鲍勃说“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他的方法最没有可能的一项是( )
A: 西部做生意得来的
B: 从别人那里骗来的
C: 从西部抢来的
D: 从西部偷来的
( 2 )分析文中画线句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

( 3 )“伏笔”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暗示。请找出小说中的三处伏笔,并分析其作用。
( 4 )如果要为这篇小说取一个题目,你会选择哪一个?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

A.吉米和鲍勃B.法与情C.二十年后

阅读《五台山的白杨》,完成下列小题。

五台山的白杨

陈奕纯

①人世间最美丽的是什么?一眼之间的美容易发现,然而凡是大美,总是无形地隐藏在事物的深处,必须用心深谙其神韵。

②在豫中平原,在黄河古道,你常会一眼看到广袤的成片成林的白杨树,旗帜一样飘扬在大地上,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娆,成为一道道景观。

③但是,最美的白杨树,在五台山上。

④近几年我更是频繁上山,对五台山的白杨树我情有独钟。

⑤殊像寺山门外的一大片开阔地上,那一簇高高的白杨,深深地吸引着我。这十六棵白杨树的根部禁地生长在一起,到半空后逐渐散开,越向上越疏放,远远望去,就像高高的香炉,更像盛开的莲花,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圣洁美丽。

⑥春天到五台山,你看到的是闪着油光、润含春雨的叶子,树杈里如筛子般透着光。夏日的白杨树碧翠葳蕤,摇啊摇,毫不懈怠地送给人们清爽。深秋的白杨树,没有干裂秋风的萧瑟,而像是遍山洒满了金子,铺天盖地。汽车从白杨林里穿过,那纯净的金色紧紧地吸引着你。山道弯弯,十米一景,一弯一色,白杨树像列队的士兵,在你的眼前翘首相送,送你的车倏然飞过去。道上的金子哗哗地随风翻卷,空中的叶子如蝴蝶般飞舞,一路欢歌,护着你的车送你下山。

⑦我为五台山的白杨树深深地陶醉。一座白塔,亿万片金色的叶子,把五台山装点得神圣无比,仿佛你来了就是好运就是吉兆,你离开时就将走向锦绣前程。

⑧如果你不亲临其境,何以能见到如此的繁华与铺张;如果你不亲临其地,静观其盛,怎知世道人心,一体相融,一脉相承。

⑨我把发现美的眼仰视晴空,心中万里无云;我把美的视角投向深层,发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发现。人们对物质的铺张,是把有限的资源浪费殆尽,而大自然的铺张则是对众生的施与。如果我的眼睛承接了大自然的铺张,我心中的欲望就会淡化,就会消融,我看世界的视角就会不一样。

⑩仰望白杨树,看它铺展在空中的华美,我的心如清风中绽放的睡莲,芬芳弥漫,随之一股豪迈的气息,在胸间激荡升腾!我多么想铺展开一块硕大的画布,把眼前的大美,淋漓地挥洒出来!

⑪是的,大自然,天地人心,多少的大美就在那里,心,打开了,就能够得见。此刻,我的身心都是张开的,我在这里,一切入目的都有了别样的大美……

⑫我一个人,顺着一条峡谷,往远处行走。一条清静的河,河里白色的、灰色的、青色的石头,被水洗刷得细腻圆润,纹理可见,静候在那里。那是一层层的年轮,我的手抚摸着那石头,玉一般的清凉。哦,我是在这里抚摸着时光的沧桑。

⑬我走出了草木葱茏、河水轻盈的山谷,我奔向高高的大台。这里没有喧哗,没有言语,人们都在悄无声息地走,一个人,两个人,或是三四个人默默地走。而他,三步一卧,犹如婴孩扑向母亲的胸膛,他的肢体,匍匐在大地上,目无外物,那肃穆,那谦卑,只向天地……行走的人,被他慑住,痴痴地望着,手中端着相机,竟忘了把镜头对向他。似乎他的身上有一股威严,有一股子不可窥测的神圣……人们,只静默地看他,生怕惊扰了什么,亵渎了什么。

⑭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人在无声的时候,是在走向回归,是从喧嚣的热闹中反观自身。这行走在路上的人,是走在朝拜的路上。人的朝拜,无不是拜望自己的内心,无不是看看自己,人是多么需要看看自己!人在寻找、在探询自己的时刻,就是向静、向善、向美朝拜的时刻。

⑮五台山,就是这样的地方,这里的宁静,这里的氛围,让人慢下来,静下来,让人的心打开。打开,才能够张眼看天地大美;打开,才能够看透世道人心的良善。因而,我才看到了那十六棵白杨,我才能够看到一坡一湾的白杨。它的根脉深深地抓向大地,才有飞扬于云霄间磅礴的大美。是啊,只有心向下,只有那匍匐大地的谦卑,才能够倾听天地人心的丰厚与沧桑。只有在这里,才有这样的感叹:红尘中,为了名与利、欲与望,忙忙碌碌,挤压的是我们的神经,愧对的是我们的生命。

⑯我每来一回五台山,心就有一次醒悟和提升。所以,我一次次地登临五台山,一次次地仰望这里的白杨。很难说,我是来看风景,看树木,还是来看什么。

⑰所以,我别离,我不招手,不回头,我掉转身,离去。

⑱因为,我知道,我还会来,来看五台山的白杨,看白杨俯瞰着的一切……

(有删改)

( 1 )第②段写豫中平原、黄河古道的白杨有何作用?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突出白杨树“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娆”的特点。
B: 衬托五台山白杨具有“必须用心深谙其神韵”的大美。
C: 为了说明这两处白杨也有“隐藏在事物深处的大美”。
D: 为作者的“一眼之间的美容易发现”这句话提供依据。
( 2 )文章第⑥段的画线句子极富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 3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我每来一回五台山,心就有一次醒悟和提升”的原因。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爱上语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②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对不起,我滚远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