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关于童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溪流的歌》是一篇童话,讲了小溪流的成长过程。 B: 童话的创作者一般站在儿童的视角来创作。 C: 童话一般采用拟人、联想、夸张、想象的写法来创作童话形象,教育感染小读者。 D: 童话和寓言都是通过故事讲道理,只不过寓言中讲的故事内容多些。 |
2、 |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顶是( )。 A: 诘责(jié) 诽红 妯娌(zhóu ) 眼花瞭乱 B: 一绺(lǚ) 匿名 炽热(zhì) 杳无消息 C: 佃农(diàn) 轮廓 气氛(fèn) 苍海桑田 D: 黝黑(yǒu) 胡髭 歼灭(jiān) 深恶痛疾 |
3、 | 下列是转折关系的复句是( ) A: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B: 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C: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D: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4、 |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关公是“义”的化身。关公崇拜起源于荆州,寄寓着荆州人民对关羽的特殊感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守土报国的________,也看到了治军安民的______;看到了扶危济困的_______,也看到了同生共死的________。 A: 仁义 侠义 情义 忠义B: 忠义 仁义 侠义 情义 C: 情义 忠义 仁义 侠义 D: 侠义 情义 忠义 仁义 |
5、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撰文(zhuàn) 应和(hé) 星宿(xiu) 咄咄逼人(duō) B: 揶揄(yé) 迤逦(lǐ) 谄媚(chǎn) 言简意赅(gāi) C: 哽咽(yè) 狞笑(níng) 倔强(jué) 苦心孤诣(yì) D: 无垠(yín) 贿赂(lù) 绰号(chuò) 彬彬有礼(bīn) |
6、 | 下列句中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闻之 D: 其反激之力 |
7、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伤(zhōng) 澄澈 酝酿(liàng) 咄咄逼人 B: 缥缈(piāo) 陛下 抖擞(sǒu) 人声鼎沸 C: 忙碌(lǜ) 静谧 充沛(pèi) 浑为一谈 D: 蜷伏(quán) 苛刻 笨拙(zhuó) 花枝招绽 |
8、 | 下列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B: 影片“泰坦尼克号”在芝加哥首映时,一位幸存者激动地说:“我对沉船惨景记忆犹新,再救生船下高高举起求救的千百双手至今历历在目。” C: 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中都会因为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她的体型?她的亲切?还是她的什么? D: 看一本书说了些什么,洋洋洒洒几十万言或更多,从哪里入手分析呢? |
9、 |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既可记人,也可记物、记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B: 《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为“公安三袁”。 C: 书信与普通文章的区别主要在体例格式上。正文写完后,一般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祝颂语,如另起一行顶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或者省略“此致”,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等词。 D: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
10、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月考结束后,小张对李老师说:“李老师,这是我的作文,不妥之处烦请您斧正。” B: 小赵对小云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C: 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边界问题说:“不要两句话不对,就动刀动枪的。” D: 重阳节的家宴上,小王对爸爸妈妈说:“爷爷奶奶活不了多久了,我们要多陪陪他们。”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1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①便(要)还家 要:________ ②处处(志)之 志: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 )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 4 )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代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在我们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塑料袋——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①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②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说法,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④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⑤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选文有改动)
( 1 )如何理解“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2 )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文中指出的原因有哪些?( 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 )结合选文并联系现实,请你说说我们在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的时候,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态度。写作:
题目:有你相伴
要求: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少于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