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西安市四十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骇人听闻 妇孺皆知 引颈受戳
B: 无与伦比 通霄达旦 玲珑剔透
C: 顾名思义 人迹罕至 根深蒂固
D: 正襟威坐 无可置疑 变幻多姿
2、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
B: 天渐渐转暗,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空中倾泻下来。
C: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D: 当奥运圣火在深圳传递时,让我们看到了无数感人的画面。
3、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时候,用“家君”“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令尊”谦称自己的父亲。
B: 古人的名字里隐藏着很多玄妙的秘密:孔子,字仲尼。根据孔子的字,你可以推测出孔子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 40 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4、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绊/滑 销/合押韵 拮/理力争
B: 睨/护 繁/气息奄奄/拐弯
C: 当/污 亮/穷愁倒 酬/随声附
D: 告/芳/根深固 咀/味同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同时,在景区的引领下,周边农家乐、采摘园、酒店等旅游相关行业蓬勃发展,近3年累计纳税7855万元,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②5年来,为创建5A,襄阳市委、市政府组织专班,协调指导,强有力地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③此外,景区员工也增至253人,其中本地员工占总数的80%,有效促进了社会群体就业。

④古隆中景区创5A成功,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⑤如今,焕然一新的古隆中景区已经成为弘扬诸葛亮精神、传扬三国文化的重要基地,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200万元。


A: ②③①⑤④
B: ④②⑤③①
C: ②④①③⑤
D: ④⑤①③②
6、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笨拙 题纲 甘败下风 铤而走险
B: 粗旷 吞噬 怨天尤人 谈笑风生
C: 伎俩 玷污 虎视眈眈 仗义执言
D: 颠覆 针砭 前扑后继 惟妙惟肖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原其说 枷锁 翩然 震撼
B: 天衣无缝 枯燥 堕落 决择
C: 销声匿迹 致密 迁徙 萦绕
D: 相辅相成 陨石 思幕 狡辩
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 , 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B: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上校表示,日方无权对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说三道四
C: 你尽管放手去干,有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D: 面对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因地制宜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9、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邀请来宾市博物馆的老师给同学们举办了知识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历史及文物知识的兴趣,讲座介绍后,一些同学围着老师交流想法。


A: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希望您下次还能到贵校,再次为我们举办精彩的讲座。”
B: “老师,我非常欣赏您的讲座,您如果能讲得再生动点就更好了。”
C: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您的讲座让我们体验到了历史的魅力,增长了才智。”
D: “听了您的讲座,我真是获益匪浅,我期待自己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圆,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
B: 他对这位文坛泰斗颔首低眉,内心的期望到了诚惶诚恐的地步。
C: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地,你忘了汽车在高原行驶。
D: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娇揉造作,副庸风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1 )这首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树阴满地、________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 2 )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日定矣/此中焉得有此人
B: 余强饮三大而别/苍颜
C: 上下白/而或长烟
D: 湖中人鸟声俱/往来而不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 3 )两文都描写了西湖美景,但所写景物和写景方法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香山野桃悄然开

黄亚洲

①北京香山,今日风野。

②沿着曲曲弯弯的碎石山径一路蜿蜒上山,耳边都是好风,如兽吼。满山的树杈与枝丫,互相打得啪啪响,更不消说未知何时一路绑于树干的那几十根指路红布条了,痉挛成癫狂状。我们几个上年岁的,各自在营地周围寻找避风地儿。要这么站在风口的话,人的骨头怕也会哗哗响了。

③我顺坡往南,一直走,直至下到一个山坳,顿感风声已柔,便投着一块大石头坐下,歇口气。

④才刚举头,便见着那飘飘抖抖的几株野山桃了。那是树还是舞蹈啊,我惊呆了。一树一树粉白色的花,落在眼里,真妖娆得不行。

⑤花不大,远望有点像樱花,密密层层的。背景虽是瓦蓝的天,但一树看过去皆是粉白,很难见到星星点点的蓝。山坡北面风吼起来的那一刻,滑下南坡的一股小小的风,也会吹得这几株野山桃腰肢大颤,那密密层层的花也就互相厮磨在了一起,那种无声的舞蹈真是热烈;若是北面风声小了,那些秀丽的花顿时就在安静的阳光下庄敬自强,少女般腼腆,纹丝不乱。

⑥我站起来,慢慢向她们走过去,于是就见着好几只蜜蜂在花间忙来忙去——飞翔得连声音都没有,像是要把全部的气力都花在吸吮上。

⑦这一隅无声的春景,叫我望得久久出神。幸亏香山今日风大,鬼使神差地让我下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坳里,有了这场小小的叫人惊喜的艳遇。

⑧感谢兽性发作的风,你啊,你把人性催出花来了。

⑨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人相遇过这几株灌木形状的野山桃,相遇过三月的这些婀娜无比的粉色山桃花,还有花间的这一群闷吞独食的小蜜蜂。

⑩显然,这几株俏丽的野山桃也根本不在乎有多少人看见她们,她们知足,就在这不知名的山坳里,她们守着一小块蓝天和一方干燥而忠厚的土地,每年三月,准时来一次热烈的舞蹈,或者少女般腼腆地静立着,然后在蜜蜂的帮助下孕育夏日的小小的山桃,再然后,在寒流里剃发闭眼苦守,等待来年
春天的抚摸,再准备一场少女的粉色舞蹈。甚至,多少年后,她们也会安安静静地倒下,让蜜蜂和蜜蜂的后代从此再也找不见她们。

⑪当然,她们也有后代。她们的后代可能就成长在离她们不远 的地方,而一场悄悄的舞蹈也按照美丽的遗传密码,开始排练。

⑫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偶遇就是这么普通,也是这么惊心。

⑬大家开始下山。一路上我还惦记着那一小群婀娜的野山桃。我想,其实,平凡并不是寂寞。平凡里也有舞蹈、蜜蜂与爱情,也有令人心满意足的生生不息,不需要多少人在意,也不祈求多少人抬举。有阳光,有风,有蜜蜂,也就一切都有了。

⑭养在深闺人未识,或许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好吗?挺好。

⑮今天,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5日,略有改动)

( 1 )请按照顺序用原文中的词语写出作者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

惊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 对第五段划波浪线句子进行赏析。
( 3 )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
( 4 )“我今天要是没看见这些,一切也都在进行中。我今天偶然瞥见了她们,一切也都没有被打乱。”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5 )“我就是一只蜜蜂,被风牵着,邂逅了一场少女的舞蹈,意外地被温暖了一番”中的“温暖”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图书推介

【出版信息】

【内容简介】

该书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阅读的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阅读法。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称之为检视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也可以称之为略读或预读。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读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除了介绍四个层次的阅读方法外,作者也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包括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等。

在书本的最后一章,作者指出了阅读与心智成长之间的关系。“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

【作者简介】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作品目录】(部分)

【书评】

①这是一本讲解阅读的专业学术书,作者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在国外这本“专业学术书”十分畅销,原因在于作者在书中用何其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人们讲解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阅读一本书》是阅读方面非常非常重要的“渔”。本书售价38元人民币,对我的价值却远远超过这个纸面价值。他不仅仅告诉我如何去科学地阅读一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避免了去花很多时间阅读那些对我无用的书,提高了我的生命效率。

③和大多数西方书籍一样,这本书行文啰嗦。大部分精华其实用两页纸就可以说完,并且80%以上的精华集中在第一篇中,后面几篇只是基于第一篇理论的展开。举的例子由于文化差异,所以并不能很好的为东方读者所吸收。

【精彩片段】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因此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

在检视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是又长又难读的书,你有可能掌握作者对这个主题所要表达的一些想法。但是通常你做不到这一点。而除非你真的再仔细读一遍全书,否则就不该对这本书立论的精确与否、有道理与否遽下结论。之后,等你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谈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

结构笔记与概念笔记是截然不同的,而当你同时在读好几本书,在做主题阅读——就同一个主题,阅读许多不同的书时,你要做的又是什么样的笔记呢?同样的,这样的笔记也应该是概念性的。你在书中空白处所记下的页码不只是本书的页码,也会有其他几本书的页码。

对一个已经熟练同时读好几本相同主题书籍的专业阅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记笔记的方法。那就是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觉察自己的参与。在第四篇我们会详细讨论这一点,我们喜欢称这样的笔记为辩证笔记。

(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专业学术书,为人们讲解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B: 本书的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认为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C: 图书推介的编者认为《如何阅读一本书》尽管不是一本十全十美的书,但是瑕不掩瑜。
D: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或事业有帮助,对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同样有作用。
( 2 )你认为图书推介中的【作品目录】板块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请阐述理由。
( 3 )第三则书评与前两则有所不同,请探究编者将其选入的原因。
( 4 )你认为这篇推介能吸引中学生购买《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吗?请结合推介简述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因为疏忽,因为不坚持,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丢失一些东西,如丢失钥匙,丢失钱包,丢失学具……甚至丢失我们的原则、自信、人格与尊严;因为努力,因为坚持,我们又会找回这些东西。请你回望自己的学习、生活,按要求作文。

题目:找回_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無从吿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