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D: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
2、 | 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是( ) A: 《天净沙·秋思》 B: 《汉宫秋》 C: 《西厢记》 D: 《窦娥冤》 |
3、 |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肇庆(zhào) 拮据(jū) 涸辙(hé) 探骊得珠(lí)B: 绮丽(qǐ) 阴晦(huì) 栈桥(zhàn) 言简意赅(hài) C: 跌宕(dàng) 精髓(suǐ) 褴褛(lǔ) 玲珑剔透(tī) D: 皱缬(xié) 涟漪(yī) 惘然(wǎng) 万壑藏云(huò) |
4、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_____________;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______________;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_________;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琼枝,_______________。 ①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 ②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 ③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与激情 ④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
5、 | 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竹匾(biǎn) 时辰(chēn) 雕塑(sù) B: 咀嚼(jiáo) 掸土(dǎn) 跌倒(diē) C: 囫囵(lùn) 钢盔(kuī) 踌躇(chú) D: 翘首(qiáo) 凝视(níng) 沮丧(jǔ) |
6、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删去“不要”) B: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旨在让人们重视阅读。(删去“目的是”或“旨在”) C: 地震之后的救灾工作千头万绪,但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是要先提供足够的避难处所来安置当地灾民。(删去“最重要的”) D: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左右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将“繁茂”改成“繁殖”) |
7、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匠、瓦匠、油漆匠、水暖、房屋维修等应有尽有,做各种小生意的人更是不可胜数。 B: 面对这个问题,他感到非常为难,因为他担心还会不会像从前一样被拒之门外? C: 参加庆祝建军80周年纪念升旗仪式的有解放军、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D: 王老师走进教室,问道:“作业写完了吗?同学们。” |
8、 |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 A: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贪婪地)望着屠夫。 B: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C: 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屠户面前。 D: 缀行甚远 (狼)紧跟着(屠夫)追了很远。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厄(è)运 落寞 吹毛求疵(cī) 蹂躏 B: 猝死(cù) 浮燥 奄奄一息(yān) 磕拌 C: 荒谬(miù) 匮乏 自艾(yì)自怜 浩瀚 D: 惬(qiè)意 沮丧 汗流浃(jiá)背 窒息 |
10、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苍茫 高傲 海鸥 飞窜 B: 蠢笨 翡翠 困乏 熄灭 C: 呻吟 胆怯 悬崖 飞翔 D: 尘雾 振怒 箭光 蜿蜒 |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① 唐·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②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②轲峨:孤高状。艑:船 ( 1 )首联中“空”字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试作简要赏析。( 2 )概括尾联诗人表达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①履________ ②度________ ③操________ ④反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 3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4 )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夏 感
梁 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A: 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阅读《八月十日灯下所记》,回答后面问题。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
冯至
①晚间八点半左右,隔壁有人走过来说,方才听到广播,说日本接受波茨坦协定提出的条件,决定投降了。消息有些突然,使人半信半疑。外边落着点点滴滴的雨,我撑开一把雨伞,走到巷口,想看看外边有没有什么动静。街上一切如恒,行人在雨中走来走去,有点迟缓,有的匆忙,并没有显出与往日不同的样子。我在巷口站了一些时,对这消息有些怀疑。同时我却想,消息如果是真的,它这时必定在市中心已经搅起波澜,等到波澜扩张到这偏僻的巷口,也许要有相当的时间吧。最后,我有些不耐烦,与其这样等待着,不如多走几步,去迎接那个波澜。我于是在巷口的杂货铺里买了一支洋烛,把它燃起,仰仗着一点微弱的烛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这被雨淋得泥泞不堪的街道。走到一家报馆门前,看见已经贴出一张纸,举起烛光一照,上边果然写着“日本已于今日投降”几个大字。我心里说,这应该是真实了。同时远远也仿佛听到骚动和欢呼的声音。
②我面对着这几个大字自言自语地说:“八年的战斗,如今就这样结束了吗?”我想到这里,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常年的重担,同时又感到,整个的世界也在喘了一口气。
③这样的“喘一口气”,我在八年内不曾有过,全中国也不曾有过。但是在8年前,“八一三”*的前夕,却有过一次。
④那时我在上海附近黄浦江边的的吴淞镇。从七七事变发生以来,紧接着是日侨的撤退,日舰驶入扬子江,平津的陷落,全国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紧张,上海一有战争首当其冲的吴淞镇便对于这一切感觉得最锐敏。所以镇上的居民起始时三三两两,最后是成群搭伙,都先先后后地离开这里。使这座一向繁华的市镇,忽然成为一片好像是从地里挖掘出来的死城。
⑤我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离开这里,但是当我在8月12日电早晨又走到镇上时,镇上忽然活跃起来,与昨天完全不同了。茶馆里、饭馆里、商店的廊檐下,麇集着许多服装一致的兵士。可是茶馆里没有茶,饭馆里没有饭,商店里没有货物(一)。我看着这些兵士是新鲜的,这些兵士看这个市镇也是新鲜的。
⑥他们以好奇的眼光在一条条空旷的街巷中走来走去,我也以好奇的心情走遍全镇。我分明知道,战争随时都可以爆发,但在它还没有爆发之前,却好像很沉重地悬在空中,要落,却又落不下来(二).这时忽然在街上出现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他也带着诧异的神情,东张西望,他大半是从远方挑着这担西瓜到这里来卖的,并不知道这里已经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⑦他把这担西瓜放在一座桥上,经过一个时期的踌躇,最后仿佛若有所悟,向这来来往往的兵士一招手,大声喊道:“弟兄们,把这担西瓜分着吃了吧,反正我也不愿意再挑回去了。”他刚说完这句话,在他周围已经聚集起十几个兵士。
⑧我看到这幅景象,心里感到轻松而爽朗,真好像一段新的历史要从此开始。我想,这段历史只要一开端,过去的许多耻辱就会从此勾销,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我工作的地方,把一切的事作一个最后的结束,到了下午,开往上海的火车已经停止了,我只好跳上一只黄浦江上的小船,离开这一有战争便首当其冲的吴淞镇。船在日本军舰的中间穿过,军舰上常常有日本的军官拿出望远镜向四下瞭望,我在船上还不住的想,吴淞镇的居民把一座空空的市镇丢给那些士兵,谁会想到呢,远远来了一个农夫挑着一担西瓜替他们对兵士尽了一些地主之谊。
⑨船到上海,已经是万家灯火,当我会到家里向家人述说这一天的经历时,闸北一带的炮声已经响起来了。我听着炮声,深深地喘了一口气,好像放下了一个长年的重担,这重担的是“九一八”还早便已经压在我们身上了。同时感到,整个的中国也喘了一口气。
⑩一个人在这时是多么幸福:当自己喘一口气,也真实地感到,几万万人都同样喘一口气。
1945年,昆明。
(注:“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1937年8月13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队壮烈战斗,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即第二次上海事变。作者冯至,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诗人。)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一场旅行,充满期盼,不断努力,又会撞见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意外,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无法回避。无论面对它时是怎样的心境和过程,总会迎来下一站。回首来处,皆是风景;人生的路,每一步都不会白走。这时,你也许会忍不住感慨:虽然那并非如我所愿,……
根据以上提示,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展现一下你曾经见到的风景。请务必将上面画线的句子补充完整,并让它出现在文中适当的位置。(句子下面画横线,让阅卷老师看到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