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安装在大冶大道的路灯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显得十分壮观。 B: 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扯西拉,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C: 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D: 由于地势高,能见度也特别高,远近景历历在目。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B: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梨树林里忽明忽暗地走着。 C: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 D: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 |
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5月17日晚上,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闭幕,中国飞人刘翔举行了退役告别。B: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改进,具备了支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物质技术条件,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 C: 他的谆谆教导,深深地影响了我,是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锲而不舍地践行。 D: 在数字化技术的蔓延下,各种电子阅览器让纸版图书走向消亡,乃至远离我们。 |
4、 | 下面各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获益非浅 呼朋引伴 喉咙 静默 B: 停滞不前 不求甚解 揣磨 晴朗 C: 蜂围蝶阵 花枝招展 尴尬 猝然 D: 花团锦簇 熬有介事 恻隐 搓捻 |
5、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的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 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C: 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 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C: 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炫神迷啊。 D: 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 , 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
7、 | 选出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哄托 陶治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B: 燎亮 窠巢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 和谐 荟萃 名负其实 咄咄逼人 D: 水藻 朦胧 繁花嫩叶 迫不及待 |
8、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大海的气概,创造了开阔的意境。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诗人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表达了自己变革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的伤感与失望。 C: 江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两句描写极其寒冷的边塞秋天,秋雁毫无逗留之意,如此景物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 D: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诗句中两个比喻用沦陷区反衬解放区,表达出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真挚情感。 |
9、 |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弥高(更加) 鲜为人知(少) 人声鼎沸(水开)B: 羁绊(约束) 沥尽心血(滴) 警报迭起(屡次) C: 弥散(弥漫) 锲而不舍(刻) 迥乎不同(差得远) D: 宿儒(岁数大) 人迹罕至(稀少) 兀兀穷年(漫长的样子)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杜绝酒后驾车的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B: 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D: 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今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
|
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①水尤清冽________ ②心乐之________ ③悄怆幽邃________ ④往来翕忽 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速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 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 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 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 4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在第四段却写“悄怆幽邃”,该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呢? |
讲故事的人
莫言
①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②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③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⑤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 1 )概括作者回忆自己与母亲的三个故事。①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5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概括回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拾馒头的父亲
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好大学。
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
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亲戚送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
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
我的泪就落了下来。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啊!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很多文章,一下子声名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
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
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
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①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
②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 3 )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 4 )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什么呢?武侠小说,常有这样的套路:主人公以前打不过人家,然后遭受屈辱,得到奇遇,学了新招,打败宿敌。生活中,也常这样,旧的方法解决不了问题,可能新的招数就可以。
请以“ 的新招”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可以放飞你的想象,也可以发表你的议论;④不少于500字;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