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A)赏析沈从文的《端午日》,能了解湘西茶峒人端午节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感受他们奋发向上、合作争先、向往自由的民族精神;/(B)品读沈括的《梦溪笔谈》,能知晓我国古代人民在天文、地理、农业、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成就,活字版印刷术就是其中的成就之一;/(C)欣赏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能看到鲍西娅超群出众的才智,她欲擒故纵、先退后进,一步步将夏洛克引入了陷阱;/(D)诵读朱自清的《背影》,能体会父亲肥胖的背影下浓浓的爱子之情。

A: A
B: B
C: C
D: D
2、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 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 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3、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徨(páng) 慰(jiè) 然开朗(huò) 鳞次比(jié)
B: 羁(pàn) 葱(lóng) 义愤填(yīng) 叱风云(zhà)
C: 弱(léi) 意(qiè) 尽职守(kè) 惟妙惟(xiào)
D: 伏(quán) 悲(mǐn) 而不舍(qì) 周道如(dǐ)
4、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先偷吃蟠桃,又喝光仙酒,还吃尽太上老君的仙丹,闯下大祸。酒醒后担心玉帝责罚,第二次反出天宫,逃回花果山。
B: 《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C: 《湘行散记》将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纯净的牧歌情感与包含忧患的思索巧妙地交织,成为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D: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小说为我们叙说了孙少安、孙少平这对平凡的农民兄弟在苦难生活面前始终坚持奋斗的故事。
5、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鸣惊人 相提并论 声色俱厉 暗然失色
B: 莫衷一是 十拿九稳 轻而易举 味同嚼蜡
C: 不胫而走 前仰后合 相形见拙 大逆不道
D: 苍海桑田 不可开交 风姿绰约 惊慌失措
6、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划线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闭口不言,这里指主红雀不发出鸣叫声)。
B: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形容极端骄傲自大)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C: 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指大雁从空中飞过发出的动人的鸣叫声)。
D: 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指自然界的活动在石头上留下的时间的踪迹)。
7、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B: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 魔术师将人悬浮空中的表演,看得观众张目结舌
D: 曹禺的《雷雨》,以其独具匠心的构思展示了周家由盛而衰的悲剧,具有撼人心魄的
8、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获悉王同学入围“诗词大会”决赛,校长发去信息:“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师生向你表示祝贺,望继续努力,再创佳绩!”王同学回复:


A: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B: “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更上一层楼’。”
C: “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D: “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九万里风鹏正举”,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永/白/名钓誉/陋寡闻
B: 于/敌 匀/体裁衣/力而行
C: 悍/蔽/私舞弊/以身
D: 忌/教 /然 气冲牛/战天
10、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种种苦涩, ,历程中多少挫折, ,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 。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

A: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B: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使人失望流泪
C: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催人衰老憔悴
D: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此词是苏轼的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达了他想要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B: “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大批人马呼啸席卷而过的热烈场面,表现了狩猎场面之壮观。
C: 下阕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表明了词人本次打猎的目标是像当年的孙权一样射杀猛虎。
D: 结尾三句刻画了一位弯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东方朔救乳母

葛洪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 1 )下列划线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但屡帝(回头看)三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B: 帝虽才雄心(容忍)然胡不乎(停止)
C: 至若春和明(日光)相而去(丢下,舍弃)
D: 无案牍之形(使……劳累)窥谷忘(通“返”)
( 2 )下列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汉武帝乳母尝外犯事告之
B: 旁人言何陋
C: 我当设奇激之无从致书
D: 凄然愍之不知有汉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 4 )内容把握。

①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开端:乳母________ 发展:乳母________ 高潮:东方设奇 结局:武帝赦免

②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
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 1 )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 。(不超过20个字)

( 2 )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

( 3 )通观全文,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

( 4 )在长达9年的学习生涯中,你是否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忘记了头顶尚有高远的蓝天,忘记了攀登有着永恒的意义。那么,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是否有了新的感悟呢?你应该怎样去接近精神的天空呢?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体验来谈谈读后的感受。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 1 )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请简要列举。

( 2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 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我国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 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 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 3 )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①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②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

( 4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与传统能源相比,(浅层地温能)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 5 )文中第④段介绍“热泵”时为什么要从“水泵”说起?

( 6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轴桩基下面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①力量,可将绝望变希望,可将绝境变顺境。

②坚守,意思是坚决守卫、坚定遵守,如岗位、承诺等;坚守就是守住那些你生命中不应该丢弃和流失的东西。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力量”或“坚守”;

②自选文体;

③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为你、唱首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