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横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能胡编乱造。
B: 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很熟悉。
C: 北京申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

②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

③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③人生在世,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

⑤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


A: ②③⑤①④
B: ④②③⑤①
C: ④⑤②③①
D: ②③⑤④①
3、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思全对的一项是 ( )
A: 天大雨(适逢) 至陈(等到) 被坚执(武器)
B: 干里不敢易也(虽然)请广于君(扩充) 以头地(撞)
C: 长跪而(道歉) 遂猖撅(因此) 利南海(到达)
D: 引喻失(意义) 性行均(善) 斟酌益(除去)
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庭的熏染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B: 最近,我市有关部门联合行动,迅速取消黑网吧,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C: 这棵银杏树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虽历经风吹雨打,但仍然长得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D: 今年杭州G20峰会期间,许多市民自发提供矿泉水、扇子等物品,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举措,却让环卫工人们感到格外温馨。
5、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日,朋友圈传出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唐山市部分收费站将取消收费。
B: 对待学校的义务劳动,我班同学总是勤劳肯干,从不会拈轻怕重
C: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一定要坚定果敢,不能见异思迁
D: 习主席强调,为官不能麻木不仁 , 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6、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______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_______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_______。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_______,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 传播 恪守 规则 延伸
B: 传承 恪守 准则 延续
C: 传承 保守 规则 延续
D: 传播 保守 准则 延伸
7、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
B: 惩山北塞 投诸渤海
C: 霸上 至霸上及棘门
D: 苦心志 如土石何
8、下列表达方式依次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

1)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2)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之内。”

3)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22年的稼先。


A: 记叙 描写 议论 说明
B: 议论 记叙 抒情 描写
C: 议论 描写 抒情 记叙
D: 抒情 描写 议论 记叙
9、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进行观潮盛典,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 , 十分热闹。
B: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C: 这位著名的农民企业家虽然开办了该市第一家外来打工者子弟学校,招收了200多名新生,但这对10万多名外来打工者的子弟来说,实在是雪中送炭
D: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确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0、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的“学习英雄”随笔中的一段,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越是困难时刻,越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在医院前线,医护人员不择手段与病毒较量。在医院这个战场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人,在物资保障、科研攻关、民生供应、基础预防等方面全力以赴,与疫情竞速。谢谢你们,真心英雄,是你们凝聚成阻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A: 同舟共济
B: 不择手段
C: 不计其数
D: 全力以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 )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怎样的心情?
( 2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鱼,我所欲也 欲: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3 )文章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 4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军号声声

①军号一响,那士气就鼓起来了,战士们就往前猛冲。在冲锋号的鼓动下,不久就冲上了阵地,消灭了敌人,我军胜利了。我刚到村口,就被这位满面红光的老人充满激情的话语吸引了过去,他有八十多岁的样子,站立都不稳,可话语声还很洪亮。周围那几个和他年纪相仿的老人,都很麻木的样子,任他自言自语,谁也没有接这个话茬。

②我们全家搬走这么多年后,我突然生出回来看看的念头,没想到在村口遇到的第一个人竟然是他,他对那把铜号还是那么有感情。

③小时候,我对这把铜号是很羡慕的。不能亲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总感到很遗憾。

④他的这把铜号,其实是有破损的,喇叭口处残缺块,从这个地方向里还有一道裂纹。他每天都悉心呵护着,用一块纱布仔细擦拭,特别是到破损处时,会格外轻。

⑤擦完后,他就把钢号横过来,在眼前轻轻转动着,转完一圈,看擦得行了,就抬起头来,郑重地用右手握起来,举到眼前,右眼对铜号嘴儿认真看去,然后挪到左眼前,右眼昧起来,用左眼看一会儿,然后才慢慢放到自己嘴唇前。我们认为他就要吹响这把铜号了,可他总是让铜号和嘴唇似接触又不接触的,最终也没有吹响。

⑥我们都很失望,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失望的长叹:唉!

⑦这时,他才会转过头来,看我们一眼:怎么,想看看?

⑧我们凑上前去。他把铜号在我们眼前晃了晃,然后陷入沉思,轻轻地说:我的战友正吹着冲锋号,敌人的炮弹就打过来,停一停,喉结滚动了几下,又接着说:他就牺牲了,铜号也炸成了这个样子。他轻轻地抚摸着,眼中有些光亮闪动着。他神情怔怔的。战友牺牲后,这把号就再也没有吹响过,但其实它是整天响着的。说到这里,他会把铜号的喇叭口放在耳朵边,认真倾听。不一会儿,左脚就开始一点一点的,好似铜号真的响了,他是在配合着那节奏似的。过了半天,他把那已经破损的喇叭口伸向我们:你们听,声音真响亮。

⑨我第一个凑上前去,歪着头,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铜号,仔细地听着。除了风偶尔滑入号管发出一丝嗡嗡声外,其余什么也听不到。

⑩他生气地把手-挥:去去去,不中用的小毛孩子!

⑪我发现,周围几个老人对他的说法也都不认同。甚至说他脑子在战场上被震伤了,留下了毛病。

⑫想不到,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对铜号依旧这么痴情。我看到破损之处的断茬显得更黑了,有些地方析出细密的小米粒大小的绿色斑点,裂缝的颜色也显得更深了,其余的地方一如既往地锃亮放光。看来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认真地擦拭维护。

他见我这么认真地看着,浑浊的眼中似有火苗跳动了一下。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我庄重的神情,引起了周围几位老人的注意。

⑭他也神情一振,脸上有了笑意,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过来,让铜号的喇叭口对着我,我赶紧歪歪头,凑过耳朵,认真地听着。另外几个老人围上前来,惊奇地问道:真听到了?

⑮我庄重地告诉他们:是的,听到了。

⑯那几个老人木然地看着我。

( 1 )从全文看,③——⑪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

A.顺叙 B.插叙 C.倒叙

作用是________

( 2 )我小时候,让自己的耳孔尽量对准军号,却听不到军号声,而二十年后,依然是这把军号,为什么能听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 3 )第⑬段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 4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揣摩一下为什么选文第⑬段采用B句。

A.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军号声。

B.我知道,只要对着耳朵听,就能听到军号声声,连续不断,很响亮的。

( 5 )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写了老人与军号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周围几个老人的表现?
( 6 )联系全文思考,标题“军号声声”有什么含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英雄无悔报国志

陈家兴

英雄罗阳的故事,在人们心底激起阵阵涟漪。网络上,人们不吝真情文字,向英雄表达诚挚敬意。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有多少值得尊敬的专家、技术人员累倒?他们默默无闻,燃烧了自己的生命,照亮了国防的未来,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才51岁!敬请诸位国之栋梁,善自珍重,因为你们的血肉之躯不只属于自己,更是属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人们理解敬重英雄,却又为英雄痛惜伤怀。漂亮地完成了任务,却舍弃了生命;把身心扑在事业上,却忽略了家庭。

善良的人们都喜欢圆满,总希望英雄的故事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不要留下什么遗憾。付出了心血与汗水,要尝到甘甜的果实。经历过漫漫长夜,最好能看得到灿烂的黎明。然而,在英雄的人生中,只有无悔的奋斗。英雄所憾所悔者,是“把吴钩看了”的“闲愁最苦”,是报国无门而“揾英雄泪”的无限惆怅。

当年,郁达夫曾这样说道:“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们敬重自己的英雄,投去敬佩的目光,对英雄来说,这已足够。英雄不问是否王侯将相,英雄不为能否名彪青史,英雄最可贵的精神在于报国,英雄最优秀的品质正在于把这鸿鹄志、报国情全部融入他的青春、热血与奋斗中。

从我们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开始,多少英雄就用他们或微薄或震撼的力量,肩起黑暗的闸门,向着崛起与复兴挺进,用鲜血和生命构筑起一个个里程碑。其为众所知者,不过万一。其所奋斗者,又岂是为了让人所知?懂得了英雄的理想信念,就能理解林觉民《与妻书》中“勇于就死”的家国情怀,就能感受罗阳胜利完成任务时疲惫的笑容,敬重罗阳为了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英雄的故事如何不同,报国的精神与品质始终是英雄的恒定价值。正是在报国志向的驱动下,罗阳们甘愿默默奉献,殚精竭虑,责尽心安,死而后已。尤其是秉持航空报国志如罗阳者,更始终以质量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为念,夙夜在兹。他们也许有愧于妻儿父母,不能像很多人一样享天伦之乐、过悠闲生活,但一定无悔于当初的抉择、艰辛的奋斗,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去想生前功名利禄、身后名声荣华,不会去想必须分享到胜利的果实、成功的鲜花才是完美人生。只要报国有路径、干事有平台,他们就会欣然而无悔。

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的执着梦想,历经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曙光已经在前方耀亮。有千万个罗阳的矢志报国、埋头奉献,在时代洪流中彰显生命的价值,构筑人生的高度,书写青春的光彩,我们这一代人定能担负历史重任,成就我们自己的英雄传奇。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0日)

( 1 )善良的人们总希望英雄的故事是什么样的?而英雄所憾所悔者又是什么?

( 2 )“其所奋斗者,又岂是为了让人所知?”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3 )文中作者既引用了郁达夫的话,又引用了林觉民《与妻书》中的内容,请你说说这两处引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4 )我们国家有很多罗阳式的英雄,他们虽不能像很多人一样享天伦之乐,但为什么却无悔于当初的抉择?英雄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会使我们的心灵变得丰盈,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多彩,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释放能量。如果停止了学习,一个人会变得贫乏无趣,面目可憎,一个民族也会固步自封,失去发展力和创造。

要求:自拟题目,题目里必须包含“学习”一词,体裁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幼稚、诠释了我们的青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