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永嘉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砚台 潺水 坍塌 奄奄一息
B: 荤菜 窒息 笔砚 无精打采
C: 荣膺 门槛 魁梧 如坐针粘
D: 无聊 格局 赔偿 一想天开
2、被高尔基赞誉为“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的是( )
A: 果戈里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普希金
D: 屠格涅夫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C: “说”,在古代是一种表明自己观点的文体,比如《马说》《黄生借书说》《爱莲说》。
D: 安徒生,是法国著名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 “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 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D: 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操场上飞快地驰骋着。
B: 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C: 秋天的毕节是个美丽的季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秋游,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
D: 为了防止再出事故,各个单位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宋陶弘景晚年写给谢中书的一纸短札。本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B: “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他对家人、朋友、师长的真挚情感,这里有迷信却善良的长妈妈、严谨且正直的藤野先生……
C: 《记承天诗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D: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的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书是一种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
7、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原著、读经典,让书香满城成为南宁的城市名片。
B: 徜徉于百花盛开的公园,姹紫嫣红和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游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C: “绿色出行”的理念渐入人心,据调查,有近60%左右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 在学校的篮球比赛中,同学们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获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9、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韩麦尔、奧楚蔑洛夫、于勒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C: 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按照表现形式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D: 《谈生命》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其作品《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
10、

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能力测试不涉及任何高中理化知识,而是主要考察与创新能力培养相关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洞察力。
B: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出口国,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双边关系中的重头戏。
C: 随着黄浦江死猪事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病死动物如何善后这个重要话题的热议。
D: 最近,美国航天局公布了一张令全球震惊的图片:有“白色王国”之称的北极地区不再是灰白色,而是变成了绿色,荒芜之地居然长出了绿色植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南宋诗人翁卷诗歌《乡村四月》,完成小题。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1 )比较“子规声里雨如烟”与“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烟”的不同作用。
( 2 )赏析“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与长子受之

朱熹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ɡǔ):搅乱,扰乱。④闻见:这里指相互探讨,增长见识《与长子受之》阅读附答案《与长子受之》阅读附答案。⑤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⑥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⑦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辱。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在家足可读书文 / 属予文以记之
B: 已无可之理 / 之蔚然而深秀者
C: 力改习 / 自号曰醉翁也
D: 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 微斯人,吾谁与
(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 父 子 之 间 不 欲 昼 夜 督 责 及 无 朋 友 闻 见 故 令 汝 一 行。

(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医院名称

建筑面积

(平方米)

编设床位

(个)

建设用时

(天)

参与建设人数

其他

火神山医院

3.39万

1000

10

4000+

功能齐全、5G网络全覆盖

雷神山医院

7.97万

1500

14

7000+

小汤山医院

2.25万

1000

9

7000+

收治全国1/7的“非典”病人,病死率世界最低、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


(摘编自“网易财经”)
材料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率1.4—2.5,远超SARS病毒,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比如,救治感染患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又如,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摘编自《财经》《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完美诠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
B: 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5G网络全覆盖,得益于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C: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具有超高的传播速率,但致死率相较SARS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要低。
D: 疫情防控工作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所有确诊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 2 )面对紧急疫情而建设的收治医院是如何体现“中国速度”的?请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括。

( 3 )截止现在,许多省市病例已经清零,疫情渐入缓和趋势。邻居张阿姨认为此时已无危险,去菜市场买菜时未,菜市场管理员不让其进入,两人发生争执。请你帮助管理员对张阿姨进行劝说。

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崖上的枣树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一大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又只能兴叹。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三两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枝头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⑦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⑧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⑨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有删改)

( 1 )文章叙述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儿件事?请简要概括。
( 2 )文章第一段开头对山崖进行细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 3 )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 4 )第⑤段说“我”当年摘枣“悻悻离开”,第⑥段又说“不再悻悻了”,结合上下文和你的理解说说各自的原因。
( 5 )文中不吝笔墨写到《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 6 )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说一说你对第⑥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柏拉图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陶渊明在“晨兴理荒秽”时,发现了“带月荷锄归”的诗意;王维“行到水穷处”时,发现了“坐看云起时”的诗意;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时,发现了“应是红肥绿瘦”的诗意……生活乏味时,需要诗意来调剂色彩;低落迷茫时,需要诗意来唤醒激情;躁动不安时,需要诗意来抚慰心灵。我们的生活需要诗意来润色,有诗意的人生才会绽放迷人的光彩。

请你以《生活需要诗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叙述真实经历,可以虚构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

①内容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可套作,不得抄袭。

②从上面列举的人物或语句中至少选择两个合理使用在文章中。

③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退一步怎么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