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杭州市浦沿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 , 表示赞同。
B: 王涛和杨凯一见如故,客厅里不时传来他俩哄堂大笑的声音。
C: 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 , 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D: 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2、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慷/气/面面相
B: 金/邪/开天
C: 行/旋/随声附
D: 要/闭 贴/信手
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两国关系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
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航线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在这艘巨轮上,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
D: 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的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古人把山的北面、水的南岸叫作“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河北岸。
B: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C: 《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齐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本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D: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艾青诗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原名是蒋正涵,号海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B: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C: 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 艾青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他的短诗《刘草的孩子》就是如此。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
B: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
C: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寓言作家
D: 《诫子书》——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的信
7、请选出下面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狼籍 张惶失措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B: 荒谬 不可名状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C: 惧惮 眼花缭乱 情郁于中 月明风清
D: 仄歪 触目伤怀 莫名其妙 富丽堂皇
8、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0月1日,为庆祝国庆,歌颂党的丰功伟绩 , 我市举行了“颂歌献给党”专场文艺演出。
B: 人们被公路上突发的车祸场景吓呆了,立即镇定自若地拨打了报警电话。
C: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D: 走进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我不由得惊呆了。
9、

选出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

A: 应辈/将就木
B: 黄圈 旺机行事
C: 落/急 咀/ 咬文
D: 蓄/询/千姿百态
10、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来信我已拜读,感谢单老师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B: 小学毕业时,你送给我的《西游记》和《水浒传》,我一直惠存着。
C: 这次模拟考试,多亏李老师尽了绵薄之力,我们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D: 甲:“先生,请问您贵姓?华府在哪儿?”乙:“鄙人尊姓王,华府在珠海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 1 )解释词语:

莫________

( 2 )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 3 )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解释下面加线的字。
①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②略无处( )
③晴初霜( ) ④哀转久( )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3 )用原文内容填空。
文中从侧面渲染了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 ;直接表现江水凶险的语句是: ;能总评写出三峡春冬时节山水树木特征的句子是:

( 4 )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六只柿子

①家里的晚秋蚕养完了,父亲计划着进城来玩玩。“给你妈买双皮鞋,我自己也买件衣服”,父亲说。卖了蚕茧,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奢侈的喜悦

②父亲进城,肩上扛的米袋子,手里拎的是方便袋,里面有青青的黄豆荚,嫩绿的韮菜,还有六只又大又红的杮子。

③父亲电话里问,杮子熟了,想不想吃?我说想。也只是随便说说。街上的水果一茬接一茬,桃子走了有鸭梨,现在苹果桔子已大量上市了。还有北方的大枣,被山东汉子用小推车推着,满街叫卖,说是甜如蜜糖,脆如雪梨。尝一颗,果真是。这些水果,都比杮子好吃。

④但父亲却把我的话当真了,很认真地给我挑了六只杮子,然后扛着沉沉的米袋子上路了。米袋子里,是新脱粒的新米,家中田里自个儿长的。他说要送来给我尝尝鲜。

⑤父亲途中转了两次车,才到达我家。父亲就那样扛着米袋子,上上下下。又扛着米袋子,走过长长的街道,在穿流的人群里,左冲右突。有汗珠子滚下来吗?我不知道。因为父亲到我家时,我还在上班。等我回到家,米袋子已立在客厅里了,六只红红的杮子,可爱的小灯笼似的,置在桌上。

⑥父亲坐在沙发上,极享受地看着电视。看到我回家,父亲说,累了吧?瞧,你爱吃的杮子。他指指桌上,而后带着万分歉意地说,人老了,没力气了,再多,就拎不动了,只能挑了六只带来。我的眼光,落到父亲的头上。那里,有稀疏的发,已几乎看不见黑的了。记忆里相貌堂堂的父亲,如今,真的成了一个银发苍苍的老人了。

⑦父亲不知我心里的感伤,他兀自高兴地向我叨叨着家里的事:水稻收了。蚕茧卖了好价钱。圈里的猪也很快能卖了。还养了两只羊。你喜欢的那只猫,生了小猫,却不归家,把些小猫衔得藏东藏西的,生怕哪个去捉了它的小猫。父亲说到此,呵呵笑起来,是满心欢喜,又充满幸福。

⑧下午,你有空吗?叨叨一阵后,父亲忽然问我。

⑨我想了想,点点头。父亲很高兴,说,下午你陪我到街上去帮你妈买双皮鞋,她苦了一辈子,都没穿过好鞋子,这次蚕茧卖了好价钱,我要好好奖励一下她。

⑩我跟他逗趣,你真的有钱?父亲立即忙不迭掏口袋,说,真有钱。我看过去,也不过几百块钱的样子,父亲却像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似的。

⑪心里不知怎的有些酸酸的,我转身去吃杮子,装着万分喜欢的样子。父亲在一边看着乐了,很得意地说,我和你妈挑了又挑,挑的是最大最红的带过来的。路上怕被什么东西撞破了,就把它们放在韮菜里,拎在手上。一路上,我一直袋子不离手的。你看,它们的皮,一点也没破吧?

⑫的确是,它们薄薄的皮,撑着饱满的果肉,像幼孩的皮肤,轻弹即破,却硬是连一点皱褶也没有。

⑬想大街上南来北往的人群里,父亲佝偻着腰,扛着沉沉的米袋子,一边却要护着手里的方便袋。没有谁知道,他手里小心护着的,不过是六只杮子,带给他女儿吃的。

( 1 )从“我”的角度,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我”的心情。

听父亲说进城想带些柿子给我时不在乎→________→看到父亲只有几百块钱却深感满足时心酸→________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

①卖了蚕茧,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奢侈的喜悦。(品味划线词语)

②“六只红红的杮子,可爱的小灯笼似的,置在桌上。”(从修辞角度赏析)

( 3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 4 )文章末尾划线的句子有何含义和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人: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怎么了?

男孩: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嗯?

男孩: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儿吃。

男孩:(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那,咱们喊喊?

男孩:喊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 1 )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其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特点。
( 2 )“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作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 3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 4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结尾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务型表达

请用《圆规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要求:①要求至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②写明圆规的特征和使用方法③字数不少于100。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想懂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