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殉(xùn)职 狭隘(yì) 热忱(chén) 鄙薄(bò) B: 纯粹(cuì) 干涸(hé) 坍(tān)塌 酬( chóu láo )劳 C: 灼(zhuò)热 滑稽(jì) 恍惚(hū) 抽噎(yē) D: 附和(hé) 呻(shēn)吟 晕眩(xuàn) 突兀(wù)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B: 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 “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D: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
3、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颁发(bān) 轩昂 引吭高歌(kàng) 杳无消息 B: 屏息(bǐng) 蒙昧 眼花缭乱(liào) 深恶痛疾 C: 横亘(gèn) 摹划 广袤无垠(yín) 雷霆万钧 D: 缅怀(miǎn) 吹嘘 藏污纳垢(góU) 万众瞩目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匿(nì)名 牟(mǒu)取 朔(shuò)方 颔(hàn)首低眉 B: 禁锢(ɡù) 招徕(lái) 诘(jié)责 众目睽睽(kuí) C: 稽(jǐ)首 眷(juàn)念 门楣(méi) 即物起兴(xīng) D: 哂(xī)笑 彷(páng)徨 憔(qiáo)悴 广袤(mào)无垠 |
5、 | 下列句子,陈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对联中,上联末字为仄声,下联末字为平声;律诗中包含两副对联,分别是首联与颔联。B: 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岁,“不惑”指人五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D: “我的老师”“相信自己”“非常坚强”“多么可爱”这几个短语与“一位顾客”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
6、 | 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 献丑B: 见笑 C: 笑纳 D: 光临 |
7、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流会上,李教授通过一系列贴切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 又耐人寻味。B: 他填报志愿时,想报北大,又想报复旦,真是见异思迁。 C: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 那是一张两人合影,左边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B: 悄然(qiǎo ) 鸟喙(huì) 嫌恶(wù) 苦心孤诣( yì) C: 狩猎(shòu) 扰乱(lǎo) 崩塌(tā) 随声附和(hè) D: 孪生(luán) 女娲(wā) 匀称 (chèng) 踉踉跄跄(liàng)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7年8月强台风“天鸽”在珠海登陆,造成了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B: 冯小刚在电影行业颇有影响,从几年前的《非诚勿扰》到而今的《一九四二》,票房令业内人士羡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C: 由于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的推出,使制作兼主持的董聊更加受到观众们的喜爱。 D: 新一季的《爸爸去哪儿》中,小小春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战胜心中的恐惧。 |
10、 |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广场舞”作为一种健身舞蹈,一种生活时尚,凭借其简单、易学的特性风靡城乡。B: 阔别了半个世纪,昔日的同窗终于取得了联系,相约今年中秋节在母校甜蜜邂逅。 C: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热播,年轻人趋之若鹜 , 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D: 温习学过的知识与预习未知的学问有异曲同工的作用,都可以使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1 )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 “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 2 )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的理解? |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各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 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寻找) D: 转转不已 , 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 2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非木杮 安能辨我是雄雌 B: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以为顺流下矣 C: 一老河兵闻之 无丝竹之乱耳 D: 山门圮于河 求二石兽于水中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4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阅读苗苗的《细品炊烟》,回答文后题目。
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村意境。
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关。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了一份金黄的浓烈,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今年晚春,我常于某一天用心去吟赏,发现晚春里感受炊烟,就像邂逅在水一方的伊人红颜,袅袅婷婷,缥缥缈缈,虽然不知蒹葭何处,却足以让你心动。
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了一个陈旧的故事。许多农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傍晚,我漫步乡间,眼睛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偶尔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竟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绵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烟下放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在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下村姑灿烂羞涩的笑脸。
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到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乡村。外婆用一种最质朴的生命方式,送给了我平淡而温暖的假期生活。
炊烟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如诗的岁月。那曲线优美的身姿勾起的不仅是对它的回忆,更是对乡村和土地的依恋。
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而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炊烟正从乡村慢慢淡去。而我却像一个长不大的乡村孩子,常常在暮烟四起时寻找它、欣赏它……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 1 )用恰当的词语填空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________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________。
( 2 )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________→________→说谜语
( 3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 4 )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名篇佳作,让我们怦然心动,畅游书海;飞鸟白帆,让作家怦然心动,运笔成章;春暖花开,让人们怦然心动,欣赏美丽自然。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让你怦然心动的时刻,或许是一朵花、一个人,或许是一句话、一首诗……请你把它记录下来吧!
请以“让我怦然心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