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诗句、题目(或词牌名)、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B: 物是人非事事休——《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C: 酒酣胸胆尚开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D: 过尽千帆皆不是——《望江南》——温庭筠——唐 |
2、 |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农历四月的两个节气是“立夏”和“小满”。 B: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新桃换旧符”为春节一大习俗——贴春联。人们借此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C: 芒种、处暑、寒露、霜降是属于同一季节的节气。 D: 白露、寒露、霜降表面上反应了水汽凝结、凝华现象,实质上反应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应许/里应外合 纤细/屡见不鲜 浩瀚/颔首低眉 B: 适当/锐不可当 漂荡/虚无缥缈 喑哑/黯然失色 C: 煞白/大煞风景 谀辞/冻饿之虞 绯红/妄自菲薄 D: 行辈/体色当行 扶掖/笑靥如花 亵渎/浑身解数 |
4、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B: 孕育 细腻 收藏 C: 孕育 细致 搜索 D: 培育 细腻 搜索 |
5、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获得了突破性的提高。B: 泰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在肯定我市取得成绩的同时,希望我市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C: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承诺到2020年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1000亿左右美元,帮助后者适应气候变化。 D: 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中求进”是来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 |
6、 |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在中考誓师大会上,校长充满激情的讲话不禁使我心潮澎湃。修改:将“在”删去B: 为了避免感染H7N9禽流感,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要增强体育锻炼。修改:将“增强”改为“加强” C: 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号召IT企业多开展走进校园、服务教育。修改:在句末加“的活动” D: 因为他开始关注自然、亲近自然,因此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活乐趣。修改:将“因为”删去 |
7、 |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B: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突然) C: 翩翩两骑来是谁(轻快的样子) D: 宫使驱将惜不得(吝惜不得) |
8、 |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涉足 猥唢 心有灵犀 微不足到 B: 吞噬 迸溅 赖人寻味 不可捉模 C: 稠密 悠闲 如释重负 鲜为人知 D: 烦燥 取缔 以身做则 不期而至 |
9、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②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 ④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 ⑤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 A: ③④②①⑤B: ②①⑤④③ C: ③⑤④②① D: ②①④③⑤ |
10、 |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丝绸之路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大运河流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 A: gè tiáo mú diànB: kè diào mó zhàn C: gè diào mú diàn D: kè tiáo mó zhàn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陵①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②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 1 )“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 )“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想象具体描绘。(不超过30字)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目。 ①恐去母而死也 ②归而泣 ③蛇今安在 ④及长,为楚令尹( 2 )下列各句中的“之”和“杀而埋之”中的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 久之 , 目似瞑 B: 至之市 C: 齐之习辞者也 D: 吾欲辱之 ( 3 )用“/”标出下边句子的两处朗读节奏。 闻 见 两 头 之 蛇 者 死(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②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5 )结合故事内容,说说孙叔敖身上的优秀品质。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白鹭趣话
白鹭,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罗斯、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白鹭数量相对较多。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白鹭的栖息地。
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白鹭》一文,对白鹭外形有独到的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神韵。伫立时,白鹭收敛羽翼,颈部或伸或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缩成 S形,步履轻盈稳健,悠闲自在。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S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故在白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说,白鹭的优雅和高贵,完全可以与白天鹅相媲美。
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绘。白鹭栖息最密集的当属江苏涟水的白鹭岛,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迈动长腿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又长又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傍晚,白鹭归巢,栖身于近岸的山林,在树丛、竹丛或苇草堆里过夜。
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时,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诗人讴歌的“翩翩白鹭下夕阳”等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诗经》早就有“振鹭于飞”的诗句。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鹭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品,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 1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鹭的?请分点作答。( 2 )文章多处引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谈谈。( 3 )有位专家说:“市鸟,是一张城市名片。它能引发相关联想,增进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认识。”白鹭是厦门的市鸟,你认为借助“白鹭”这张名片,能帮助人们联想到厦门的哪些特色?请联系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具体谈谈。(至少谈两点)。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到。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①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在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类 人物 | 白求恩 | 不少的人 |
①________ | 极端负责任 |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
对同志、人民的态度 | ②________ | 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
对工作的要求 | 精益求精 | ③________ |
人物评价 | ④________ | 不算是纯粹的共产党员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3 )请你按要求进行品析。①从双重否定句式的角度品析第①段中的画横线句子。
②从排比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③段中的画横线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