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万载县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朝花夕拾》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句子,对下列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这是《五猖会》中“我”的失望与无奈。
B: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这是《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当时反对白话、提倡复古者发出的战斗檄文。
C: “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这是《琐记》中作者求学时探求真理的热情。
D: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对父亲要求“我”背书的不解。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神情恍忽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棱角分明 弥留之际
B: 恪尽职守 自知之明 恼羞成怒 重蹈复辙 味同嚼蜡
C: 与日俱增 断章取义 强聒不舍 心无旁骛 廓然无累
D: 锲而不舍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 孤军愤战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B: 《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
C: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出自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小说中的108位好汉都有绰号,如“智多星”宋江、“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 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 千垛迷人的油菜花,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D: 随着“净网2016年”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网络空间必将越来越干净。
5、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②他的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③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④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演绎着现代革命历史。⑤2012年10月11日,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A: ⑤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⑤
C: ③⑤④①②
D: ③①②④⑤
6、

下列加线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猎(shòu) 喧(xiāo) 吸(shŭn) 落(jiăo)
B: 斯(dōng) 乱(răo) 大(è) 气(fēn)
C: 静(bì) 夫(tú) 低(liè) 窸(sū)
D: 苣(wō) 俘(lŭ) 哀(hào) 蝉(huì)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广州市南沙湿地公园,环境 ,风景怡人,不失为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②《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内容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南沙,作为年轻的广州新区,善于从其他老区身上学习宝贵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做到了

A: 优雅 抑扬顿挫 取长补短
B: 优雅 抑扬顿挫 扬长避短
C: 幽雅 跌宕起伏 取长补短
D: 幽雅 跌宕起伏 扬长避短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荒谬 震悚 油光可见 有例可援
B: 篷蒿 祈祷 龙吟凤哕 广袤无垠
C: 仰慕 馈赠 如坐针毡 义愤填鹰
D: 瘫痪 迸溅 束手无策 人迹罕至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0、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
B: 天渐渐转暗,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空中倾泻下来。
C: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D: 当奥运圣火在深圳传递时,让我们看到了无数感人的画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以下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也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D: 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 2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庄子》故事两则
(一)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鵮,子知之乎?夫鹓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惠子梁________ ②搜于中三日三夜________ ③非梧桐不________ ④子非鱼,知鱼之乐?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3 )第一则中哪两个字能够表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

( 4 )第二则故事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
闲话白菜
钱国宏
①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
②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北方有胶州白、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大毛边等;南方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
③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菜中之王”美称。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故俗语云:“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④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记载:“白菜能通利胃肠,除胸中烦,解酒毒”。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
⑤白菜食法颇多,从烹调方法上看,无论是炒、熘、烧、煎、烩、扒、涮、凉拌、腌制,都可做成美味佳肴,如果同鲜菇、冬菇、火腿、虾米、肉、栗子等一起烧,还可以做出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用新鲜猪肉末制成丸子,再加大白菜红烧,这是河南地区有名的“大白菜烧丸子”。把干辣椒节过油炸,然后用醋与白菜块同炒,这是有名的“醋溜白菜”。东北有道名菜就叫“栗子烧白菜”,这道菜的特点是汁鲜味美,酥烂适口,红白黄三色相间,色、香、味兼备。此外,还有“奶汁靠白菜”、“如意白菜卷”等等一系列菜肴。
⑥总之,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在东北,吃得最普遍的还是炖白菜汤和炖酸菜。东北人喜欢把白菜渍成酸菜,酸菜炖火锅、炖大骨头成为了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家常菜。酸菜炖大骨头端上桌后,香气缭绕,热气腾腾,骨头肉颤巍巍,丝丝缕缕,泾渭分明;酸菜晶莹剔透,油花闪烁,让人举箸之际,耳边油然想起东北腔席卷四方的断喝:“翠花,上酸菜!”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白菜的三种特征。

( 2 )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3 )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波浪线的句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据考证 , 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句中的“据考证”能否删掉,为什么?
②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句中的“仅”若换成“全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 1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 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 3 )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 4 )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又是一年 时。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闻不问”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