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黄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一句话中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 B: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三国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她的儿女儿情怀。 C: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句中“历史”“最”“深远”分别是名词、副词和形容词。 D: 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准确。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最近几年,乘着“互联网+”的东风,高质量的网络文艺让人刮目相看。 B: 我们作为学生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只有经常向老师或长辈请教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C: 黄河壶口瀑布飞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瀑布下水珠飞溅,雾气弥漫。 D: 非洲国家的发展对解决难民问题至关重要,非洲一旦繁荣发展,难民问题将迎刃而解。 |
3、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是( ) A: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 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C: 在本届北京车展中,跨国车企的首发车大多体现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和智能化。 D: 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贪婪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
4、 |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B: 作为一篇微型小说,如果在情节上不能做到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 就不足以吸引读者。 C: 假冒伪劣产品一度肆虐,老百姓对只追求利益的商家深恶痛绝。 D: 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
5、 | 阅读一则新闻,下列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新余市绕城公路和水坊线升级改造两个公路建设项目和该市的70个重点项目一起集中开工,掀起了该市普通公路建设新高潮。“十三五”期间,新余市将重点建设环城公路、分宜绕城公路、分宜直达新余高铁站的快速通道,新余至新干的快速公路,仙女湖与明月山风景区的国道220线快速通道,新余直达上高的快速通道,九龙、分宜至吉安的直达公路等多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 A: 新余市重点建设快速通道B: 新余公路建设走在省前列 C: 新余市加快推进普通公路建设 D: 新余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启动 |
6、 |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屏息(pínɡ) 须臾(yú) 绰号(chuò)B: 离谱(pǔ) 铭记(mínɡ) 嘈杂(záo) C: 叛逆(nì) 眉梢(shāo) 优雅(yá) D: 徒手(tú) 斜翘(qiào) 丑陋(lòu) |
7、 | 关于内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一文中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B: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部史书是由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C: 《说和做》主要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两个方面,作为学者,他是“说”了也不一定“做”;作为革命家,他“说”了,也跟着是“做”。 D: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借以向世人展现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的,更真实的鲁迅。 |
8、 | 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A: 标题 导语 主体 B: 标题 主体 背景 C: 导语 主体 结语 D: 标题 主体 结语 |
9、 | 下列加着重号划线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疮疤(chuāng) 书斋(zhāi) 镶嵌(qiàn) 肿胀(zhàng) B: 愧怍(zuò) 门框(kuāng) 惶恐(huáng) 哀悼(diào) C: 憎恶(zēng) 诘问(jié) 取缔(dì) 滞笨(zhì) D: 门槛(kǎn) 晌午(shǎng) 膝盖(xī) 塌败(tā)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逶迤 虚与委蛇 尺牍 买椟还珠 B: 就范 一蹴而就 掂量 掂轻怕重 C: 渔利 坐收渔利 旁证 旁证博引 D: 营利 营吃卯粮 反诘 佶屈聱牙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杰。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爱国词人。这首词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流寓在湖南、湖北一带时所作。 ( 1 )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2 )试分析下阕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群患者何不为也?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①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 (选自《古文观止•纵囚论》 【注】①大辟(酬):死刑。
( 2 )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 ( 3 )甲文中作者说“死亦我所恶”,而乙文中死囚犯却“________”,这可用甲文中所阐述的观点________来诠释。 |
读文答题。
⑴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⑶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⑷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钓到的大鱼
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我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小有成就的建筑师了。
七岁那年,我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傍晚,我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我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落日的余辉下,水中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猗。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湖水中的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忽然,钓杆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我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钓,急忙收到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熟练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终于,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我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我们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的翕动着。母亲揿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 ”母亲说。
“不!妈妈!”我哭了。
“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着我。
“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我仍然伤感不已。
我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也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我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不可更改的。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钓,把它放了生。
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回想刚才钓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我就像做了一场梦。
如今,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我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如我所说,我再也没有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我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我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我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我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的教诲,并常常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 3 )文章采用了那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4 )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请以“感谢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事、景、物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请以“我发现了 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等。③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卷面太差者,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