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只要老老实实扪心自问,我们都可以找到出现警报的地方”这句话放置在下面文段中,最合适的一处是( ) ①人生就是如此。②被小石子打中,如果不能及时醒悟,一味置之不理,就会被砖块打中。③如果仍然执迷不悟,就会被大石头狠狠击中。④但我们还是会厚着脸皮说:“为什么老是我遭殃?” B: ②③句间 C: ③④句间 D: ④句后 |
2、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静止葡萄酒的气泡来自哪里?_____________,这就是静止葡萄酒产生气泡的原因。 ①这些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酒液之中,在开瓶时由于瓶内压力的释放就会以气体的形式逃逸出来 ②但是对于葡萄酒来说,二氧化碳则是天然发酵的产物,起泡酒也是通过二氧化碳来产生气泡 ③气泡是二氧化碳的标志 ④在汽水等饮料里,二氧化碳是人工添加的 ⑤假如一瓶葡萄酒在装瓶之时,酵母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装瓶后酵母和残余在酒里的糖分就会持续在密封的酒瓶里相互作用,持续发酵,从而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 A: ④②③⑤① B: ③④②⑤① C: ④③②⑤① D: ⑤①③④② |
3、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瘫痪 告诫 沉寂 樵悴 B: 尴尬 诀别 呕吐 荫蔽 C: 烫金 警醒 繁闷 枯涸 D: 垂打 菡萏 试探 祷告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呐喊。 C: 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 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眼前。 |
5、 | 请选出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含莘茹苦 崭露头角 恍然大悟 盛气零人B: 风尘扑扑 兴致勃勃 滔滔不竭 寥寥可数 C: 名副其实 笑容可掬 心有余悸 司空见惯 D: 不耻下问 扑烁迷离 熟能生巧 过目成诵 |
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先生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唐雎不辱使命》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出自该书。 C: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7、 |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字的一项( ) A: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慢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刻着,从不懈怠。 B: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是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风雨彩虹,春华秋实,世界即将见证中国奇迹。 C: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鹜,便是敬。 D: 这个小村庄隐于山水之间,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如同世外桃园一般。 |
8、 | 下列选项中不是发生在武松身上的故事是( ) A: 血刃潘金莲 B: 斗杀西门庆 C: 大闹飞云浦 D: 风雪山神庙 |
9、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C: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 雨果,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
10、 | 选出下列选项中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 A: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B: 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C: 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D: 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
阅读现代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 1 )诗的第一节中,诗人运用“挂图”“代数”“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思念的情思,营造出一种朦胧,深远的意境。( 2 )画线处的诗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角度,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焦灼感和迫切感。 ( 3 )诗的最后一节采用了什么句式?全诗的诗眼又是什么?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峡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为三声泪沾衣。” 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山行周围,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 (东晋·袁山松《宜都记》) 【乙】 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 【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北魏·郦道元《三峡》) ( 1 )遇到课外的文言词语时,同学们会联通课内积累,其中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 小文根据《与朱元思书》中的“泠泠作响”的词意,推断【甲】文中“泠泠不绝”的“泠泠”是形容“声音的清越”。 B: 小武看神话时,看到“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一句,马上联系到《三峡》中“略无阙处”,两个“阙”,都同“缺”,意思是“缺口”。 C: 小双根据《三峡》中的“沿溯阻绝”,推断【甲】文中划线的“溯”意思是“顺流而下”。 D: 小全认为【甲】文中的“隐映如绝”,【乙】文中的“略无绝处”,【丙】文中的“沿溯阻绝”,三个句子中的“绝”,都是“断绝”的意思。 ( 2 )郦道元生活在南北分裂、时局动荡的时代,他无法涉足南方的大江大河,只能根据他人记述,博采加工,融汇成文。例如他把袁山松口语化的“日中夜半”“日月”改成了“亭午夜分”和“曦月”,这个改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 3 )面对三峡这一片奇山异水,袁山松和盛弘之无不饱蘸着情感,但细究起来,郦道元的情感是区别于袁山松和盛弘之的。下面的历史材料有助于大家体会这种情感。 公元494年,魏孝文帝决心统一中国,亲自出巡北疆,郦道元是随行人员之一。 公元499年,魏孝文帝在南征之战中病死,从此国力渐衰。 同年,郦道元潜心于《水经注》的撰写,以版图广大的西汉王朝的疆域作为叙述范围。 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评价郦道元虽然没有能力到达南方,却力图对南方水系做详细记载的行为。 ( 4 )结合下面材料分析,为什么同样的猿鸣却给人不同的感受。①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注】公元759年3月,李白获罪流放途径巫山时接到大赦的诏书,立即掉转船头,途中写下此诗。 ( 5 )下面是同学们进行的“《三峡》之美”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恰当的内容。小冰:我喜欢充满想象力的句子,这就是“虚写之美。读“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就让人想到:________。 小清:我想说说《三峡》的“结构清晰之美”,《三峡》先写三峡总貌,再进行季节分说,分说部分没有按照季节的顺序写,这正是最妙的安排。 小玉:我赞同,你看我这样理解:《水经注》是一部以大小河流为主要写作对象的作品,课文中作者以水的特点作为写作重点,之所以从夏天写起,是因为________。 小洁:我喜欢《三峡》的“言简义丰之美”,你们看“隐天蔽日”寥寥几笔就描写出江岸狭窄而高峻的画面,而“清荣峻茂”四个字蕴含的内容极其丰富:________。 |
阅读文章片断,回答问题。
① 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②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折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③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立于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④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
单啊! 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 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 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壳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
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得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 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 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时,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
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 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 他们就是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所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吗?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思维习惯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 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 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很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 1 )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以下哪个结论最符合本文的原意( )【事例】 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