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武汉市友谊路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

A: 国庆节期间,街道上摆满了怒放的一串红,放眼望去,真是姹紫嫣红 , 美不胜收。
B: 随着反腐工作的深入,许多贪官昨天还是衣冠楚楚 , 大腹便便,一夜之间就沦为了阶下囚。
C: 看了旁边的解说,现场不少小朋友恍然大悟 , 原来这“魔术”利用的是人类视错觉原理。
D: 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让劳动者各得其所。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给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三调芭蕉扇等等。
B: 《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古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C: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英国社会现实。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擦金,是一个在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出来的青年英雄形象。
3、

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在这里,有 的报国志,也有 的故乡情;有  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 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B: 怒发冲冠 窗前明月 草长莺飞
C: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D: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4、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含有“冫”的字一般与寒冷有关,含有“氵”的字一般与清澈有关。因此,在“泉水香甜,酿出来的酒就 ”的横线上应该填写“清洌”,而不是“清冽”。
B: 张同学默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椟之劳形”,李同学认为把“椟”写错了,张同学分析说,古代的书是以木片为材料,所以应该是木旁的“椟”,李同学又表示赞同。
C: 8月17日,中国女足对阵中国香港女足,前者具有压倒性优势,后者基本上过不了半场。在中国队门前,甚至飞来两只麻雀,在草地上悠闲地觅食——真是门可罗雀!。
D: 把“羸弱”写成“赢弱”,就是写了错字,而不是写了别字
5、

选出填在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_________________

A: 尊严就是勇猛
B: 尊严就是盘旋
C: 尊严就是飞翔
D: 尊严就是羽毛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嫁也

A: 丈夫冠也
B: 山川美,古来共谈
C: 往女家
D: 与民由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今年2月起,全国多地学校启动的“空中课堂”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B: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走红,使海外网友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C: 中学生要提升自己的素养,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让劳动陶冶心灵。
D: 以“宫中邂逅—当青花瓷遇见剪纸”为主题的展览,在沈阳故宫飞龙阁召开。
8、

选择字词音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蓦(mò)地 猝(cù)然 千锤百练
B: 打量(liáng) 平仄(zè) 屈指可数
C: 风靡(mǐ) 愚氓(máng) 无与伦比
D: 狼藉(jí) 愠(yùn)色 闲情逸志
9、朝廷中是( )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
A: 史文恭
B: 高俅
C: 高衙内
D: 呼延灼
10、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 《马说》韩愈唐代
B: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代
C: 《组歌》纪伯伦英国
D: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现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2 )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文,自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有味。苕溪渔隐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

(选自苏轼《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

【注释】①孙莘老:即孙觉,苏轼好友。 ②欧阳文忠公: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

若孤 ________ ②鲁肃过寻阳 ________

③唯勤读书而多为文,自 ________ ④故有味 ________

( 2 )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世 人 患 作 文 字 少 又 懒 读 书 每 一 篇 出 即 求 过 人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 4 )甲文中的孙权和乙文中的欧阳修,都是在劝人多读书,却又各有侧重,请结合内容,从劝说技巧角度简要分析两者的异同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隐忍的痛,肆意的爱

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

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

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

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

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

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

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

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

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

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

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母亲的背影一如__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

泪眼蒙眬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

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

( 1 )随着对母亲病情的了解,“我”对母亲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嫌弃——________——________——感激(赞美、崇敬)

( 2 )细读全文,说说母亲的“隐忍”和“肆意”分别指什么?

( 3 )文中画横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样写在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 4 )谈谈⑪段中“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这句话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盖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地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排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接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盖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盖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盖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珠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 1 )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 2 )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了“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①________

第三盏

女同学

②________


( 3 )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4 )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命题作文。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太阳。它为我们散发出无穷光芒,从此我们找到了方向。学习路途、人生路途,无论是哪一种遥远的路程,也都不再渺茫……

写作要求:①请以“心中的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书写要求:工整、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如此不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