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水能在转换为电能时不发生化学变化,不排出有害物质,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B: 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C: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D: 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
2、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这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 生命是酒 ② 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 ③②①B: ①②③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归咎 潮讯 蜡梅花 据理臆断 B: 和煦 肌腱 啮齿类 光大门楣 C: 赋闲 悲伧 口头禅 器宇轩昂 D: 琐事 瓦砾 莫衷一事 囊萤映雪 |
4、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位老先生为学徒留下了一段精彩的题词:“待人应守_________,治事应持________,创业酌用______,养心可奉释家之超脱,行文当如__________,读书当如___________。”如此博采百家学问而集于一身,必能成为贤者。 ①兵家之权变 ②儒家之忠诚 ③纵横家之灵活 ④墨家之兼爱 ⑤法家之严明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⑤①③④ C: ④①⑤③② D: ②③⑤①④ |
5、 | 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红岩》中是叛徒甫志高出卖了江姐,江姐被捕后关在渣滓洞里。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励志小说,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光辉形象。 C: 老舍写的《骆驼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记叙了祥子几次买车的经历,反映了旧中国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D: 《水浒传》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塑造了众多的好汉形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这部作品中的一个故事情节。 |
6、 |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常见的活动有登高望远、饮雄黄酒、吃重阳糕等。 B: 小王对到来的所有宾客说:“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光临本人府第的乔迁之喜。” C: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表示告别了温暖的春天,是炎热夏天的开始。 D: 杜甫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70岁又被称作古稀之年、杖国之年。 |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主席曾表示,当我们回顾雁栖湖回忆这段历史时,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 B: “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C: 1月16日,在阿里巴巴的倡议下,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在杭州成立。 D: 让未成年人正确、适度地运用网络,准确认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差别,是成年人理所应尽的义务。 |
8、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 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略牙。 D: 然后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9、 | 下面哪些人不是《简爱》中的人物?( ) A: 圣约翰 B: 英格拉姆小姐 C: 希刺克利夫 D: 阿黛勒 |
10、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褶皱(zhě) 眩晕(yūn) 虔诚(qián) 敷衍塞责(sè) B: 骸骨(hái) 纠葛(gé) 发酵(xiào) 拾级而上(shè) C: 劫难(nàn) 屏障(píng) 倔强(jué) 曲高和寡(qǔ) D: 脊梁(jǐ) 处理(chǔ) 迁徙(xǐ) 冠状病毒(guàn) |
阅读《卜算子·咏梅》,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驿外”“断桥”说明梅花生长环境恶劣,体现它寂寥孤独的生存状况。 B: “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生命的历程。 C: “已是黄昏独自愁”,运用夸张手法写梅花暮雨黄昏的愁苦,表现处境的悲凉。 D: 词的下片写梅花无意争春,却惹来众芳嫉妒,饱受摧残碾为尘埃,仍香气不改。 ( 2 )整首词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B: 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 2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 )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4 )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看到了一条河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先令是英国旧币,10先令相当于半个英镑)。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打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并完成文后的练习。
我和花衣吹笛人谈了一些什么呢?没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完全可以公开。(笑声)首先我招呼他:"哈罗!穿花衣服的先生,您好哇!原来,您藏在人群中,叫我好找!"他似乎抱歉地耸了耸肩膀,(笑声)接着,我就对他自我介绍:"我是一个中国作家,在那遥远的东方,我读过你们德国作家写的关于您的书。我了解您,您是一位本领高强的魔法大师,您有一支魔笛,这会儿,它就捏在您的手中,不是吗?"可是,花衣吹笛人既不点头,也不走开,只是一个劲儿地瞅着我,眼珠子眨也不眨,仿佛在打量我说的到底是不是真话。(笑声)我不管这许多,便开始求告他:"喂,伙计!自打我来到联邦德国,就听到人们在抱怨,说是如今有不少德国青年,只顾个人轻松快活,不愿结婚成家,因此……(全场活跃,交头接耳)儿童越来越少了,人口结构也出现了老化的趋势……(热烈鼓掌,欢呼,跺脚)我很同情德国人,喂,先生,您听明白了没有?我很同情德国人,先生,请您再也不要把海姆佗的孩子带走了,行吗?"(热烈鼓掌,欢呼,跺脚)我见这位魔法大师动了心,便又趁热打铁,对他解释:"过去统治海姆佗的那帮该死的贵族老爷,早就完蛋了!他们说话不算数,又愚蠢,又小气,如今的海姆佗市长和他的同僚先生们,可是一些信守诺言的好人!(欢呼,鼓掌)假如他们应许了您什么,只管伸手向他们要好了!他们会给的,一定会给的,我知道,现在的德国人有的是钱……(哄堂大笑,鼓掌)因为,联邦德国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不过,听了我这一番话,花衣吹笛人是怎样考虑的,我可来不及讨个回音,因为,接见的时间到了,我们的司机Uwe Laue先生催我上车了,我只来得及最后大喊一声"行行好吧,先生!"(大笑,跺脚,热烈鼓掌)便直奔这座大厅。
( 1 )讲演者在这段话中指出了德国存在的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2 )这段文字中括号里的内容反映了什么的变化?你从中可以看出些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 在我们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淡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耳畔深情地响起,潮湿我们的眼眸,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