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杭州市多思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 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C: 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2年冬季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D: 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使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流觞:将盛酒的杯子放在上游,任其循流而下,停在谁前面,谁就要端起酒杯,饮酒赋诗。
B: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C: 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D: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是一种割鼻子的刑罚。
3、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B: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 网路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 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
4、下列关于名著内容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B: 《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
C: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的一篇《五猖会》。
D: 《红星照耀中国》中,“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产物。”句中的“他”指的是朱德。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 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 疫情期间,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宅家学习的重要性,不一样的假期给了我不一样的收获。
D: 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的民族乐器,浩瀚如烟海,灿烂如繁星,数不胜数。

②筝是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雁柱、出音孔构成的。

③你是不是对古筝有了更深的了解呢?赶紧也来探索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吧!

④古筝音乐含蓄柔美,韵味无穷,时而浑厚深沉,时而优雅抒情,时而慷慨急促。

⑤古筝被称为“民族乐器之王”,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A: ①⑤②④③
B: ①⑤④③②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①②④③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B: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如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令”等谦词。
C: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端午节的风俗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
8、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群结队”“沐浴春风”“左顾右盼”“慢慢探身”是类型各不相同的短语。
B: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一句的主干是“星星出现”。
C: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中“辜负”是名词。
D: “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这是条件关系复句。
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 “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作用,写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达出思念之神态。
C: 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水悠悠”暗含无限的思念之情。
D: 这首诗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10、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衷心祝福。
B: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 9月23日5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
D: 张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创办一流中学的好建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小桥 彭炳
落花如雪马蹄香,几树黄鹂欲断肠。
行到小桥春影碧,一沟晴水浸垂杨。

( 1 )“落花如雪马蹄香”描写出落花怎样的特点?

( 2 )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 1 )解释下面句中横线的字。
①意不足 ②征求不欲清净

( 2 )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 3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超越时空的量子通信》一文,完成各题。

一种被称为量子通信的新的通信方式初露端倪。它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真正意义上的实时通信,因此,它可望承担起未来宇宙通信的使命。那么,什么是量子通信呢?

简单地说,量子通信就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如电子、光子等)之间存在的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的传递。量子力学指出,如果我们对相互耦合的一对粒子中的一个粒子进行测量,另一个粒子将会瞬时“感应”到这种影响,并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不管这两个粒子间相隔多远。上述这种微观粒子间的超光速关联和影响叫做“缠结”,它是一种具有交互作用的粒子之间通过“感应”而建立的神奇连接。这种连接是实现超光速通信的主要依据。量子通信的优点很多,首先便是它的零时延,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它可望应用于未来的星际通信;其次是它可以不通过双方之间的空间进行,这就避免了环境对通信的干扰;第三,是保密性强,因为信息载体可以只保存在收发信息的双方,使与此项通信无关的第三者无法干扰和窃听。此外,它还是一种环保型通信,不会产生电磁污染。

量子通信系统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按其所传送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而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隐形传态是一种脱离实物的信息传送,它的过程是光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再根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但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隐形传态”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1993年,6位科学家提出了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案: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把另一个粒子制备到该量子态上,而原来的粒子仍留在原处。其基本思想是:将原物的信息分成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测量而获得,量子信息是发送者在测量中未提取的其余信息;接收者在获得这两种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量子通信的最终实现,需要将量子技术、生物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另外,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还有可能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以至有一天,可以将生物芯片植入人的大脑,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

(选自2007年第7期下《百科知识》)

( 1 )下面各项中,对“量子通信”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

A: 量子通信是一种不受通信双方空间距离限制,不存在任何传输时延的实时通信。
B: 量子通信是根据量子力学关于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超光速关联来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
C: 量子通信是具有零时延,抗干扰,保密性强的环保型通信。
D: 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组成的新型通信。
( 2 )下面各项依据原文进行的推断和想象,正确的一项是( )

A: 量子通信因为具有零时延的优点,所以可用于星际通信。
B: 只要利用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就能最终实现量子通信。
C: 接收者获得经典信息与量子信息后,就可以制备出原物量子态的完全复制品。
D: 通过对人脑意识过程的深入研究,使量子通信的速率大大提高,大脑植入生物芯片后,就可以实现人脑间的超光速通信。
( 3 )阅读文章说说隐形传态的过程是怎样?

阅读秦锦屏的《微尘远,山花近》一文,完成问题。

①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 ,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 ,“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⑪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宿住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还差点误会了他。

⑫“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⑬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⑭车子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⑮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 1 )依据提示,梳理文章情节和“我”的情感变化。

________ , 沮丧焦虑→回村喊人,________→合力铲平,愧疚感激→再次前行,________

( 2 )依据提示,品析语言。

①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从修辞的角度)

②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掉眼镜,下车,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从加下划线词的角度)

( 3 )结合全文,探究标题的含义。

(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链接】

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鲁迅《孔乙己》)

本文第⑧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段?各自有什么作用?

描写手段:________

本文:________

《孔乙己》:________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感人事太少了。可是,只要你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思考,你就会发现感动无处不在,但它也许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它依然能让你感动。

请以“采撷身边的微感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堪回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