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作品选自《朝花夕拾》的一组是( )

①《阿长与〈山海经〉》②《风筝》③《藤野先生》④《孔乙己》⑤《范爱农》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2、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C: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3、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辱(mò) 语(yì) 锐不可(dǎng)
B: 气(xiè) 然(qiāo) 惨绝人(huán)
C: 杀(1ù) 首(qiào) 屏息声(bǐng)
D: 形(dùn) 刻(juān) 眼花乱(1iáo)
4、

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工,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作者把人民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见,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至极了。
B: 冰体缓慢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蜓而立的。
C: 水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踏过石板,孱孱成溪……
D: 书亦可请人代作摘要,但只限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练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腊矣。
6、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缥缈 绵延 鞠躬尽瘁 迫不急待
B: 懊悔 诀别 美不胜收 粗制滥造
C: 聆听 门楣 苍海桑田 恼羞成怒
D: 泥泞 沉湎 提心掉胆 通霄达旦
7、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训诫 寥阔 抖擞 禄禄终生
B: 嶙询 梦寐 缀连 具体而微
C: 硕果 嘹亮 清冽 小心翼翼
D: 辍泣 朗润 发髻 可望不可即
8、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远离了喧闹的都市,驱车来到世外桃源般的僻静小山村,我们顿觉神清气爽。
B: 图书粗制烂造乱象正愈演愈烈,促使有关部门着手整治劣质书刊,规范净化图书市场。
C: 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青山那艰实的肌胸,挺拔的脊粱,袒露在人们的面前。
D: 有的人徇规蹈矩,一生碌碌无为,到老之时唉声叹气,责怪命运的不公平;而有的人,善于创新,关键时放手一搏,即使生命短暂,也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闪耀。
9、

下列各句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上车。
B: 妇女现在所享有的这些权利,难道是经过众多妇女不懈努力才获得的?
C: 中考和高考评卷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D: 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
10、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芳(xīn) 亵(dú) 寒(jìn) 豆年华(kòu)
B: 荣( yīng) 恣(suī) 怒(chēn) 而不舍(qiè)
C: 愧(zuò) 悍(biāo) 轩(xiè) 然而止(jiá)
D: 劲(qiú) 笑(shěn) 熟(xián) 广无垠(mào)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好事近·咏梅

(宋)陈亮

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竟。

【注释】①的 :鲜明。②玉奴:泛指美人。

词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三峡》,回答相关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非亭午夜分,不见月。 至于夏水裹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 1 )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自: 曦: 湍: 旦: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B: 沿阻绝迎而上
C: 哀转久巘多生怪柏
D: 三峡七百里非亭午夜分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4 )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原因是什么。

( 5 )请结合内容,说说作者抓住三峡夏季和秋季的哪些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丹麦生蚝

佚名

近日,丹麦驻华大使馆的一篇《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夜之间丹麦生蚝抢占了前辈“皮皮虾”的风头,成为网络爆款。各种吃蚝攻略层出不穷,连丹麦驻华大使馆的官微都说“火得有点儿措手不及”。各种商务合作随之而来,天猫、京东纷纷推出各式丹麦美食。

②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此处所说的疯长生蚝,并非丹麦原有的欧洲蚝,而是太平洋生蚝。而之所以泛滥成灾,正是所谓的生物物种入侵。

③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科普作家张博然表示,事实上,科学家到现在还不知道丹麦的生蚝是哪儿来的。“过去的十多年间,这种生蚝在丹麦、挪威和瑞典迎来了大范围爆炸式增长,成批占领贻贝的生存空间,甚至开始入侵本土生蚝持有的潮下带。悲观者担心,按照这个趋势扩散,北海周边的沿海生态系统将被改写。”作为原产于日本的种类,太平洋生蚝抵达丹麦的可能路径之一是通过荷兰。张博然介绍道,1964年荷兰的生蚝养殖者将其引入了太平洋,用来满足吃货,这也是其在北海周边的第一个明确记录。

④至于是否存在生物入侵的风险,引进者们表示不必担心,理由看似很充分:在原产地太平洋生蚝只有在水温20摄氏度以上的时候才会繁殖,而北海的温度无法达到。无法繁殖,自然不会失控。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二字。1975—1976年,北海“异常”温暖,太平洋生蚝开始繁殖,仅仅两个夏天,就牢牢占据了东斯海尔德河口。加上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的水温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荷兰全部海岸线都已被生蚝占领,还在继续向东扩散。

⑤“它们大概是和德国、丹麦自己的引种尝试汇合,终于造成今天的局面。”对于太平评生蚝入侵带来的影响,张博然描述说:“生蚝是一种造礁生物。厚实的壳体在沿岸层层累积,会彻底改变海岸的面貌,甚至影响海水的流动、降低海底的氧气浓度。在有些海岸,这样的改造是有益处的;但另一些海岸里生蚝的入侵就会对原本的生物产生强烈冲击。”

⑥在瓦登海南侧,潮间带主要贝类原本是紫贻贝,是本土鸟类至关重要的食物。十多年前研究者就已经观察到,随着生蚝的扩张,砺鹬这一种季候鸟正变得越来越少。

⑦丹麦的科学家和渔民已经向丹麦自然保护局投诉很多次了,但是依旧没有办法处理这些棘手的入侵者。政府鼓励大家去海岸边采集这些生蚝带回家煎炒烹炸,但并没有多少人去这样做,所以根本就没有效果。因为当地人平时常吃的主要是野生欧洲生蚝。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瓦埃勒市场,太平洋生蚝单价为18丹麦克朗(约18元人民币);而产自利姆水道的欧洲生蚝虽然个头较小,但价格更贵,要40丹麦克朗(约合40元人民币)一只。

⑧《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曾在丹麦留学多年,现在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工作的岳皓,他表示,其实丹麦当地有一种“生蚝狩猎”的旅游业态,即所谓的去海边抓生蚝、吃生蚝。参加生蚝狩猎必须由导游带领,穿好防水连靴裤,带上网兜、防水手套等工具,退潮后去浅滩湿地上捡拾生蚝。找到生蚝也并非易事,需要一直弯腰,决然不是轻松坐在饭桌前享受已经打开清理完毕的生蚝那么简单。

⑨丹麦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因为此次生蚝“大热”,未来“生蚝狩猎”可能会在中国游客中引起巨大反响。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赴丹麦旅游游客在酒店每晚住宿的数量增长42%。加上今年是中丹旅游年,预计2018年中国赴丹麦游客有望达到26.2万人次

( 1 )下列对“丹麦生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让丹麦人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长满海岸的生蚝,并非丹麦原有的欧洲蚝,而是太平洋生蚝。
B: 荷兰生蚝养殖者把原产于日本的太平洋生蚝引入了丹麦,这是太平洋生蚝进入丹麦唯一路径。
C: 太平洋生蚝在原产地只有在水温20摄氏度以上的时候才会繁殖,1975 —1976年北海的温度曾达到过。
D: 在丹麦市场,产自利姆水道的欧洲生蚝个头较小但更贵,单价比太平洋生蚝贵约22元人民币。
( 2 )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说明对象为丹麦生蚝,主要分析了丹麦生蚝之所以会长满丹麦海岸的具体原因。
B: 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张博然认为丹麦生蚝泛滥成灾的原因并非生物物种入侵。
C: 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生动说明,说明了丹麦生蚝取代“皮皮虾”成为当下风靡网络的美食。
D: 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此次生蚝“大热”有望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赴丹麦旅游。
( 3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致的一项是( )
A: 生蚝会彻底改变海岸面貌,甚至影响海水流动、降低海底的氧气浓度,这样的改造是无益的。
B: 在瓦登海南侧,扩张的生蚝已取代了本土鸟类的主要食物紫始贝,季候鸟砺鹬变得越来越少。
C: 因为是丹麦人主要食用野生欧洲生蚝,所以没多少人去响应政府鼓励大家采集生蚝烹饪的号召。
D: 参加生蚝狩猎须由导游带领,穿好防水连靴裤,带上网兜、防水手套等工具,退潮后去浅滩湿地捡拾生蚝,找到生蚝很容易。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感恩是一种觉悟
感恩是什么?有人说,感恩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快乐心境,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感恩更是一种内心的觉悟。从拆字的角度看,“觉悟”不正是“发现我心”吗?那么也可以这样理解::感恩之人必是关注自我内心的人,关注自己良心,灵魂居所的人!
如今,人们的财富在增多,但满足感却在减少;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快乐越来越少;沟通工具越来越多,但是深入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原因也许有许多,但起根本作用的当是“人心”出了问题。诚如于丹所言: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一个人的视力要具备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向内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而现代人更多的是将眼光投向周围的乍富阶层,投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记得一位智者曾说过,一个人的快乐与否,不是取决于他得到了多少,而是取决于他计较了多少。没有感恩的心态,就会对社会、对周边的人,对自己的家庭计较多,苛责多,抱怨多。不计较,是感恩之心的启蒙。不计较,才会留意生活的恩赐,才会以感恩之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一切,也才会知足常乐。计较太多,是因为欲望太多。明末清初有一个叫钱德苍的人写了一本奇书《解人颐》,里面有一首打油诗把人的欲望的扩展描绘得淋漓尽致:“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便想登仙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这首打油诗即便今天读来,仍然能起到喻人警世的作用。
曾记得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每个人都像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给生命留一间暗室,常常走进去才能出好的作品。是啊,在繁忙生活的间隙,我们也要常常走进灵魂的暗室,关注一下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让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的美好常在心中回响。如此,你将拥有一段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 1 )作者在文中表明了什么观点?

( 2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 3 )作者引用《解人颐》中的一首打油诗意在证明什么?

( 4 )如何理解“不计较,是感恩之心的启蒙”这一句话的内涵?

( 5 )自选角度评点文中引用村上春树的话。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心情愉悦的,能够温暖人心的……
请以“开放在心灵深处的花”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作文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向前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